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lù)安到六(liù)安

2013-04-28 03:05盛文奇
关键词:误读六安文化传承

盛文奇

【摘 要】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中“六”意来源于汉武帝时的六(lù)县,与教字六(liù)并无关联,但如今人们已广泛称其为六(liù)安,甚至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六”的“lù”音删去了。在我国现代代的建设,一些文化被遗忘,大众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缺乏,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六安 误读 文化传承

安徽西部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名曰:六(lù)安。六安市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六安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著名的六安瓜片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六安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六安的名称始于西汉。汉文帝十六年,以原淮南国地封刘安、刘勃和刘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和庐山王。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发,二王自杀。同年,汉武帝取衡山国内的六(lù)县、安凤和安丰县的首字,设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由此得名。

一 “六”的前世

古代的学术著作一般都将“六”安解读为“六这个地方”。六安地方史研究学者许正英认为,六安的“六”与数字六有本质区别。首先,六在两周铜器铭文中作“录”。郭沫若考证认为:“录国殆《春秋》文公五年‘楚人灭六,旧称皋陶之后也。地望在今安徽六安县附近。”其次,《说文·阜部》解释称“六为陆之古文”,而“陆”为平地,与六安的地形地貌相符。因此,六安之六读“lù”,绝不能读数字“liù”。《康熙字典》对六的解释表明,六在古代表示国名时读“lù”。

1962年,经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审定,将六安的六读作“lù”,并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一方面尊重了历史与事实。从古至今,人们将六安的六读作“lù”,因此“lù”的读音不是后人捏造,而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并且,六的含义也决定了它的读音。前文已述,六指六这个地方,而不是6个地方。根据以意定音的原则,六应读“lù”。另一方面,它尊重了文化。六的读音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问题,因为六的读音代表了一方文化。它是六安地区千百年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反映,与勤劳勇敢地创造了六安文化的六安人民息息相关。按照六安人民的历史与意愿来确定六安的读音,是对六安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六安人民的尊重。

二 “六”的今生

应该承认,六的读音一直具有争议和分歧,这是值得追问的,但是直至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将六字“lù”的读音删去只保留了“liù”的读音以来,却未有人发布意见,这将埋没许多文化信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六安现在应读作六(liù)安了。那么过去长长的历史呢?

三 “lù”到“liù”事出有因

其实,《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当今最权威的汉语词典,作出这样的修改也有它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1.外地人多读“liù”安

六的读音来源于六的历史与地方文化,而六安以外的人尤其是安徽省以外的人,对于这些历史与文化不甚了解,或了解得较少。六,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是表示数字的汉字,liù的读音也根深蒂固。他们会自然地将其读作“liù”安。再加上缺乏引导,最终造成了外地人多误读六的现状。

2.当地也有人读“liù”安

其实,不仅外地人读错六安,就连当地人也不乏误读六安的现象,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土生土长的六安人在用普通话读六安时,常出现读“liù”安的现象。其中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占很大部分。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新鲜最活跃的群体,对整个社会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当地人误读六安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四 追根溯源

1.缺乏历史文化传承教育

一个地名出现误读,一定是教育上出了问题。一方面,是地方文化教育上的不足。六安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没有向学生充分介绍当地历史与文化,包括六安地名的来历与读音。如果有这样的教育,六安人就会对自己家乡的名字有深刻的理解,而不会误读了。事实上,正是这种教育的缺乏造成了六安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六的误读。另一方面,是语言教育的问题。一个地名要传承下去,仅靠地方人是不行的,仅靠地方文化教育也是不行的,它需要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和普及。而我国很多有特殊读音的地名并没有纳入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来,更没有在对学生的学业考察中得到体现。这样一来,外地人就很难了解这些地名的正确读音,自然造成了广泛的误读 。

2.缺少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

教育上的缺乏,归根结底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的意识。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地方和一些个人为利所诱,一味向“钱”看,而对于文化和历史则关注得很少。这种风气在不知不觉中弥漫到整个社会,使得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呈现出“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意识就变淡薄了。这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对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忽略,六安的读音便是其中一例。

五 缺乏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的类似现象

安徽某地有一岛,名曰黄荆岛,因盛产黄荆木而得名。然而地方政府为发展旅游和招商引资,将其更名为黄金岛,使它顿时失去了文化内涵。除文字的演变,在建设方面也存在文化为经济让路的现象。2008年,位于长江朝天门水域弹子水段的“呼归石”被实施爆破,以促进航运和经济的发展。“呼归石”外形酷似乌龟,并且千百年来寄托着“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早已深入人心。不少人都为这宝贵文化遗产的消失感到惋惜。这样的实例还有不少。

六 简要的结论

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文化被遗忘,一些历史遗迹被毁坏。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硬发展没道理。发展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丰富,精神的富足才更值得拥有。我们应该追求民族的幸福感,让全体国民不仅在物质上富足,更要在精神上富足。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和历史对于我们是万分宝贵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正是中华儿女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若它们在经济建设中慢慢消失了,可谓得不偿失啊。

不得不说,六安读音的变更是一个遗憾,但它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愿我们以此为鉴,从现在开始改变。

猜你喜欢
误读六安文化传承
六安号角
六安茶香也袭人
还原真实
影响的焦虑与“误读”
亲子阅读,别变成“误读”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被曲解与被损害的——评麦克白夫人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