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史料实证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针对史料实证这一素养,教师在制订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史料讲述历史的实证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史料的不同类型及其价值,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制订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整理、辨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对相关历史问题作出更全面的解释。”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呢?
一、认识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学生学好历史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史料实证素养的推动下,学生可以更好的重现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从而做出客观性的评价。(1)历史事实的重现。在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与生活实际偏离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发挥史料实证的作用,大量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对这些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将历史事实重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体验感,更好的见证和认识历史。(2)历史认知的深化。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历史的不可恢复性,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度受到影响。而且,在对教材内容学习时,学生只能通过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历史知识进行初步的评价,但是很难做到对历史资料的正确解释。而在史料实证方法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有效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利用新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加深对历史这门学科的认知程度。(3)历史评价的优化。由于每个人看待的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对于历史知识的评价也同样如此。首先,对于历史意义评价时,必须要做到综合性和严谨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历史资料以及相关内容,使得所评价的事件内容更具完整性。与此同时,历史评价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史料实证的支持,如果忽视了史料实证的作用,整个的历史评价就会失去了本该具备的真实性,因此,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要是教学,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应时刻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展现,只有如此,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历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史料实证思想,如此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史料处理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及学习效率。首先,历史教师要提高对史料实证教学的重视。在设计教学时,应深入挖掘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及客观性的史料资源,并将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其次,由于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历史课本中增加了较多的史料教学元素,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史学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调动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史料实证的思想充分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史料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立足史料实证素养进行教学,是优化课堂质量和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主要方法。教师用史料实证进行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所有的史料选择要 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不能脱离基本教学方向。无论是选择课本内的材料还是补充课外材料,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通过史料的对比,体现史料的价值,在教學过程中正确看待课外史料的作用。史料的整理、分析、记录过程不能过多地融入个人情感,要客观地分析,很多史料都具有局限性,因此要辩证地进行选择和讲解,避免教学走入误区,从而得出错误的历史结论。教师要想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自己就要具备正确的分析、鉴别、筛选和讲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史料发挥应有的价值。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等内容,非主要的史料可以直接淘汰。在讲解中国书 法资料时也可以以“颜欧赵柳”四大家的书法艺术为主,对没有明显特点、与教材内容不相关的内容进行甄别,避免喧宾夺主。通过选择优秀的材料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创造的科学文明成就,从而使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标。
四、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做好教学的设计和规划也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找准了史料实证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走向大统一的秦汉政治》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内秦汉时期的简短史料作为教学参考,还可以引入多媒体工具,在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阅读进一步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视频资料。例如,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就是一个基于秦汉历史变迁的拍摄史实的纪录片,相较于文字性的史料参考来说,具有动态画面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状态的讲述,实际上对于学生也是更有吸引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感受到个人的史料探寻和学习过程,更加接近这一段历史,从而在心理层面激发出一种共鸣感和对于历史恢宏和变迁的震撼感。这种主观上的强烈感受,会将学生融入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且带有个人感受和见解的认识。这实际上实现了学生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对于史料实证能力的锻炼。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主要的职责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史料辅助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选择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
五、搜集丰富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現代社会中的专家学者探究与分析历史,都需要利用到各种各样的史料,通过对丰富多样的史料进行分析,就能够构建相应的历史脉络。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感受历史学家在接触史料时所采取的恰当思考与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史料建构历史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探究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贯彻创客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利用史料构建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环节着手进行分析探究。首先需要利用相关渠道收集丰富的史料;其次,需要将收集到的史料进行分类,然后辨析各种类型的史料,寻找有价值的史料;最后,就能够构建历史脉络。例如: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专题进行学习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应的史料。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史料,同时也可以查询相关的工具书以及文献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或者相关书籍中收集到的相关史料是非常丰富的,为了挖掘有价值的史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收集到的这些史料,哪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一手史料呢?哪些又是进行了加工的二手史料呢?”带领学生将收集到的史料进行分类筛选,留下有价值的相关史料。在下一教学环节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史料进行分析理解,从而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史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培养,通过史料感受到古代各个地区的商业贸易状况以及基本的商业贸易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辨析和利用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读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避免让一言堂继续成为主流,导致史料实证教学法形同虚设。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全面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的综合 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具体学习需要,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而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主讲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研究史料,提升研究史料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从史料实证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共同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例如,在研究某个历史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引用学生的材料进行讲解,课后再让学生补充与此相关的材料,进行知识拓展,巩固课堂所学。通过搜集实证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规律,学生不会再在空洞的讲解下去抽象理解历史。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相关理论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统一规划所有史实性结论,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具体学科知识,依照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初步整合各类学科知识以及相关史料,保证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总之,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辨析历史、建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