淠水流,淠水流

2022-12-02 03:32李云胜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2年7期
关键词:六安

◎ 文|李云胜 编辑|吴冠宇

“淠”算是个生僻字了,要不是家乡这条古老的河流,相信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可能真的不认识这个字。老六安人过去习惯称之为“沛河”,除了方言发音相同,可能还有好认的因素。只是后来才知道,这是两条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河流。

淠水古称沘水,全长253公里,流经霍山县、岳西县、六安市区、霍邱县,于淮南市寿县正阳关汇入淮河。

老淠河从六安穿城而过,多少年来,岸边的人们见证了这条母亲河的沧桑巨变。

淠河之滨话英雄

不知看过《楚汉传奇》的观众是否还记得有这样的镜头:秦朝暴政,引起各路英豪起兵。赵高派名将章邯去骊山陵颁布二世的赦令,意欲率囚犯出征。忽然有人反抗,此人正是英布。章邯敬英布有不怕死的气节,让他率两千人马做前锋,讨伐逆贼。英布带领两千人马英勇杀敌,屡建功勋。章邯在军营中加封英布。谁料翌日清晨,深知秦朝没有未来的英布便带两千亲兵逃亡,投奔了项梁。剧中胡东饰演的英布一亮相就先声夺人,十分好看。不过,这只是演绎的故事,与历史真相并不完全一致。

《史记·黥布列传》记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

这本是一句戏言,但英布却当了真,所以他在脸上被刺字后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认为机会来了,而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英布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代名将和镇守一方的诸侯。

历史上的英布两度为王,第一次是九江王。因为英布打仗经常以少胜多,在楚军中赢得了广泛的敬重与信服,项羽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来,英布归顺了刘邦,又被封为淮南王。

提起淮南王,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是那位发明了豆腐的刘安,其实淮南王的封号始于英布,后有异姓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西汉时期得到淮南王封号的先后有英布、刘长、刘喜、刘安。

英布两任为王时,都城都在六安,只是那时的六安城并不在今天的地界,而是在六安市区北6 公里处,位于淠河东岸。据说当年英布建都的地方,现在居然有两座古城,城址相距仅300米,东西对峙,后人以其位置分别称为东、西古城。其中西古城就是当年英布的王城,现存南北长471 米,东西宽229 米,城墙厚约2 至5 米,四个方向各遗留有高约10 至13 米的土堆。经初步勘探,出土文物为春秋至汉代时期。

在寻访英布王城的过程中,我不断为一些问题而困惑,比如:项羽、刘邦都待英布不薄,为什么英布要背叛他们?难道英布天生长有反骨?

这要从史实中寻找答案。

英布尽管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但在封王后就有人评价说:他是骊山刑徒出身,缺乏政治抱负,在经过奋斗已有王爵后,肯定只图自保,不会为百姓以及子孙万代考虑。

事实果然如此,立国之后的英布对项羽的态度大变。彭城遭遇刘邦围困,英布托病不救,项羽多次派人召英布,英布都不敢去。项羽对其肯定不满,但由于当时敌人太多,再加上英布毕竟是个难得的将才,所以项羽也就没有立即解决他。刘邦兵败彭城后,派随何去游说英布反项羽。英布听了随何的话,表面上答应,但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刚好此时楚使来催促英布发兵,随何心生一计,跑出来说英布已经降汉,楚使慌忙逃走。随何给英布说反叛已成事实,应派人赶去杀了楚使,英布此时只能照做,杀了楚使。项羽大怒,派龙且攻九江,英布不敌,败逃汉地,从此开始事汉。楚汉战争结束后,汉初三大将中的韩信、彭越被杀,令英布感到害怕,他担心会遭到同样的命运,所以积蓄力量,制定作战计划。后被与他爱妾私通的贲赫告发,被逼造反。最终还是被刘邦所败,落了个被杀的下场。

梳理一下英布两次反叛的经过,应该说皆非出于真心,前一次叛楚是权衡利弊犹豫不决,而后一次叛汉则为拼死一搏。

可能因为英布是我老乡的缘故,我回六安的时候经常会到英布墓附近溜达,那条街因为他已经被命名为淮王街了。淮王街南北走向,距离淠河不到一公里,路中段西边的一个大土堆就是英布墓。后经整修,加建了环形游步道和文化景观墙,墙上记载着英布生平。

六安市文物局文物科杨先锋告诉我,据考证,英布墓在儒学东岗,即六安市水电局家属区内原关帝庙大殿前,正殿右侧院内原竖有石碑一座,上镌阴文楷书“汉九江王英布墓”,乃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1987 年7 月该遗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这一带被开发为住宅小区,六安市建设部门制定了强制性保护规划,即以英布墓墓址为中心,划定了东西长30 米,南北宽32 米(900 多平方米)的保护控制地带。

一世豪杰,生于六安,百年后又魂归六安,淠河不言,江水滔滔,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英布之后,三国名将周瑜、东晋重臣何充、“宋画第一”李公麟、明代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兄弟、“大清相国”周祖培、一代帝师孙家鼐、民主斗士朱蕴山、革命先驱许继慎……不断从六安走出,登上历史的舞台。

千重秀景绕淠河

淠河之滨有一堵文化墙,上面刻有清同治《六安州志》所载的“六安八景”,其中有“武陟积雪”。翻阅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在其中的《庐州府山川考三》发现这样一段文字:“武陟山,汉武帝南巡登封霍岳驻跸于此。”

五一长假,我们驾车来到了六安城西、淠河之滨的武陟山。这里属于大别山余脉,附近另有四座山峰,因发音误读且五峰连绵,常常被六安人叫做“五指山”。

武陟山的名字由来与汉武帝有关,武陟山的“武”即指汉武帝刘彻,“陟”是登高而上的意思。汉武帝在这里登高望远,观大别山之气象,盼六地之永安。

而“武陟积雪”在民间又叫做“武陟残雪”,民间有诗传颂“六州雪已尽,武陟有残雪”,说的是整个六安的雪都已经化尽了,在武陟山的顶上还有积雪残留供人赏玩。青山原不老,为雪而白头。武陟山因海拔较高,约六百多米,故积雪难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五指山”五峰连绵,郁郁葱葱,武陟最高而独领风骚,从西南到东北绵延起伏的五山如巨龙般俯卧延伸好几公里,而武陟山如居于龙之首。

武陟山宋代就建有武陟书院,相传文武状元焦氏兄弟曾就读于此,旧有“焦状元读书台”等遗址。焦状元名焕,是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特奏进士第一,宋人《夷坚志》中“不因南宫火,哪得状元焦”的典故说的正是他。遥想当年书院里,学生们每天在这青山绿水间,伴清风而颂诗歌,定是好不畅快。

据当地人介绍,五山之间有武陟山村,因位于群山之中,往来不畅,故少与外界接触,民风淳朴。由于武陟山偏离六安城区,故而古时少有人远来登山,能在这里赏玩武陟残雪的,都是些对美景不胜向往的文人骚客,就如当年的汉武帝一样,登山而赏美景,为山色风光所倾倒。

《六安州志》有诗曰:“漫言警跸汉皇踪,且喜寒凝少女峰。田父煨炉烧榾松,瓦盆倾倒祝三农。”想来在那冬雪未消的时候,遥望苍山负雪,品一口农家美食,喝一壶温热水酒,留下一段回忆故事,定是令人难忘的体验啊!

当地人告诉我们,以前的武陟山及其周围的几座山里常有野狼出没,还有狐狸、野兔、松鼠、野鸡等动物。漫山长满了长毛松,山上的松菇、野果、蕨菜都成了山下人活命的倚仗。松树的枝条、长松毛、松果是山下人烧不完的燃料。松树间蔓草丛生,其中的宽叶长茅草,采下来可编成蓑衣,山下人可用来挡风避雨;荒草细长韧性好,可砍回家晒干用以盖房顶,经得起风吹日晒。淠河之滨的武陟山为她的孩子们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是六安人的脊背,是他们的精神依靠。

除了“武陟积雪”,清代“六安八景”里还有“钟楼远眺”“桃坞晴霞”“齐云拥雾”“赤壁渔歌”“九公耸秀”“龙穴返照”“嵩寮泻乳”。

六安地处江淮之间,背靠大别山,面朝淮河平原,“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淠河从六安穿城而过,这八景簇拥着老淠河,如画卷一般沿着淠河逐一展开。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八景中有的已不见踪影,有的则改头换面。而留下的则为人们连接古今,探寻历史阶段里六安人民闲时饮酒赋诗、登楼远望等雅致审美活动,提供了一条途径。而更多的新景则正沿着淠河不断出现,为当下生活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

淠水清冽茶香远

淠水在六安城的西边绕了一个大弯,在淠河岸边,一爿老式茶馆吸引了我的眼球。木质的门板、简单的陈设,浸透着岁月的沧桑。假如时光可以倒退几十年,古老的淠河岸边,茶馆酒肆一家挨着一家,大多是两层小木楼,也有一些支着布顶棚的小商小贩。除此之外,还有耍把式卖艺的、卖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1938 年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至六安。一个月后,李宗仁以第五战区长官的身份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小小的六安城一下子涌进了许多外地人。国民党的第五战区长官大都是广西人,喜欢吃早茶。于是六安本地的茶馆里喝茶已不是主业,主要经营的项目是上午早市的各种油炸早点、馄饨、面条,下午的各种荤素蒸包和应时饭菜,承办各种宴席。

据说解放前的六安城,人口不足2 万,但茶馆多至30 余家,留有名字的如“悦来园”“宏盛园”“兴武园”“齐云楼”“四海昇平楼”“得月楼”“朝云亭”“迎龙昇”,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四海昇平楼”,为富商巨贾、官僚文人宴饮之所。据老人们回忆,“四海昇平楼”位于现在六安城区东大街最西边,原是一幢三层砖木楼房,一层为普通茶座,二、三层为单间雅座,装点有古玩字画、檀木躺床、八仙桌椅。白天兼营茶馆和餐馆,下午和晚上还会有说书人表演。

我很纳闷为什么淠河岸边集中了那么多的茶馆?原先开茶馆的李三爷说,水好!过去的淠河水清冽甘甜,掬一捧可以直接饮用。

淠河也曾在发展中模糊了自己原本的模样,一度污秽不堪,满目疮痍。六安人在发展中反思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忍母亲河蒙尘,花大力气整治改造。如今的淠河水波清澈,两岸还修建了景观大道、城市休闲广场、沙滩浴场和湿地公园。放眼望去,一江碧水蜿蜒流淌,两岸风光旖旎,绿树葱郁,花团锦簇。淠河又重新容光焕发。

长长的淠河是六安的母亲河,滋润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孕育了六安的人杰地灵,给予了六安无限的美景与柔情。无论六安人走到哪里,淠河总是长相伴随,故乡的河流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猜你喜欢
六安
六安号角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广西六安金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动漫产业构建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锄》重要句子错解举例
从六(lù)安到六(li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