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
(中共射阳县委党校,江苏 盐城 224300)
1962 年,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可利用自身的优点与外部的资源获得更佳优势,也就是所谓的落后得益、落后的有利性等。之后,又有“追赶假说”“蛙跳”模型等。20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快速发展,充分印证了格申克龙等人理论的正确性,于是后发优势的研究才逐步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1]。
后发优势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落后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维或发展思路。由于苏北地区与苏中、苏南地区在地域上的差异,多年来,苏南的发展一直强于苏北,苏北地区虽然发展落后于苏南,且存在明显的落差,但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苏南、苏中、苏北整体发展的难得机遇,紧紧抓住接轨大上海,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在公共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谋抱团发展中,快速驶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并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升级版”。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中心渔港射阳县黄沙港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等,使得黄沙港镇旅游业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及后发优势越来越突显。
射阳县黄沙港中心镇区倚港而建,地处东部黄海沿海,紧邻国家级珍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境内海岸线长82 km,有滩涂66 666 hm2,黄沙港镇境内滩涂湿地面积大,“三河”“三闸”自然风光优美。坐落境内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逶迤曲折的海堤、绵延不断的沿海生态林与沿海黄金岸线已汇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融合将是未来黄沙港镇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产业亮点,也是未来该镇旅游业成长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必然选择。
射阳县黄沙港地理位置独特,水路直通京杭大运河,陆路连接204 国道和盐靖高速,空运距盐城机场仅45 km,县内港口、通用机场、高铁站先后拔地而起,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构筑成了水陆空相互交织的交通网络。
目前,射阳县黄沙港镇公路纵穿南北,主干道与盐城市等地横向贯通。盐城市旅游公路1 号线(双洋港至射阳港及黄沙港至新洋港)、盐城市射阳县旅游公路7 号线(黄沙港至兴桥)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施工正加速推进,并正积极完成G228 高等级公路与海滨路接口处渔港会客厅的规划布局。根据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要求,也在抓紧完成“三桥”“三闸”亮化工程。盐城市气候宜人,与射阳县通用航空融合的资源优势明显。一年四季适宜飞行的气候非常长,具有良好的航空航天资源,由此预测,射阳县的通航运营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在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枢纽和核心节点[2]。
黄沙港镇依托国家中心渔港核心区平台,正启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倾力打造黄海之滨旅游目的地,制订融合“渔、鹤、佛”多种元素的旅游文化发展路线图,功能于一体的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
一是重点建设“一园三区”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区。“一园”是洋中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三区”主要是渔文化旅游区、定海农场现代渔业示范区和东方村淡水渔业养殖区。
二是倾力打造黄沙港渔文化综合旅游景区。渔文化旅游区以海王禅寺为主体,海王禅寺项目占地约3.33 hm2,海王禅寺整合“渔、鹤、寺、盐”等旅游元素,满足了渔民及佛教徒的宗教信仰需要。
三是完善景区文化走廊。总投资额5.5 亿元、占地面积13.8 hm2的渔港风情广场已于2019 年11 月成功摘牌,总投资5 亿元的盐城嘉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渔人码头是该镇渔港又一旅游配套项目,将建成1 km 观光旅游码头岸线、1 km 明清风格渔港特色美食一条街和1 km 步行街,其中海鲜餐饮一条街建筑面积约3 万km2。目前,相关企业正强势入驻渔港,为打造江苏沿海中部重要的水产品集散中心、建成黄海之滨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中心渔港黄沙港南邻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北靠射阳商港,是最具时代活力的中心渔港、独具沿海魅力的生态新城、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休闲胜地。该镇广袤的滩涂湿地,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是多种生物的栖息繁殖地。沿海天然的湿地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以及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环境脆弱,湿地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敏感,湿地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干扰或破坏,受人们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盲目开垦、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不合理围垦、冒进式发展,各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等都可能破坏资源,引起生态失调和环境质量的恶化,造成环境改变或不可逆的生态损害。更为严重的是,一旦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发生退化,其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就难以复原,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就会降低。因此,特色渔港黄沙港镇一定要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护航旅游业的长久发展[3]。
现如今,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兴消费力量在不断崛起,人们的旅游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有一批高能力支付、学习能力也很强且愿意尝试新产品的群体。另一方面,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使得旅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提升成为必然。但相对于观光旅游,人们现在更加注重度假休闲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往往更喜欢度假休闲游和生态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旅游体验,旅游的需求重心正在由观光游向度假游和生态游转变。
目前,黄沙港旅游业才开始起步,旅游景点较少,与海边景点对应的码头不多,仍然大多数旅客是往返活动,无形中减弱了大众化旅游吸引力,游客停下来或留宿体验与消费的引力还有待提升。游客无法通过海上游艇或渔家乐等旅游形式了解特色渔港风光,制约着黄沙镇未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应是最具吸引力的港口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海上旅游项目规划与实施能力,制约着黄沙港的旅游开发。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更需要有一定的助动力、原动力、支撑力,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对产业融合产生影响。同时,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需要构建有效的补偿机制。
黄沙港旅游业发展,既缺乏完善的政策补贴体系、财政支持不足等方面的政策障碍,也有在资金投入、空间布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统筹协调的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此外,黄沙港旅游缺少形象的策划与宣传,缺乏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低、小、散、弱”,旅游总收入偏低,缺乏知名旅游产品和品牌支撑,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是挖掘申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要利用申遗项目,高起点规划旅游景点。展示出海洋元素,在旅游开发中充分利用申遗项目,逐步实现“一张图、一盘棋”发展大格局。同时在申遗文化中,注重氛围布置元素,合理利用项目开发,将项目开发为互动参与,或开发为特色饮食或旅游纪念品。
二是开发海文化。发挥黄沙港独特的生态优势,挖掘传统渔文化,通过整合“渔、鹤、寺、盐”等旅游元素,满足渔民及佛教徒的宗教信仰需要。依托渔业生产、渔民劳动生活场景为资源,挖掘出观光渔业、体验渔业、生态渔业等新型业态。利用渔业和旅游业自身特性,开展海上垂钓、水族观赏等体验项目,从而让旅游市场多元化,让旅游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得到发展。
三是搭建鹤文化。利用唱红全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以保护丹顶鹤、守护大湿地的鹤文化作为平台。鹤是比人类还早几千万年的珍禽,是“湿地环境洁净安全、动态变化最敏感和最明显的生物指示者”“湿地生物保护的关键种”,而湿地又是“地球之肾”。在保护鹤类的生存环境中,要通过徐秀娟烈士为了寻找受伤的鹤不幸牺牲的事迹,展示鹤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人文情怀。
四是打造休闲文化。发展旅游业,要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差异开辟新市场,要以旅游产业的培育为契机,突出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带动作用,合理规划休闲游乐设施与路线,以长三角区域旅游目的地城市为发展目标,做好相关配套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五是提升环保文化。要珍惜世遗荣誉、扛起世遗责任。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遗产,坚持“以民为本”的保护理念,树立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文化建设。此外,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行动上、意识上改变、解决。定思路,浓厚生态保护底色;明机制,打造生态保护亮色;严管控,提纯绿色发展成色。
一是从游客需求出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游客会更希望畅游湿地、大海,或品尝海鲜,品味乐趣。人们会愈来愈喜欢并追求旅游活动中的原真性、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教育性,返璞归真的渔民生活和多姿多彩的渔家风情会吸引更多的游客。独特的生态景观,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串联起来协同发展,将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去处。因此,要以沿海湿地申遗为基础,留住游客的脚步。
二是从吸引游客出发。设想一下,在闲余或节假日,清晨,迎着太阳,大家一起去放飞心情,手摇小船,在神奇、幽静的芦苇荡里摇着苇秆,穿行在纵横交错的芦苇深处,呼吸带着海水的空气,会让人远离浮躁,心灵得到空寂与陶醉。这时,放松悠闲地观赏蓝天下各类鸟的追逐与嬉戏,那种原始的生态美、自然美,会汇成天然的野趣,让人流连忘返,或提供垂钓服务的游艇旅游项目,也可增设湿地乘坐游船观鸟、海边自驾游,依托渔港开展渔船驾乘、出海垂钓等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乘坐舒适的游艇,领略着滩涂风光,再吸一吸芦苇荡绿色氧吧浴疗休闲。游玩归来再品尝一下特色海味,或到海边渔家乐或海鲜大排档或酒店里坐坐,边吃海鲜、边品味着随处可见的渔港风情,或欣赏渔港的海上风光。这样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是休闲娱乐市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未来将会成为旅游新热点。因此,通过创意让游客体验独特的地方特色韵味,更能引起游客们共鸣。
三是从推进产业对接,到加快旅游大发展。一方面,通过“旅游+”模式融合发展旅游。另一方面,在“生态+旅游”上做足、做好文章,要以“旅游+”引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统筹规划、长远规划,要以黄金海岸线为契机,形成一个整合资源、放大品牌、激发活力、具有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新型国家中心渔港。
四是从产业大发展,到生态资源体系维护。完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立出规矩,划下红线,建立“一盘棋”的沿海湿地生态综合保护机制与建立全域环保预警网络态资源调控机制。对遭受损害的湿地实行抢救性保护政策,修复生态破损湿地,要持续推进湿地工程治理工作,提升湿地自我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湿地生态功能,避免湿地出现退化现象。
一是利用数据技术让旅游变得更智能。利用新技术赋能智慧旅游,让未来的黄沙港旅游业更智慧。在旅游中可借助人流信息,将丰富的海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同时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智能化建设,提高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力度和竞争力,提升地方影响力。
二是利用飞地模式发展旅游。一方面,通过“飞地人才站”来培育“人才飞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构建“飞地产业园区”。可在渔港周边划出一定的区域,结合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和地理条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引导渔港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也可利用“飞出地”和“飞入地”双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飞地经济新兴支柱性产业,并依托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迅速延伸产业链,带动黄沙港及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是搭建多种“流”的目标产业。要让产业态势为旅游产业繁荣夯实基础。一方面,要通过搭建黄沙港中心渔港人流、物流、船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流”的大平台,以“流”为依托,发展大量产业,包括以满足“流”的需求为目标的产业,以“流”为投入产出物的产业等,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带动渔港所在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扬长临海优势,完善渔港配套建设,打造旅游与产业融合振兴新引擎,构建港产城海与旅游业融合互动、一体发展,以彰显苏北特色乡镇魅力。此外,政府要依托渔港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立足本地优势,通过启动“海陆空联动”,吸引或汇集旅游业与其他多种产业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