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探讨

2022-12-02 07:17韩仲伟
山西农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农产品农民

□韩仲伟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转变,探索工农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道路,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将农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加强农民的组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形成,将农民引入市场经济,解决农产品收益低的问题,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村经济产业链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打造稳固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加强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最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之一。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已经3 年,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的方针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规划和开展农村特有的发展项目,为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了大量资金的支持,乡村区域的经济建设拥有了雄厚的发展基础。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区域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明了,乡土景观得到了维护和重建,当地政府结合地区的人文特色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在维持绿色生态平衡的同时联合农业和观光产业,科学安排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创新产业链不断进步,网络技术不仅为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量,也为我国居民提供了更加放心、安全的食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农业产业链[1]。

2 乡村振兴改革过程中农业产业链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在进行乡村改革,并且取得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当前“十四五”规划给乡村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问题,例如农民的商品意识淡薄,应变能力差,进入市场难;农业产品收益过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和科技投入不足,农民缺乏发展动力;部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质量较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等,都给我国农业产业化带来了阻碍。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在许多乡村地区都有所展现,而且这些问题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农业和乡村经济内部一些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2.1 农民难以得到组织

由于当前乡村经济体制基本都是分散式经营,面对当前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很容易产生矛盾,农民的农产品缺少销路依然是主要问题。虽然当前乡村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经济行为也出现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目前大部分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往往会直接投入到市场中来面对市场竞争。

大多数农民不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缺少竞争意识,不熟悉市场运转,不知道如何进入市场,生产是以跟风为主,市场行情好就上,行情不好就撤,很容易造成市场乱象。而且,当前农民经营规模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农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会出现履约率低等问题,无法做到供应均衡,导致农产品很难流入到市场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2]。

2.2 农业产业链关系不协调

农产品收入低的问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造成了当前乡村发展最大的矛盾。由于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农民留在了乡村并形成了二元经济社会架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有了一定改善,但大多数人口依然停留在乡村,毕竟农村土地有限,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而且工农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工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增高,但农产品价格依然很低,导致农民的收益并没有提高,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拉大,很多农民进城务工,乡村人口大量流失,导致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遇到瓶颈。

2.3 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乡村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毕竟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依然不够成熟,相对来说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大部分企业的经济行为比较随意。比如某些农产品的加工品市场销量好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就开始大量收购农产品,农民也会相应增加产量,但出现滞销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又开始拒绝收购农产品,导致农民出现了农产品囤积的危机,这对于乡村经济发展非常不利。而且,由于双方合同内容不完善且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很容易导致市场经营企业在赚钱,农民收入无法提高,这样一来,生产经营关系无法长久合作,我国农村经济无法获得最有效的发展[3]。

3 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的相关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问题,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当前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式进行改革,在确保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加快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3.1 加大农村建设投资力度

为了确保农业发展与市场经济融合,要大力扶持农产品生产,投入大量资金运用到农业发展建设,通过更多优惠政策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务农,对参与农业生产建设的农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现状,进行道路修整、路灯安设、垃圾清理、厕所整改等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要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教育水平,让农民更积极地投入农产品生产建设中[4]。

3.2 加强市场管理

农产品销路问题一直是农民增收的短板,因此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惠民政策,整治市场乱象,对恶意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企业予以整治和处理,一定要控制好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对农业生产更有积极性。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杜绝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出现。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经营者之间签订合同,并作为法律依据,让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加合理、规范,更符合农村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3.3 重视农业科研

高质量的农产品是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一定要加大农业科研项目投资的力度,增强农业生产的能力,积极向农民推广新型农业科技并予以一定的扶持,让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对科研、生产、市场做好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确保食品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并实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积极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严格遵守“十八亿亩耕地”的底线,坚决抵制耕地的占用和破坏问题。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强节水改造和水源灌溉工程建设,为农业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完善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力度,建立智慧农业,加强农业防疫防害工作,确保农业发展能够得到最全面提升[5]。

3.4 坚持乡村产业化发展

要以县区为主体,将农村三大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大力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经济产业,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销量的同时,要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发展工业或者手工业,要利用当地特色积极开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建立休闲度假村,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6]。

3.5 推广新兴产业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迎来了新机遇。首先,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现代大多数城市居民比较喜欢回归自然,因此各级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宣传方式来推广当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地风景,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当地乡村民宿建设、旅游度假村建设、农家乐建设等,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短视频也可运用到推销农产品中,当地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网红”,或者自己建设相关短视频账号,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当地优秀的农产品,在拓展产品销路的同时还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助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7]。

3.6 积极改革合作社形式

分散式农产品生产不利于农民融入市场经济,农产品产量少、质量低的问题突出,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可有效解决村组织无法统一、个体农户无法融入市场、政府部门难以统一包办的问题,可让村民们联合起来投入到农产品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结合科研项目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任用大学生村干部,聘请高端管理人才,可以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走向持续致富的道路[8]。

4 “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创新模式

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目标,很容易造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松散,这对于我国农业产业链非常不利。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链正向着经营主体之间平等、共享的合作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产业链创新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农业产业链结构更加稳定,以保障我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9]。

4.1 利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互联网+农业”产业链

互联网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更新和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新时代的农业也需要以良好的生态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改善农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高效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基于此,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经营主体一定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销售渠道。从加工和销售方面来说,一定要促进创新科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确保农业产业链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需要与政府联合,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政策[10]。

4.2 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互联网+农业”能够深度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不断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深度开发农业价值链功能,让农业品牌化成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劳动工作,更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建立的分工组织化、生产精细化以及品牌差异化的利益融合体系。

4.3 利用大数据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大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管是网络支付还是电子商务产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大数据发展对我国农业产业链建设非常重要,大数据能够让农业数据得到共享和流通,有效确保农业信息在产业链之间的流动。

对于现代农业来说,应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了农业领域全过程一体化发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深入挖掘农业大数据,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农业产业链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全新的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链建设需要重视大数据技术潜在的安全风险,重视数据的规范化使用,提高数据安全保障,从而确保农业数据不会出现泄漏。

5 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才能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农村是我国快速发展建设的根基,发展农村经济能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农业产业链建设,保障我国农民利益,稳定提升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产业链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耕牛和农民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农民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