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苏丹,郭偎,贺娟梅,代俊丽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技术大学校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8
自我健康管理即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信息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通过相应的健康量表及借助于网络平台软件,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1]。从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生活节奏、预防保健、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一系列方面着手,形成健康理念,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资源,有目的,主动的,采取行动来达到最大化的健康效果[2]。实际上,自我健康管理概念已提出了很久。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以及慢性病人群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3]。但现代人因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自我健康管理的进展并不顺利,很多方面只停留在意识上[4]。当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具备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身体健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但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处于亚健康水平,情况不容乐观[5]。王俊[6]等对15064名在校大学生体质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所有测试学生所得平均分为68.60分,普遍处于合格水平,表明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研究对本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对大学生健康管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5名大学生,其中女生34名,男生26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均知情调查内容并自愿参加,且均无明显生理、心理问题。
(1)个人一般资料问卷:其主要包括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民族、城乡来源、健康自评、家族疾病史等。
(2)采用赵秋利等[7]研制的成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测评工具进行测评,其中包括认知、行为、环境三个部分,总共有38条调查项目,每条1~5分,总分/38即为最终评分,评分越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越高。对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培训,经学校同意后,进班当场发放问卷,由调查员协助大学生完成后即时收回,预调查Chronbach's α=0.801。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自我健康管理总均分为(3.68±0.45)分,其中认知评分为(3.96±0.54)分,行为评分为(3.55±0.43)分,环境评分为(3.74±0.41)分。
本科生整体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在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健康自评等多个因素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中,认知水平最高,环境水平其次,行为水平最低,表明本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普遍较高,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健康相关知识。总体自评健康状态良好,但与健康期待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8]。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忙于学业,无暇兼顾自身健康问题。大学生在自我健康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饮食不均匀,蔬菜水果摄入较少,食物种类不丰富,身体所需的营养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且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计划,很少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或无法长期坚持下去,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生活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大学生纪律管理较为松懈,常常作息不规律,且电子产品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空闲时间[9]。可以得出,相比健康意识和环境,付诸行动才是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关键。
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①性别:男生先天身体素质强于女生,且男生具有更多合适体育运动活动,如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可能会比较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但由于自身及外界诸多影响因素,往往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因此男生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要高于女生[10]。②年级:大学生活较高中生活较为自由,大一、大二学生刚从高中的重压生活解放,因此生活习惯、行为等可能比较散漫。而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实习、工作等因素影响,为了取得更好地结果,常会对自身进行约束,如生活作息、饮食较为规律,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高。③城乡来源: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原因,对于健康的认知是要多于农村学生,因此其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也要高于农村学生[11]。④自评健康状况:自评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是要高于较低的学生,其对健康行为认知水平也较高,因此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也较高[12]。
目前,针对本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状况,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应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锻炼提供适合的锻炼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活动。②严格把关体育课程考核,把身体健康提到一个较为最重要的地位上来,促使学生为达到所需学分,自觉进行体能锻炼,增强自身素质。③可开设相关健康课程、定期开展讲座等,提高学生自我健康管理水平。④加强对新生的生活管控,可采取做早操、实行寝室23点以后断电、禁网等措施,促使新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⑤学校还开启相应APP功能,每月为学生安排运动任务,实行线上打卡,并予以相应的学分奖惩制。⑥在学校树立全民运动的健康风气,由学生带动学生,相互影响,增加自身健康管理水平。⑦还可成立相关协会,旨在帮助那些具有健康管理意识,但自身水平限制,无法付诸行动的学生,可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教授其正确的运动方式[13]。⑧注意学校环境问题,增加学校绿化水平,整顿校园卫生问题及学校食堂、超市等食品安全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学习、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