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而感 缘情而发

2022-11-30 09:12陆叮叮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比兴朱自清

陆叮叮

散文是情感的艺术。散文最具魅力、最能撼动人心灵之处的便是强烈而真实的情感。抒情散文总离不开“情”。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情”?应该选择什么客观对象来抒情?这就涉及到构思的问题了。倘若要给抒情散文的构思找一个起点,那便是情的发现。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发现了情。父亲送儿子去北京念书,为儿子买橘子,穿铁道,跳下爬上……整个过程,不但把作者的情感琴弦拨弄起来,也把读者感动的心情调动起来了;待写到“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了”,“我”流泪了,读者的泪水也涌出来了。白杨树,我们常常看到,却熟视无睹;落花生,我们也经常吃到,却很少去观察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状态。发现不了情,当然写不出情。而茅盾、许地山却动了情,发现了情,写出了情。因而,能否发现“情”,就是创作抒情散文的核心。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跨进了抒情散文的大门。

人人都有情,到处都有能让我们动情之物,为什么我们还是写不出好的抒情散文呢?这就是构思与表达的问题。

一、要善于发现情,并选择那些有普遍意义、典型意义的情来抒写。

如果说,小说创作的典型性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那么抒情散文的典型性则主要表现在情的抒发上。情的抒发过程,也正是情典型化的过程。什么样的情算是典型的?美的情操、美的理想、美的心灵、美的哲理,都可称为有典型意义的情。比如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茅盾在《白杨礼赞》中通过赞美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朴实坚强,力求向上的崇高精神的赞美;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刘和珍精神的高度颂扬;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子深情的热情讴歌;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深切怀念……这些都是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情。抒情散文中情的发现过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作者将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日积月累,在心中形成某种情;另一种是受某种特定的景、事和物的影响而萌发出某种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了情,就等于牢牢抓住了构思中的“纲”,这样,思路也逐渐明朗和通畅了。

二、要选择适当的景、物和事来抒情。

因为情的发现可能来源于一个景、物和事;可能来源于很多景、物和事;还可能先产生了某种情,而后见到某种景、物和事,萌生了抒情的念头;甚至会为了抒发某种情而虚构一种景、物和事。“情因物生,物因情显”,这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不管怎样,在抒情散文中,如果要借某种对象(包括景、物、事、人)抒情,就必须选准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来抒情呢?在抒情散文中,可选择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景——花、草、明月、日出、狂风、急雨、大江;可以是物——小米、大炮、纺车、照片、衣服、书、笔;可以是事——登山、唱歌、问路、喝茶、旅游;还可以是抽象的诗句、格言、谚语、警句、某种观点,等等。虽然选择的对象广泛、自由,但要真正选准对象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选择“这个里头蕴蓄着那个”“含有象征意味”的对象(叶圣陶语)。

这种对象好就好在充满诗情画意,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从读者来说,也只要“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朱自清语)。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地坛,都有一种无比深远的象征意义。

二、选择自己最了解、最有体验的对象。

倘若对一个对象没有深刻的体验,只是一知半解就去写抒情散文,那么这种抒情不是浅薄便是忸怩作态。而只有对这一对象有深刻了解和体验,写出的散文才具有真实的感悟。无论是老舍的《想北平》还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虽然写法不同,表现的情感不同,但是“对北平的深刻了解和体验”却是相同的。

三、选择生动、形象、美好的客观对象来写。

这是从散文的表现上来说的。这种客观对象具有一定的美學意义,容易使情和理相互交融,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选择这样的对象来写比较容易上手。

发现了情,选准了客观对象,我们就可以进行构思了。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地使情和物自然地吻合、交融起来。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构思方式。散文的构思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兴式。

这是常用的一种使情、物吻合的方法,往往是借某一客观对象比兴,层层展开,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理想寄托于月下荷塘之中,抒发了自己淡淡的哀愁和喜悦之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以病梅比兴,把它比作被腐朽势力压抑的人才,抒发了自己对清王朝强烈的不满和变革现实的决心。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必须以形象的笔触描绘出比兴物,而后揭示出比兴物里蕴藏着的作者的情,使比兴物和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切忌简单比附,生硬拼凑。

2.纵式。

即按照一件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思,或者是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构思,边叙边议边抒情。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就是典型的纵式构思,从辞去彭泽令写起,先写途中欢快的心情,然后又写到家后的“载欣载奔”,再展现隐居生活的乐趣,把抒情和叙事交融起来。运用纵式构思法写抒情散文,必须以情带叙,叙中有情,以情为径,情真意浓。防止平铺直叙,变成一篇流水账。

3.点式。

即着眼某一点,围绕某一点抒情。也就是要巧妙地、精细地展示某一点(或某一件事),然后让感情爆发,尽情抒写。典型示例有冰心的《谈生命》等。运用这种方法,关键是选好点,写好点,它是抒情的基础、源泉。点选得越好,写得越好,情感的抒发就越浓烈。

4.直抒胸臆式。

它既不需要选择某个客观对象来抒情,也不严格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抒情,常常一下笔就让情从自己的喉咙里冲出来,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感。如朱自清的《给亡妇》便属于此类典型。

5.放风筝式。

在写作抒情散文时,也可采用“放风筝”的手法,即作者以某个客观对象为中心,牵着感情或意象这根线,让笔墨恣意挥洒,可以忽古忽今,也可以忽放忽收,也可以忽纵忽横,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就是代表。这种构思法可使散文气势磅礴,密度强,容量大,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取材过“富”,以致堆砌材料,影响到情、物的吻合与抒发。

以上介绍的是抒情散文写作中常见的几种构思方式。同学们在构思一篇抒情散文时,可以把上述的这些构思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加以运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比兴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比兴、咏物辨说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