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陶器及其装饰纹样浅探

2022-12-01 11:49陈小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姆渡黑陶泥质

陈小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杭州 313231

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170万年前,人类已会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与动物进化分界的重要标志。而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熏烤、石煮时代,再到器皿蒸煮,饮食方式的改变,起到革命性变化的是缘于陶器的发明。陶器的发明对人类体质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距今2万余年前的陶片;湖南玉蟾岩出土陶片距今1.5万年;浦江上山的大口盆、双耳罐等陶器距今1万年;河姆渡时期烧制夹炭黑陶,距今约7000年。可见中国烧制陶器历史之悠久。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制,从陶质区分,有红陶、彩陶、黑陶、白陶和灰陶,其陶器烧造工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一步步发展提高,装饰工艺也是如此,从无到有,从原始到形成后期代代流传的装饰纹样。

一、万年前的红陶装饰

江西万年仙人洞先民(距今2万年前)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粗绳纹红陶,那是万年前的文明曙光。上山文化遗址(距今11400—9000年)出土的夹炭陶外红胎黑,陶胎中掺合稻谷壳,且略夹细砂;表面以细泥浆涂抹形成涂敷层,内外壁施红陶衣。夹炭陶的制作技术是上山人创造的。其早期主要为夹炭陶,晚期主要为红色夹砂陶。上山人为改善成型性能,防止陶器干裂和烧制开裂,加入大量草木灰,后期则加了大量细砂粒。烧成过程中因气氛变化引起陶器红色表层和黑色内部之差异。上山文化遗址的主要器物有大口盆、双耳陶罐、平底陶盘、敞口钵、钵、杯、筒状器、纺轮、陶拍等,还有器耳、器錾、带圈足陶器。其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简单。上山文化多为素面红衣陶,中、晚期有少量器型开始出现纹样装饰。装饰部位主要在陶盆口沿、陶罐口沿和颈部,部分陶器錾耳边缘也有装饰。纹饰类型主要有绳纹、刻划纹、折线纹、齿状纹、戳点纹、附加堆纹和凹带纹,以齿状纹数量最多。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镂空、堆贴、蓝纹、划刻等装饰方式。

二、磁山、裴李岗文化

从陶器器表的装饰纹饰来看,磁山和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大部分为素面陶, 特别是泥质陶,基本上全为素面。而有一部分夹砂陶上饰有纹饰,其中绳纹、篦 纹、划纹、乳钉纹等是两个文化陶器中共有的纹饰。

(1)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9000—7000年。其早期陶器以夹砂陶为主。陶器制法均为手制,用泥圈套接和手捏制成,陶器内壁往往凹凸不平,有的可见盘筑痕迹。烧制温度细泥陶为930度,夹砂陶为880度。烧制技术体现其原始性。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圈足器,很少带足器和圆底器。主要器类有陶盂、支架、钵、直口罐、碗、侈口罐、小口长颈壶、盘、豆、筒形罐、圈足杯、器盖等,还有一批器形较小的手制小陶器,如杯、盂、支架、带足器等。陶盂多直口或微敛,少量斜直口。袋形侈口盂和倒靴状陶支架是其特色。在器表装饰上,素面为主,早期占50%以上。纹饰主要有绳纹、压印纹、篦纹、席纹、划刻纹、编织纹、戳刺点纹、剔刺纹、叶脉纹、人面形纹、附加堆纹、附加条纹、指甲纹等,主要以前两种纹饰为主。

晚期陶器也以夹砂陶为主,陶色多为红褐色,还有黑、灰、黄褐色等;泥质陶数量有所增加。制法和火候同早期相近,从泥质陶增多情况看,陶器烧制技术中因选土、筛土制器的意识加强,故有一定程度提高。素面还是占绝大多数(磁山80%),比例略有增加。纹饰类型除早期已有的外,还有极少的篮纹、方格纹等出现,绳纹、压划纹依然占主导。

(2)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因裴李岗村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8200一7500 年,其文化最富特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小口壶、三足钵、深腹罐,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泥质陶和夹砂陶,烧成温度为900至960 度。陶器种类以泥质陶为主,主要有鼎、壶、罐、钵、碗、勺、盆、杯、盘,以及少量的器盖、豆、支架等,其中最典型的器物主要是鼎、壶、罐、钵、勺。如侈口深腹圆底鼎,其上腹部多饰有乳钉纹。此外有罐式敞口束颈鼎、盆式敞口斜壁鼎等,壶为其最具代表性陶器。其泥质陶均为素面装饰,夹砂陶器表装饰有篦点纹、坑点纹、乳钉纹、绳纹、划纹等纹饰,其中篦点纹与坑点纹较多。

三、跨湖桥和河姆渡时期

上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文化的史前源头,跨湖桥与河姆渡是史前东南文化的延续。

(1)跨湖桥陶器

跨湖桥文化绝对年代为距今8000一7000年,这一时期,有陶器、石器、木器、骨器等器物,不仅器类、器形丰富,而且装饰与制作的技术工艺等都很先进。陶器的主要器形为釜、圈足盘、罐、钵、豆、甑等,还有彩陶、磨光黑陶等类型出现。纹饰有彩绘、镂孔、戳印、拍印、刻划、泥点等多种。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装饰意义的跨湖桥光亮陶表面不是用“泥釉”的方法形成的。因其烧成温度基本上在750~850℃之间,不可能产生较多的玻璃相,即使以比胎料细腻的涂料涂抹,在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烧陶温度下,其助熔剂的玻璃相也少,因此不可能形成如此光亮的黑陶表面。其红色陶衣陶是通过陶坯表面涂一层三氧化二铁之类的泥浆涂层烧成的。跨湖桥陶器基本为夹炭陶,是以白云母晶片、石英颗粒和长石晶粒等特殊矿物构成的黏土,有意识地掺和草木灰碱料,先人事先将草木灰加水搅拌,形成制陶混合原料,经成形烧制形成。这一方法与河姆渡遗址上的陶器相似。

(2)河姆渡陶器

河姆渡陶器为距今约7000—5000年,其陶器有釜鼎、罐、盆、盘、钵、豆、器盖、器座、支架等,甚至还有被称为“最早的乐器”的陶埙。陶塑作品除陶动物羊、牛、鱼、狗及飞鸟外,还有一些数量的陶人头,其陶猪、陶羊、陶鱼等,造型自由、准确、简练、生动,反映了河姆渡先人浓厚的人性化审美情趣。这一时期,陶器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具体分类,例如有专门煮饭食的侧把簋、盛水的盂形器、盛酒的盉、装肉的豆等,甚至出现了可移动陶制灶台和配套釜。河姆渡文化的夹砂黑陶陶质较坚硬,火候稍比夹炭黑陶高,其烧成温度约在880~930℃之间,器壁较薄,器体较重,不如夹炭陶那样黑。器形主要有敞口釜和极少数的罐、钵,晚期出现了三足器、袋足器、方形陶器等较复杂的,难以烧制的器形,一些陶器烧成温度提高到了1000℃左右。

这时期的浙江先人为了烧制出具有装饰意义的黑陶,已经有意识地掺和了草木灰屑碱料烧制,即事先形成备用“灰碱”,加黏土形成混合制陶材料,成型晾干后,烧制成夹炭黑陶。河姆渡人造器除了形象写实外,还烧制出高亮度黑陶、彩陶。彩陶胎质为夹炭陶,在陶器表面涂一层较细腻的灰白色陶土,在未全干时进行打磨,然后施咖啡色和黑褐色彩绘花纹。此外,蝶形器、鸟意象、植物纹饰多次出现在陶器中。河姆渡陶器装饰手法主要有拍印、刻划、戳印,还有少量的堆贴动物纹和彩绘等。河姆渡早期,几乎没有装饰,出现了带耳的陶罐、豆等,晚期一些器皿带有了纹饰,从简单的线条,到有猪、鱼、鸟、及植物形象的刻画。河姆渡人已经开始运用稻麦粒、枝叶、花瓣等植物纹样进行装饰,甚至有些已概括成为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和在一起构成纹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

四、半坡人的装饰

仰韶文化彩陶前段以距今约6800─6300年的半坡时代文化类型为代表,其造型主要为圆底盆、平底盆,图案以黑彩为主,偶见红彩。半坡型的彩陶器形质朴明快,出现了三类纹样:一是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鹿纹、鱼纹;二是人面鱼纹,是最具特色的纹饰;三是在器物显眼处以一点为中心装饰,突出“一点之美”。在装饰技艺上,半坡人在陶器上拍印一些类似麻袋或粗布的纹路,还制作了最古老的乐器一一陶埙,闲暇时会来一段古乐。他们在彩陶上画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将渔猎的生活描画于陶器上。陶器外壁有图案逼真的抽象画,或者刻画上自己崇拜的人面鱼纹图案。半坡人著名的人面鱼纹盆,人头像头顶有三角形发髻,人面涂彩,其装饰性极强,两口角各衔一鱼,有祈求渔猎顺利和展示生活美好之意。其笔划流利疏朗,有明显的审美装饰效果,反映生活中与鱼的密切关系,也寄托着人的特殊感情。

五、良渚文化时期的装饰

良渚文化时期约距今5300—4200年,该时期出现了珠、管、璧、璜、琮、蝉等玉器。良渚玉器纹饰华丽,新创纹样琳琅满目,有神人兽面纹、束丝纹、绞丝纹、蚩尤纹、立人纹、兽眼鸟纹、云雷纹、蒲草纹等。良渚文化陶器主要为泥质灰陶、黑衣磨光陶和褐红色夹砂陶。夹砂陶类多为炊器,泥质灰陶和黑衣磨光陶最具特征。良渚泥质轮制的黑陶,典型器皿有柱足盉、高圈足镂孔豆、高颈贯耳壶等,陶胎个别掺入细砂,大多细腻,快轮制作,表面打磨,器壁薄而规整,烧后呈黑色光泽,造型规整,器底盛行圈足,多见双鼻式器耳,追求对称均衡、稳重。

在装饰题材上,摹仿一些周围的鸟、鱼、蝶、猪、狗、蛇等动物,也模拟花卉、葫芦、竹、树枝等植物,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妙趣天成,有较强的艺术美感。在泥质黑陶鼎的腹部和器盖上常施刻卷曲的圆涡纹、新月纹、蛇纹等。装饰技法有刻划、压印、戳印、拍印、镂孔和针刻等主要形式。拍印花纹,一是拍打可压实坯体,加固陶器坚致度;二是可形成美观的装饰形式。还有用梳齿来锥刻或篦划、按搽陶器的纹饰。漆绘几何形花纹、朱红色的云雷纹、菱格纹、网格纹、鱼纹、弦纹、竹篮纹、竹节纹等均为良渚陶器装饰的共性。其装饰花纹线条较为纤细流畅、精美秀气。

良渚中期承袭早期的弦纹、刻划纹、组合纹和镂孔,新出现的有兽面纹、鱼纹、鸟纹、蛇纹,以及云雷纹、圆涡纹、曲折纹等有抽象纹饰。至晚期出现了波浪纹、网纹、曲折纹、卷云纹、新月纹、鸟纹、蛇纹、蟠螭纹和圆形镂孔等,其中以鸟纹、蛇纹、蟠螭纹等组合花纹最富有特征,新月纹和圆形镂孔纹也极具特色。彩绘陶中绘以棕红或黄色纹样。总之,其纹饰繁缛,线条纤细流畅,布局有法,错落有致。

六、结语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装饰历史悠久,内容繁杂。例如商代早期和中期,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时期、二里岗时期、角山窑场时期的装饰纹样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此文,仅就万年前红陶、磁山和裴李岗文化、七八千年前的跨湖桥和河姆渡时期、半坡人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等的陶器装饰进行简略梳理,从装饰技法上看,主要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等。

猜你喜欢
河姆渡黑陶泥质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点燃七千年的篝火余姚持续锻造河姆渡“文化印记”
现代黑陶艺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青海祁漫塔格那西郭勒泥质岩地层水敏性及其钻井液配方研究
泥质夹层的三维预测与地质模型的等效粗化表征
——以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储集层为例
潘谢矿区深部裂隙发育特征的垂向测井反演分析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神农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温度与硬度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