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景雪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山东 菏泽 274003)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发展和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各级农村经管部门持续强化服务导向,落实上级政策,加强项目示范带动,总结宣传服务典型,探索开展机制体制创新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最早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有的称为“农业服务”“农村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属于一种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产物,是助力中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单位克服弊端、适应市场以及完成规模化生产的一种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向着高质量、高成效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个概念是“农村社会化服务”,要注意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二者虽有共性部分但不等于把两个概念等同处理,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从属关系,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关系,不论是哪种,对于二者的分析与探讨都有利于促进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解。
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 万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50 万km2,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以及供给基地,这都得益于长期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对“三农”的大力扶持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布,积极调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农业发展积极性,从而激活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面临挑战,农产品市场风险上升、粮食难以实现稳定增产以及农业宏观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等,都进一步表明应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1.1 加强制度建设以及组织领导
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科学协调的领导班子是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菏泽市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制度体系时,重点关注服务标准、服务监测等方面,把服务价格指导列入体系建设内,对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一系列《关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文件进行深度解读,并积极推广和落实文件思想,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制度体系。
例如郓城县分别聘请山东盛世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安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土地托管服务项目进行监管,建立了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和事后考核体系,确保项目按照规范实施。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多次组织和召开重要议事日程和会议,对其进行全面部署,同时组织构建领导小组,以便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狠抓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落地实施,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牵头成立,在各个项目试点县形成以农业农村组织、农机以及供销等部门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项目涉及镇(街道)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农业生产托管工作。
2.1.2 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精准监管
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精准监管是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实施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菏泽市组织专门人员在关键时期对全市开展全面督导检查,督促项目实施进度,例如很多项目试点县都聘请第三方对土地托管服务项目进行监管,同时每个项目村都明确一位负责人,建立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和事后考核体系,配合服务组织开展服务,帮助服务组织联系农户、丈量面积、签订服务合同、监督质量等,确保项目按照规范实施。在全面监督检查时要细化开展重点部分精准监管,开发和利用农业农村生产托管服务平台,运用3S 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结合线下托管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各类农业生产托管数据,为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提供全流程、可视化、动态管控。
2.1.3 落实发展环节,拓展服务链条
落实发展环节,拓展服务链条是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紧抓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和落实力度,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制定名录库申报标准,面向本县区公开征集,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符合条件、有实力、有经验、有良好信誉的服务组织纳入县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6 项目县区共筛选170 家服务组织纳入县级名录库;第二环节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实施主体,对重点薄弱环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优势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项目,对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服务组织进行媒体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第三环节突出服务小农户,尊重以及明确小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把服务小农户作为主要发展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农业技术差、生产能力低的难题。在紧抓环节落实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链条,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水平,进一步拓展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
2.2.1 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不同的服务主体有着不同的优势,例如农业服务公司管理制度健全、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型农民合作社联系农民、服务农民的功能强大,服务专业户的服务方式比较灵活等。加大对服务主体的分类指导和培育力度,经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扩张迅速,服务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全市培育发展服务组织9 000 余家、服务面积达147 万hm2、涉及120 万家农户。在确定服务主体优势的同时,菏泽市积极探索和创新经营组织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例如山东顺宝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各方参与、协同运作管理的运营机制,对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和整村制农户进行代耕、代播、代管、代收全方位“菜单式”服务,为农户解决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土地深松作业、粮食运输收储烘干、技术指导等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以整建制形式与侯咽集镇孔垓村、王堂村签订了生产面积为567 hm2的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实行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土地深松深翻、籽粒烘干等托管服务。二是“为农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模式,例如李村镇民致供销社,在村集体的帮助指导下,为农服务中心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惠及周边10 多个贫困村。三是“公司+服务站+农户”模式,例如单县护田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一村一站”项目落地,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服务站依托公司资源,为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四是“服务组织+托管服务示范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开展代耕代收服务和订单服务,实行托管和规模化经营融合发展。
2.2.2 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及规模化农业生产,实现节本增效
通过托管服务,在不流转土地前提下,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助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实现了规模经营的效果,同时各个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创新,发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全程托管“保姆式”的社会化服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6%,秸秆利用率100%,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
2.2.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社会化服务组织依托自身资本、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针对脱贫户普遍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与脱贫户签订生产托管帮扶协议,提供优惠服务,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或提供居间服务,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利用RASS 离心雾化喷洒系统,提高喷洒分布均匀性和着药率,调整雾化颗粒大小和雾化颗粒喷洒量,实现农业精准喷洒作业,增加药剂实际覆盖范围,总体可以达到节约用水量90%左右以及节省农药使用量20%左右,雾滴粒径可达70~100 μm,有效防治率超过97%,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了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菏泽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落实政府各项政策规定,采取各种举措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经济服务向高动能、高产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然不健全,农业经济现代化、社会化发展目前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菏泽市大部分服务组织当下的发展体系和服务制度还不完善,规模小、实力弱、服务范围窄,抵御市场风险和服务水平较差,缺乏完备和翔实的制度规范以及管理经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
各类农业服务主体更加青睐规模经营主体,更乐于选择土地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户或者产业,因此造成服务小农户积极性不够,各级政府对服务组织及小农户的政策扶持引导还有待加强。
组织、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不够,服务组织主要服务领域是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耕种防收等环节,在产后的烘干、冷藏、加工以及金融保险服务涉及不多。
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开展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农产品初深加工、玉米晾晒和大型农机具存放时,受建设用地、设施用地指标制约,无法进行项目建设或扩大规模。
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覆盖范围,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与金融机构结合,针对农业服务业自身特点,开发专属农业生产托管贷款产品,简化贷款程序,着力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在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服务,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质量。
培育农业服务组织做大做强,推动生产性服务均衡发展。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服务组织活跃在乡村,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标准化服务,形成政府扶持服务组织、服务组织帮扶小农户的良好局面,引导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进一步突出品牌效应。
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搞好土地确权,夯实流转基础。加快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建设平台,提供流转服务,做好纠纷调解,保障双方权益。推动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为依托,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坚实保障。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拓展农业生产服务业作业空间,夯实节本增效基础,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效益。
开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改革,探索多种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托管模式,形成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经营管理要效益。探索推广适用先进的品种、技术、装备、管理,实现分散经营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及布局,秉持规模化适度原则以及服务半径适宜原则,把方便农户和农业生产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提升和完善乡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以及站点,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天气预警、病虫害预警等公益性服务,提供品牌种、肥、药、机、地膜等生产资料,从种到收的产中托管服务以及烘干贮藏、农产品初加工、品牌销售等产后服务,提供农机维修、担保贷款保险、地膜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拓展服务。
一是规划先行,搞好衔接,在乡村根据各自资源禀赋等做细做实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多规合一,确保产业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对本地目前设施农业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供需缺口,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确定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规模。三是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并规定种养殖辅助设施用地规模标准,通过激活乡村建设用地存量,有效缓解乡村产业发展及二产、三产的土地制约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农业社会化服务未来的普及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泛,“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一难题终会彻底解决,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也必定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