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帛婷
(铜陵学院 法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级学校纷纷线下停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学习活动。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向高校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是基于网络技术,利用教学平台采取直播方式开展的教学模式。与线下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观察每名学生状态,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质量不同,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准备更为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注意力,还要准备多种预案以防止线上教学出现意外,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学压力增加,教学热情不高。因此疫情背景下,高校更应该针对线上教学,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如何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管,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虽然线上教学可以进行点名回答问题、连麦抢答等形式的互动,但是对于班上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却难以掌握,课堂效率不高。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需要进行更为充分的教学准备,导致教学任务大增。基于以上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针对线上教学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开展线上教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从国家层面,线上教学的开展是“停课不停学”的具体措施,督促高校建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应出台系列纲领性文件与政策、措施,构建高校教学激励机制,为各高校制定具体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投入制度支持,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政策保障[1]。同时通过激励政策实施、调整和完善,推进教学实践改革,推进教育发展战略实现。从高校层面,教学激励机制建立是提升高校教学的质量保障。对激励高校教师积极投入线上教学、稳定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案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这与我国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有关。这种观念也延伸到线上教学活动中。在高校教师观念中认为科研能够给高校带来知名度与流动资金,科研型教师能够获取丰厚科研报酬,而教学型教师只能取得微薄的课时费。因此,教师在线上教学活动中积极性不高,授课缺乏动力,线上课程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提问与连麦抢答,线上学生动态教师无法知晓[2]。在这种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状态下,线上授课教师难以提高教学的积极性,被动地进行上课,应付差事,更不用提教学创新,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线上教学成果;若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对教学投入减少,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目前高校针对教师科研业绩具有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定量化标准,根据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发表期刊等级等进行考评。但是由于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学成果的展现也需要一定时间,且难以量化,因此高校教学考评并没有标准的考评体系。尤其对于线上教学,因疫情原因短期之内得到大力推广,评价体系更是来不及调整细化。部分学校以线上教学工作量作为教学考评标准,课程效果如何无从考量,这种评价体系使得教师缺乏线上备课动力。同时在对教师进行激励时,大多单一地采取物质激励方式,主要以奖金激励形式,以此来调动教师线上教学积极性,效果十分有限。高校教师大部分具有职业特长,他们中很多人具有一定学术见解,取得一定学术成绩,相比于物质激励,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激励,以此实现自身价值,获取社会认可。但是目前高校针对教学设置荣誉奖项十分稀少,难以满足教学型教师精神需求[1]。根据国家工资制度,高校教师工资分为国家工资与岗位津贴两部分,高校教师的国家工资部分与教师职称相关,与教师工作业绩、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关系,并占教师工资比例绝大部分。岗位津贴是高校可控工资部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基础津贴+业绩津贴”模式,基础津贴依然是职称津贴,业绩津贴与教学业绩相关,但是也只是与教学数量相关。另一种模式是“津贴直接与业绩挂钩”模式,虽然该模式打破职称界限,津贴与职称关系不大,与教学业绩包含教学质量和数量直接相关。但这部分津贴占教师工资比例很小,根本无法发挥激励作用,从而无法引起高校教师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视。
专业发展激励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特殊性而定。线上教学活动过程中,因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屏幕连接,缺乏物理层面的交流,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关注度对教师知识的新颖度、深度及线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更多前沿信息,加大线上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需求。同时高校也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术活动,加大进修、培训力度。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较为重视教师的引进,却忽视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及专业发展激励。加之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也很难保证有充分时间进行充电学习,致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不利于创新教学方式形成[3]。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将教学与科研成果放在同一高度对待。高校应加强对线上教学的关注,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提高教学工作纳入职称评聘的比重,激发教师积极组织备课、组织形式多样的线上课堂[4],使他们乐于教学,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高校要对疫情期间教学突出、受到学生一致好评的教师给予奖励,定期召开线上会议,加大教师之间线上教学心得交流,强化他们的责任感,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同时完善教师线上教学考核体系,做好教学评价考核,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针对以往重视科研创新的考核体系,高校要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考核体系构建中,不仅针对科研项目进行考量,还要加大对教学考量。促进高校教师重视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热情,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完善教学考核标准,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改变仅以教学课时作为教学工作的考量标准。针对线上教学考核评价,高校要加大针对线上课程实施巡查机制,巡查组采取不定时方式进行线上听课检查工作,同时将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考核指标,并将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上,以提高教师对线上教学重视,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高校要始终坚持全面评价、全面激励理念,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高校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亦不能够忽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道德思想的教育,应重视课堂教学价值导向,将“育人”作为教学首要任务。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针对线上教学,高校要加强对主要环节监控,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构建融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要始终将分类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将评估文化纳入到学科建设体系中,积极构建及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高校巡查组进行听课之后,课下及时对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并以学生能力为目标实施点评、考核。并且将疫情期间线上课程的开展状况,纳入到本年度的绩效考评中,在评优评比和职称晋升领域实施均衡的权重赋予,以提高教师对线上教学的重视[5]。高校始终坚持线上课堂全流程管理,明确教学质量是基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而不只是靠最后评价、检查得出的。因此高校在实施全过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时,要首先设计事前监控准备工作、事中监控实施工作以及事后监控评价工作。落实具体评价体系,主要包含课前教学大纲评价、选用教材评价、课件评价及教学日历评价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学生信息员与教学督导员同时监控,评价维度包含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组织水平、教学方式方法等,通过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渗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之后,高校要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奖励机制,要根据高校教师年龄层次、学科特点、教学层次差别,构建灵活、多样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通过细化教师层级结构和主要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和保障,满足不同层级教师需求,切实调动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热情。同时采取分类激励的方法,针对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将激励侧重放在科研项目上,对教学型教师将激励重点放在教学评价上。将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型教师的地位。加大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与激励,加大对教师情感关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实现对教师全方位激励[6]。合理薪酬制度也是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最为直接的措施之一,是对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肯定与回报。实施线上教学,高校要在考虑教师教学压力的前提下,制定针对线上教学的薪酬分配制度。薪资比例应包含备课情况、线上教学应急处理备案情况、组织学生连麦抢答问题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进行薪酬发放,不能够简单地以工作量作为考核标准,切实提高教师对线上教学重视。实现课下充分备课、制定各类应急预案,课上认真授课、积极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热情的良好线上课程体系,确保线上授课质量[7]。
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根基是教师,教师作为高校重要组成成员,其发展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因此要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切实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状况,在疫情期间专门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协会,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途径,帮助教师解决线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境,给予必要支持。同时规定各学院定期召开线上交流会,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实现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升,加大教学激励力度、建立保障机制,为教师提供良好教学环境,促进教师成长。首先高校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在后疫情时代,都需增加资金投入,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为高校教师提供深造机会,加大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升力度,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切合教师成长的培训计划方案,针对不同层次教师采取分批培训与进修,疫情期间培训可以采取线上课堂方式,实现与全国优秀高校之间的联网,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养和培训。培训计划也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进行开展,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对于新入职教师,高校可以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培训,选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要为骨干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等提升教学能力的针对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冠疫情背景下为保障高校大学生群体“停课不停学”,确保教育持续性,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高校要明确为抗击疫情而开展的线上教学不只是权宜之计,更是变革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真实性”会更接近“现实性”的线下教育。促进全社会对线上教学充分重视才能更好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线上教学的前提保障除了先进信息技术为线上平台提供基础支持外,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亦是线上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疫情背景下,高校更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线上教学热情,确保线上教学质量,才能够切实发挥线上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