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为师,智圆行方
——紫砂壶“竹里清风”创作谈

2022-11-29 08:03陈依群
江苏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制壶竹节器型

陈依群

(宜兴 214221)

江苏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紫砂壶便诞生于此。据说,北宋苏东坡辞官后便隐居于此制壶泡茶,享受田园生活,还留下“东坡提梁壶”这一经典器型,广为流传,可见紫砂壶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它自诞生起就深受此地山清水秀气息的浸染和人文环境的熏陶,有着古雅脱俗的气质,在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下更是与时俱进,蕴含着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让其备受追捧。当然,这也是实至名归,紫砂壶的制作本就十分不易,一把壶的完成要经过几十道的工序,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稍不当心所有心血付诸东流,因此,拥有一把好壶时当珍惜,思其来之不易。

1 紫砂壶“竹里清风”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众多,精彩纷呈,不同的艺术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按照不同的造型特点大致可分为几何器型、仿生器型、筋纹器型等三种。在生活繁忙的当代,每个人都渴望返璞归真、忙中偷闲、享受生活。紫砂仿生器型临摹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作为原型呈现于紫砂,让人们在平时喝茶的闲暇就能领略到自然之美,被现代人所喜爱。这把作品“竹里清风壶”(见图1)便是典型的仿生器,以竹为主要创作题材,融入艺术之魂,但这又不是一把简单的仿生器,一直以来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此壶别具匠心,这是一把器宇轩昂之作。整壶以六方为基本形制,壶身巍峨高耸、六方雄沉,壶体块面挺秀、挺拔大气,却又不失秀逸的姿态,壶足一凹一凸拔高了身筒,设计感十足,模拟竹子的根部,有傲然林立之势;壶嘴贴身胥出,壶把劲道有节,流、把皆饰以竹节线,旷达劲拔,凸显生机勃勃之感;拦腰而过的竹节线丰富了层次感,象征着铅华历练的果敢;壶肩转折明显、硬朗有力,短颈设计增加了挺拔之感;壶盖与壶口唇齿相依、贴合紧密,六方形壶盖棱线明显,与肩颈、壶身上下贯通一体,可见工艺之精细;壶钮如一段弯曲的竹节,遒劲地盘根于盖面中央位置,有如点睛之笔,提升了作品的气势。同时,壶身贴饰竹叶,一段柔韧有力的竹节伸展而出,清秀的竹叶雅致飘逸,旁边配以题词,字体潇洒俊逸,契合竹子的气质。整壶在造型上别出一格,六方形制骨力稳健、面貌旷达,同时以花器技法还原竹子的外形,端穆沉静之下隐藏着清欢的品格,给人以诗意的联想。

图1 竹里清风壶

2 紫砂壶“竹里清风”的文化意境

苍翠的绿意,朗朗的身姿,微风涉过,竹叶婆娑,飘逸袅袅的清音。修竹之美,自有其撩人心魂的神韵。漫步绿荫如盖的竹林,片片青翠的绿,袅袅微微的凉,安抚酷热躁动的情怀。看光与影在林子里摇曳,闻竹子与风协助的乐章,林间流淌惬意与祥和。竹露、清响、雾气,人沁于其中、融于一体,感到清凉舒爽的快意,心头涌起一股生命的激情。“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竹无疑是美的,大气的美、不拘小节的美,它随缘地生、随缘地长。几丛绿竹,生在山乡,将山乡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长在庭院,给庭院增添清雅灵秀的朴真;植根溪湖之畔,更增水色之微涟明澈。竹长在哪里便会给哪里超凡的风韵,生在哪里便会给哪里染上脱俗的意趣。人们喜竹植竹、写竹画竹、赏竹迷竹,竹是痴竹之人心里神圣的供奉。优雅清丽,竹的身姿明媚在四季。“莫嫌雪压枝头,红日初绽,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头,立刺苍穹。”春风一吹,清明一尺,谷雨一丈,哗啦啦茂盛一片。炎热酷暑,风摇竹影送清凉;露冷霜寒,叶不褪色分外健。时节轮回,岁月更替,竹却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是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完美写照。江苏宜兴盛产竹子,我自幼深受其熏陶,以竹为师,紫砂壶“竹里清风”寄托了我对竹的情感,所谓智圆行方莫过于此。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众木摇落时,此君独苍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

3 结语

紫砂艺术有着一套恪守的法度,这也意味着创作的局限性。在有限的传统上做出一点点新意,又能延伸出无限的审美,这是每个紫砂艺人所追求的。很多方器都给人以板正僵直之感,而花器的生动正好能弥补这一缺点。毕生做壶的人都想在世界上留点什么,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认为一位制壶艺人把壶做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简单的关系。在制壶的过程中,艺人早已跟壶融为了一体,制壶的过程也是情感抒发、思想交流的过程,壶不仅是茶的载体,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思想和情怀的载体。

猜你喜欢
制壶竹节器型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竹节人”中说“趣味”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