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02 07:17潘复存
山西农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民生产农业

□潘复存

(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07)

1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信息化技术是信息化时代国家发展的核心之一。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在互联网中可以实现整合,并且通过共享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经济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农业生产决策,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1 信息化农业的特征

1.1.1 农业现代化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通过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

1.1.2 生产要素的智能化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劳动力配置的优化,通过各类高新智能设备可以合理地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保证农业生产质量。

1.1.3 物质和精神生产的融合

信息化农业时代,物质和精神生产融合。在农业领域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能满足精神追求。例如,农业观光园就是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产物。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新兴农业技术加快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2.1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加之农业生产改革的持续开展,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需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应大力提倡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知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发,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评价工作,给农民更多的农业生产管理建议,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

1.2.2 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变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而这一转变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为此,广大的农户应该加强对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管理,在保证农业生产低成本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信息化技术的协助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优化改造和加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过度关注生产的结果和效益,忽视了对农业经济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为此,应该将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有效融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着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变,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1]。

1.2.3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目标

当前,农民能够生产出特色农产品,但是销售渠道狭窄,致使农产品滞销,农业资源严重浪费,给农户带来损失。利用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农村与市场企业的合作联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服务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到特色农产品。同时,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此外,信息化智慧服务体系能够刺激市场消费,大幅度提高地区的销售额。为保证农产品和市场之间的沟通,一些地方政府出资,利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以第三方机构作为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合法交易场所,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改变传统供求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2.4 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传统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受教育水平低,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较为陈旧。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人才是关键和核心,尤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出新型的专业农业人才。此外,通过多种渠道的方式可以引导农民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让农户了解到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的作用[2]。

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完善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要有基础的网络设施的支持,但是有些地区的农业部门或者相关机构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网络技术设施不健全,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求,导致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无法有效开展。

2.2 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应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支撑,但是当前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中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加上政府不重视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提供较多的资金和福利待遇等支持,影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3 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了解信息化的技术和知识,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导致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4 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不完整

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和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业的增产和增收,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创新经济管理手段,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从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应用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3.1 农业生产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信息化技术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优势明显。为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用户可在互联网平台浏览农业机械设备信息并进行购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购买种子时,可在互联网平台浏览种子信息,对比种子优劣,做好种子筛选,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时,利用智能机械设备可有效控制好播种量和播种速度,精准把控种植过程。

3.2 农业信息服务应用

农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定期更新农业种植技术、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为农民提供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平台,推动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应用;定期更新农业发展资讯、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和市场供需情况,帮助农户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并适时调整农业种植计划。

此外,农业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互联网媒体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农户选择绿色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应加强同媒体间的沟通合作,及时获取农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等有关信息,帮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资讯。通过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3 农产品销售应用

相关工作部门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种植管理和监督,可以统计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便于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之后的销售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拓展销售渠道,增强销售能力,提高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农产品的销路,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3.4 社会服务应用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农民的生活消费领域,同时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在我国一些发达县级地区的农民可以利用信息网络了解国内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指导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活动。

4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4.1 增强农民意识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和高精科技的能力较差,影响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也阻碍了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可采取3 方面的措施。首先,定期举行信息化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知识技术;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设备的作用。其次,构建信息化网络技能培训平台,通过线上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再次,在政府的支持下构建有经验的信息化专业队伍,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科技生产指导,将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4.2 强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针对政府部门,要强化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可以从3 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政府的组织下构建规范化和统一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积极引导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指导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再次,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重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监督职能。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为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应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加大对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坚决杜绝腐败的滋生。

4.3 搭建农业信息数据库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应加大对数据库的建设力度。通过数据分析农业生产中涉及的经济信息,有效发挥数据库的价值和作用[3]。

数据库应全面采集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此可通过3S 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在数据库搭建的过程中,要准确采集和整理各项数据信息,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相关的工作部门可以结合农业生产过程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据库的应用方案,借助数据库对农作物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更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此外,加强对数据库原始资料和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4 加强对信息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能够更加直观和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也可以提高农户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此外,利用示范基地还能够充分展现不同生产技术的优势,让农户能够参考和借鉴新式的生产技术。在示范基地内可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户更好地学习信息化种植技术和手段。总之,加大对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可以推动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有效结合,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4]。

4.5 重视对信息化农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能力[5],为此,可以从3 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培养的作用,投入资金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水平较高和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定期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培训和教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将学习到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能力。再次,加大对农民的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衔接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

4.6 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整合

我国有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管理效果比较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农业资源的整合工作。为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对现有农业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利用3S 技术可以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此来发展和优化生态农业以及休闲农业,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浪费。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够分析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实现对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分析农村地区的农业资金资源分布情况,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4.7 形成区域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 种。首先,构建线上合作平台,以农户为主体,通过平台的作用为消费者展示当地的农产品和特色的品牌,帮助消费者购买到满意的农产品。其次,保证网络的畅通,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实现农产品的采购统一和网络直销的模式,可以减少运输和销售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再次,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够为土壤的污染治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提高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农民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耕牛和农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