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2-11-28 07:38岳梅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创新能力

■ 岳梅

2021 年4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学校提出了培养“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1]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各高校正式确立起“大思政”的战略目标定位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大思政”格局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用“大思政”引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

“大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方位与全过程,运用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全体教育教学人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建立起一个贴合大学生实际的、具有多元有效教育资源的、教学方式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具有扩散性的思政教育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因此,有必要在“大思政”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第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协调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大思政”格局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第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多元化,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独立意识、个人修养和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科学自我认识、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将研究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协作交流能力,这也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要积极建设具有创新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应当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教师能够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并把这种创新思维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贯彻到师生关系互动过程中,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第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技能大赛等,还可以成立大学生科学研究室、科技创新社团等,既能陶冶大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又能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优化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最终将走上社会,在开展学术研究之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产生创造成果。因此,要积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创建社会实践平台,为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二、用“大思政”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大思政”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以及创新品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想理论指导,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格为重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大思政”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第一,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尤其是主体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填鸭式”的教学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使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与完善,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此外,创新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实事求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不得弄虚作假,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努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应对创新路上的困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的奋斗,才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的历史,鼓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三,培养创新品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创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明确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与信念,遇到困难不屈不挠,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三、用“大思政”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蕴藏的强大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实施创新教育。一方面,开发创新实践类的课程,合理设置创新教育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实践课中,满足大学生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创新资源,将创新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认识创新规律,科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创新教育。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科技前沿,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开展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进而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此外,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创新路上可能面对的曲折与困难。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思政”格局,关注学生的个人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进而促进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自信的精神,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应当积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格为重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大思政”引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成为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创新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