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堯
(中共安吉县委党校,浙江 湖州 313300)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阻碍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目前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以东西部协作发展模式为代表的地区间横向带动。1996 年,党中央开始部署帮扶协作,经过20 多年来的大力推动,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帮扶协作模式[1],这种协作发展方式凸显了我国在国家制度及治理体系方面的优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形成了系统化、全方位的带动,体现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发展能力、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积极改善。2016 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肯定东西部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面对乡村振兴的发展任务,在以往东西部协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诉求、符合东西部发展诉求的协作发展模式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闽宁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在脱贫攻坚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实践中,“闽宁模式”形成以顶层设计为主导的长效帮扶机制、以产业帮扶为核心的综合帮扶方式、以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的帮扶思维、以脱贫富民与生态保护互融的帮扶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帮扶经验[2]。但自上而下推进、政策性主导推进的“闽宁模式”面临着发展模式复制难度大、产生成效周期较长、产业帮扶与当地发展需求匹配度低等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白茶帮扶”模式,是在继承了“闽宁模式”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发起的助力西部发展模式,是对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探索。“安吉白茶帮扶”由村级党组织提出,村民积极响应,立足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通过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我国东西部协作发展,实现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安吉白茶帮扶”是由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发起的。1990 年,为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由村党组织发起并引领规模化种植白茶,使白茶成为黄杜村产业发展的“主角”。黄杜村白茶富民的发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持续关注,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发展,黄杜村在种植白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影视基地、高端民宿、酒店等项目的开展使白茶的附加值不断提升,黄杜村的“万亩白茶园”年产值超4 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5 万元。
先富带后富是强村富民的关键所在,富裕起来的黄杜村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主动将本村致富的方式传递下去,分享村庄的发展经验,为西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力量。以村为单位带动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理念成为了共识,黄杜村迅速将这一理念转化为行动,2018 年4 月,安吉县黄杜村20 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 500 万株“安吉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肯定及支持下,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安吉县委县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多方力量均参与进了这场自下而上的东西部协作发展中。根据茶苗种植对气候、温度、土壤的要求,以及扶助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最终扶助产业和扶助对象选定了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这3 省4 县的34 个贫困村作为受捐地。黄杜村不仅向上述地区捐赠了白茶苗,更承担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帮扶,在种茶、制茶、销售等环节传授技术经验,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去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黄杜村累计向3 省4 县捐赠茶苗2 200 万株,种植面积超过334 hm2,共涉及近2 000 户贫困户、近6 000 名建档立卡人口。“安吉白茶帮扶”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为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基层的探索启示。
传统东西部协作发展中,“单点帮”占主力,公共基础项目投入多,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也面临着产业发展乏力、群众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3]。“安吉白茶帮扶”的思路是系统性、产业链式推进的,以扶智为核心理念,注重为经济落后地区匹配与自身资源相契合的产业,并协助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为可持续发展打牢产业根基,为当地群众的自身发展提供便利的平台和资源。如2019 年普安县260 余名群众直接参与“白叶一号”茶园管护,共赚取务工费115 万元,户均增收4 420 元。
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合作社统筹作用,激发茶农内生动力,在受捐地,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动农户、村集体和其他市场主体开展股份合作,强化利益联结分配方式。古丈县、普安县立足“茶旅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安吉县的帮助下,已完成“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区综合性规划,普安县29 km 茶园观光路线全面贯通,古丈县翁草村茶园观光旅游路线实现创收超20 万元。2019 年3 月,由普安县、浙茶集团共同投资2.8 亿元的“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动工,总建筑面积达5.8 万m2,将全面承接3 省4 县“白叶一号”初制茶叶的精制加工、销售和品牌运营。目前,1.3 万m2的标准厂房和全自动生产线已经投用,全国首个公益茶专用品牌——“携茶”相关产品也已投放市场。
“安吉白茶帮扶”对茶苗受捐地因地制宜地找病结、下方子。统筹做好白茶苗种植、培育、采摘、加工等工作,由安吉县“茶博士”、县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研究员及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累计派出43 批300 余人次技术人员赴受捐地,对茶树种植、茶叶采摘、鲜叶加工等进行全方位培训指导。安吉县先后组织两批次50 余名受捐地茶园基地负责人来安吉茶园基地、龙头企业、白茶市场等实地学习。定期对受捐地管理体系、人员配置和种植管理情况等进行资料收集和情况分析,强化捐受两地沟通协调。2019 年以来,安吉县先后向3 省4 县递交“白叶一号”管理意见报告两份、茶苗种植情况通报6 份。
传统东西部协作发展因受助方在发展初期起步较难,故更多的是从物质方面给予帮助,在自我发展能力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协作发展的核心是双方参与,发展成效需要协作双方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发挥能动性,而不是“等、靠、要”。安吉县将产业帮扶的落脚点归结于推动当地群众提高个人能力及个人资产附加值。在协作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将东部地区先进的乡村经营理念带到西部地区,积极推动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贫困群众可以通过资产折股拿分红、土地流转拿租金、劳务投入拿薪金、茶叶销售拿现金等,拓宽了多元化、长远的收入渠道,调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安吉白茶帮扶”过程中,坚持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两地在产业、文化、旅游、干部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合作交流,牵动全域思想大解放。一是实现多层级对接,安吉县与西部地区构建起镇村结对、村企共建的对口专题合作机制。二是实现产业、党建、基层治理、旅游等领域多项交流合作,实现多领域的全面推进。三是充分调动两地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实现两地干部互派互学,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经验、市场要素的共建共享,实现联动共治融合式发展。
我国20 多年的帮扶工作实践,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脱贫工作的规律性有了深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帮扶、精准帮扶、内源帮扶的观点在帮扶开展政策中逐步提出,消灭绝对贫困后,面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东西部协作发展模式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是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构建新时代帮扶格局的有效集体行动,更是提升共同富裕效率与质量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我国各级党委政府构建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的精准帮扶工作体系。但绝对贫困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结束,而是我国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开始。在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已成为“三农”发展的新起点。面对下一阶段乡村振兴的任务,除国家政府出台政策外,需要更多元的力量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
落后地区的发展单靠政府、市场等外部力量的扶持是无以为继的,乡村全面振兴依靠的力量是当地群众,实现振兴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是培育当地群众内生发展能力[4]。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西部协作发展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带动仅起到引领作用,因地制宜的系统发展必须要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目标、方式符合当地群众当前的能力及诉求,协作发展领域及项目要注重当地群众的能力提升,通过教育、技术赋能当地群众,让当地群众有资源、有平台持续学习及提升能力,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生活质量及命运的动力,通过内外力量双向互动合作,扩大当地群众在发展进程中的主体责任履行机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安吉白茶帮扶”协作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的过程中,村党组织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尤其重要。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群众发挥潜能、激发创业活力、“变不可能为可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为发展注入特别力量等方面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因此,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靠的是基层党组织力量的增强,通过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拓展村干部创业带富能力,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富能力;通过村干部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硬实力,让群众从身边的干部办事能力、办事作风中感受到党的领导的存在;通过抓牢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山区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以民生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落后地区跨越发展并顺利走向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民生问题是政府和群众共同关心之所在,坚持将群众的发展诉求作为地方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发展全过程的人民中心立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东西部协作发展中注重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让当地群众在发展过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乡村振兴发展中,依靠群众,充分开启民智,使民力得到有效发挥,为落后地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跨越赶超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东西部协作发展中立足于西部地区的生态、产业、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地域资源为发展资本,构建起落后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增长机制。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逐步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区域“金名片”,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从“输血强身”到“造血强身”。同时,在引进并依靠外来资本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外来工商资本进行有效引导,使外来资本与当地村民或集体形成恰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合作共赢、有机融合,从而有效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合理流动[5]。
东西部协作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多种因地制宜、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模式,但目前这种地区间横向带动的发展模式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何使东西部协作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需要党和政府不断细化、深化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为基层实践创新破除更多制度的藩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增强“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后富”的社会责任意识,调动更多元力量参与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