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2022-12-02 07:17□侯
山西农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农民

□侯 帅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在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主要是在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经济、环境、资源等状况后,根据乡村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文化、制度、治理体系方面,实施严谨的规划设计,提高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产业和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尤为重要[1]。在乡村发展推进过程中,城市生活及居住环境水平质量远高于乡村,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过大,城市现代化进程速度高于农村等。现如今,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其工作的实施指明了新方向。

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背景

新时代,全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做好全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农业农村发展应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媒体平台,以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农业技术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依托,这不仅能拓宽农村产业链,还能促进农产品技术的升级,极大地融合了农村内部发展要素,创新了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在统筹支撑起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中,重点是社会资本深度融合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因特网时代的移动设备、媒体平台以及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势头。家庭农场、“互联网+”等生产性农业服务模式[2]的一系列举措为农业农村带来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在发展中创新出更多元化的方式。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呈现出“因特网、城市消费、亲身体验”相联系的新特征,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同时这也将触发农村社会的变迁,使农村生活、制度、观念发生持续变化[3],而且不难发现,农业农村的空间区域形式正在不断纵深化,呈现出扁平化的网络产业组。借此实现农业农村内部产业的大融合,同时拓展农村的产业链以丰富功能化产业农村的发展。要想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必然要有现代化的农村农业产业园或农业农村示范性村镇,从而达到农村园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以“省+市+县”为融合的现代化农村产业园体系,让我国新时期乡村产业的建设有一批强有力的依托产业,同时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2.1 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不同特性村域的空间层面实现“多规合一”

乡村战略规划作为主要面向乡村地区的广泛性规划,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其中,农村发展的空间层面是以村庄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等形成的“多规合一”的战略。目的是要明确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实施目标、整合空间区域的整体布局、保护农作物耕地和农田、设计具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战略规划[4]。在乡村振兴战略尚未制定完善前,乡村地区的发展一直存在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地制定乡村发展过程中忽视农村居民最迫切的实际需求,导致只见人力、财力的投入,却不见相应的效果。为此,乡村战略改变以往传统的模式,不仅从上层建筑入手,更要从物质基础方面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参与,使农民参与度更高,为本地区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5]。

2.2 多元主体参与和有效管制措施的结合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区域内农业农村地区制定一个符合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防止某些地区因为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停止进程。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复兴农村。要想实现农业农村区域的配对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有效配合,通过明确责任、制订规划、建立健全相关区域治理体制等方式,规划农业农村之间清晰化的利益蓝图[6]。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重点除了土地的综合有效利用,还要在“物质—组织—权属”方面构建刚性与弹性结合、空间与时间交互。

在此范围内进行一系列操作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质量与效率并重,最终实现地区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同步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之间的关联

在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实现整个民族农村地区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任务,考验党的综合执政能力。乡村振兴正面临着空前高涨的伟大时期,这正是在中国全体人民的奋斗下所创造出来的[7]。

3.1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乡村振兴主要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实现农村地区的长久发展,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为此要进行查漏补缺,做整体发展规划。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低效能的生产力,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往往很难考虑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阻碍农村发展。

长期的发展规划为农村未来的产业、人口、资源要素等指明发展方向和实施方案,但长期的发展目标规划应该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切实影响居民生活生产的因素。因此,实现长期与短期的相融与相互支持,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和农村对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参与。

3.2 上层建筑和物质基础

无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较大、物质基础薄弱等问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影响着相关政府与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方式方法,同时根据这些政策的制定找到真正适合本地发展的策略[8]。如盱眙龙虾产业的发展,依据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各类资源,向外打开小龙虾市场,定期举办“龙虾节”,依靠互联网等媒体平台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吸引广大消费者。

这说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正确定位,再加上农民的广泛参与和社会资本力量的投入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可见,上层建筑与物质基础具有相当大的联系。

3.3 群众获得感和适应性阶段

群众获得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才不会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偏离方向,脱离实际[9]。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目的,是在每个不同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相关具体行政部门机构,广泛采集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可以说,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所顾及不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时间性较长,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为达成乡村振兴的目标,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旨在制定阶段性的任务目标以及工作重点,需要为全局服务。

3.4 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就是要正视农业农村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适时调整和完善新时代“三农”政策,这是农业产业的多功能化、农民主体的多样化属性以及农村发展的意义体现。乡村振兴的提出顺应了国情、农情的变化,呼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10]。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要解决的是对众多农民的帮扶问题,而绝不只是单纯考虑解决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因此,想要惠及更多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必须要同步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坚持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体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真正涉及的问题,建设出一条适合“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11]。

4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乡村振兴对应的总目标总战略应进行相应改变。要想改变以往“三农”的面貌,需要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方面寻找一条不同以往的道路。

在各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产业园的战略发展要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改变、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总目标及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发生转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探索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4.1 关注农民利益分配,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要紧密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机制构成规划,推动乡村产业体系的步伐稳步前进[12]。要坚持将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到农民的收入上,实现农村产业链的联结,确保农民生活幸福、生活富足。同时,要立足于科学可靠的惠农政策,朝着具体的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前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联动农民、农民带动产业”的良好发展趋势,确保农民稳定增收[13]。防止农民利益边缘化,一是要积极打造各种组织形式,建立不同种类的结合形态,响应利益共同体及命运共同体的号召[14]。二是重点发展家庭农场,依托特色产品的种植、养殖及农业产品多样化来提高专业性合作社模式的组织功能。三是要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的相关策略,提高内部市场竞争力和外部示范性功能的作用。

4.2 瞄准区域化发展,顺应乡村发展趋势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应在具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作用,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体制政策与制度创新,突破城市乡村不对等要素转变为对等要素的方式,实现真正的彼此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15]。

建立起一套与农业、农村相关的要素产业链,例如旅游、人文背景、生态发展等关联性的要素,真正实现以农业文明为前提、以农村村落为发展、以美丽乡村为背景、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农村区域融合发展[16]。要关注农村发展的趋势,有创造性地提升农业农村休闲旅游业、红色旅游业的水平,在转变农村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消费升级、改进农民劳动作业技术,进而推动农业农村区域的总体发展[17]。要焕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促进城乡互补、发展协调、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城乡发展新局面,进而迈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4.3 走人才集约型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想要让乡村不断出现人才队伍,首先就需要建立一支真正为农民着想、为农业操劳、为乡村发展的工作队伍。《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将“双一流”的高校以及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中的人才吸引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培养一批对口的支援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高校人才,既将高校中的人才与乡村振兴发展即时对接,又成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人才,提高农业农村的技术发展指导,更新科技设备,实现基层农业农村的技术性扩展和农业平台的完善。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在实施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需要让农民切身学习科学的农业技术和专业的农业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身综合素质,着重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善操作、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5 结束语

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融合,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关注基础性及具有示范性的项目,拔高具有创新性的重点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民的利益发展;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产业园区的交通地理位置、自然生态条件、资源开发和保护策略、人文乡土历史文化的背景等因素,实现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紧密联结,带头做好农村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有机融合。要积极培养一批为家乡着想、心系家乡的有知识、有担当、有情怀的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作出贡献,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农民
耕牛和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农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