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2022-12-02 07:17蔡春訇
山西农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福建省管理工作农业

□蔡春訇

(莆田市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福建 莆田 3511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20 年农业产业增加值为7 775 亿元,增长率超过3%,首次超过国内生长总值的增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业机械化生产达到71%。福建省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受到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光照充足、余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2 200 mm,是降水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全省植物种类超过3 000 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农业,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33 750 万m2,茶叶、食用菌、水果、禽畜、水产等乡村特色产业总值超过2 万亿元[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研究起步时间晚,对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受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是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遵循自然经济发展规律,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进行组织、分配、决策、控制与管理,对人力、物力、资金、自然资源等进行合理配置,解决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多山地与丘陵,受季风气候和地势环境的影响,福建省降水充沛,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福建省的种植业比较发达,水稻、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林业、牧业、渔业等发展较缓慢。福建省的耕地面积为1 237 151.6 万m2,人均耕地面积为406.87 m2,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2。

近年来,由于福建省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产业结构,种植业在农业占比中逐渐下降,渔业、畜牧养殖业、林业的比例不断增加。2020 年农林牧渔副总产值为490 107 亿元,同比上涨3.3%。同时,积极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禽畜、水产、食用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2020 年,福建省建成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 个、农产品初加工中心600 个,进一步扩大了福建农业品牌。

1.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受传统理念影响,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发展处于高消耗、高排放发展模式,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部分消解的化学农业排放到大气环境、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造成土壤板结硬化,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引导、农业示范等形式,让广大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理念,积极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现代化种植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的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恢复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1.3 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民文化层次低,年龄结构偏大,学习能力较差,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户不了解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往往跟风种植农产品或养殖禽畜,农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影响农民种植经济效益。

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和消费者需求,做好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范工作,引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4]。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农业经济的管理必须遵循市场导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导向,才能了解市场变化,组织农业生产,才能确保农产品可以及时销售出去,避免农产品滞销。

2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1 各地政府不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是立足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省、市、县、乡镇农业与农村工作的职能部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起步时间晚,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和支持,部门主管领导不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在财务公开、村务民主管理以及农业产业化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缺乏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5]。

在实施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改革等制度时,土地、宅基地逐渐纳入市场交易。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对土地有严重的依赖情节,极易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等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2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政府与农民联系的纽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虽然各地成立了农业经济管理机构,负责农林项目、各类农业经济统计报表编制,农村土地流转、耕地、荒山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农村财务监督、村级财务审计,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方面的政策,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与乡镇政府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双重管理,在业务方面受农业部门的指导,在人事组织、绩效考核等方面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容易造成各个部门推诿责任,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导致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无法落到实处[6]。

再次,农业经济管理机构具有行政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功能,但是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绩效考核工作,无法激发基层广大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2.3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经济管理关系到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农业经济政策、法规的落实。

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建省常住人口数为4 154.01 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层次人口为2 502.72 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0.02%,说明超过1/2 以上人口的文化层次较低。广大农村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基层农村经济管理任务重、薪资待遇水平低,无法留住人才,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年龄老化严重。

福建省多山地、丘陵,给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部分地区没有设置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各个乡镇政府工作范畴,乡镇工作范围广,包括乡镇经济、民生、财务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岗编制人员数量有限,很多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是其他工作岗位人员兼职,不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农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术,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

2.4 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各地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大多数采取传统手工模式,信息化水平较低。土地流转合同、财务编制报表等工作依然采取纸质文件,纸质文件虽然不容易篡改、丢失,但是保管纸质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拆订、装订。纸张在长期存储过程中,字迹会随时间流逝逐渐退化,同时受环境影响可能损坏纸张,造成文件遗失。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出让、农村财务数据信息等,一旦资料丢失,极易威胁农民自身的权益。

3 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涉及农村经济、农业政策、土地、统计、农业承包、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农合等各方面内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2018 年9 月印发的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要求举全国之力加快农业现代发展,适应国内外环境对农村改革发展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国家农业经济改革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3.1 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主要为“三农”服务,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人力、物力、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职能。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科技厅、自然环境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全省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保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超过80%,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00 个,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1 000 个以上,于是对福建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产业化、农林项目指导、村务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转变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明确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方向,为广大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管理方案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原则,确保农业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3.2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必须随市场和农业发展趋势而变化,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首先,明确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将乡镇政府涉及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划分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避免多头管理。各地政府成立农业经济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各方面的投入,满足农业经济管理所需的各项支出。

其次,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根据乡镇行政村的面积、经济水平、人口数量以及农业规模等相关因素,配置相应数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根据工作岗位,制订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职责目录清单并设置岗位绩效考核任务。根据绩效结果发放薪资,激发基层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培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教育,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新动向、农业新政策、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财务技能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求。

3.3 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之路,随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也要逐渐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目前,福建省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了84 个,现代产业园有60 个,培育了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强县和福建龙头企业,升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超过900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上升到70%。福建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符合产业化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3.4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改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激发农村经济新动能。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福建省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到信息系统,对农业经济各类信息进行录入、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复印机、打印机、扫描设备,将各类原始凭证、纸质文件录入到系统,可以保留第一手原始凭证。乡镇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等相关适宜,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并录入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面积、日期、价格等各方面的信息,为日后土地纠纷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定期在网络公开各村的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让广大群众了解各项支出,确保农村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福建省管理工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