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

2022-11-28 03:13赵树超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羊舍病羊

赵树超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西地镇农业(畜牧业) 发展服务中心 831800]

随着我国养羊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影响羊健康生长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其中布鲁氏菌病就是一种对羊健康生长威胁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疾病之一。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不仅感染畜禽,对人同样具有传染性。该病具有传播发病率高、范围广、危害性高、病情反复等特点。因此,该病治疗难度较大,一旦未及时防控,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感染,且对饲养人员健康危害极大,我国将羊布鲁氏菌病划归为二类动物疫病。加强对羊布鲁氏菌病的治疗和防控,降低该病传染概率,才可促进我国养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损害生殖系统及关节,可造成妊娠期母羊出现流产、生殖器官感染、胎衣不下等症状,还可引发不孕、公羊表现为不育等。该病对母羊、成年羊更易感染,公羊、羔羊感染率较低。羊舍内被污染的器具、饲料及携带病菌的病羊均为该病传染源。人在感染该病后表现为腰部疼痛、盗汗、体温升高、下肢麻木、疼痛,且对睾丸、卵巢等生殖器官产生损害。近年来,随着不规范的检疫、调运,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

1 病原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菌存在于患病羊内脏、血液、生殖器官等部位,对羊生殖系统危害严重。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荚膜,需氧。该病菌对高温敏感,70℃条件下10~20min 可将其杀灭。80℃条件下,7~10min 可将病菌杀灭,煮沸条件可瞬间杀灭布鲁氏菌。布鲁氏菌对光照比较敏感,光线充足也可将其杀灭,但时间较长。温度低情况下可存活数月。另外,该病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干燥情况下可存活较长时间[1]。该病菌进入机体后,可在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并可穿透吞噬细胞,扩散到其他组织内。该病菌通过淋巴结在体内快速传播,从而引起生殖道感染。

2 流行特点

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感染青年羊、成年羊,对羔羊感染率较低。健康羊群可通过接触病羊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及感染的胎儿、胎衣等进行感染,且可通过交配、蚊虫叮咬等途径感染健康羊。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冬季发病率较低,且任何年龄段的羊群均易感染。该病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流行特点,南方发病率更高。另外,放牧养殖的羊群更易感染该病。该病易发生于母羊及性成熟的羊群。母羊在第1次妊娠易患病。羔羊具有抵御布鲁氏菌病的能力,因此不易患病。其次,该病还可引发继发感染。

3 临床症状

感染布鲁氏菌的羊具有15~20d 的潜伏期。感染布鲁氏菌的羊通常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表现为体温上升、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机体消瘦等症状。患该病的妊娠母羊通常表现为流产,流产率高达70%以上,具有乳房炎、不孕不育、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症状。流产胎衣为黄色,且存在大量出血点,部分还覆盖脓液和絮片。流产后的母羊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公羊在感染该病后表现为睾丸炎症、硬化,甚至丧失功能。部分羊还出现关节变形、运动障碍、角膜炎、支气管炎等症状[2]。

4 病理变化

解剖流产胎儿可发现其表现为败血症病变,黏膜出血,淋巴结、脾脏、肝脏肿大、出血,生殖器官坏死。关节肿胀,变形严重。患病妊娠母羊在流产后,胎盘绒毛膜下有明显肿胀、出血,且产生黄色胶状物,严重的胎盘出现糜烂。患病公羊的睾丸有少量出血,组织出现增生,严重的出现坏死灶,阴茎肿大,黏膜出现结节。解剖妊娠母羊可发现,母羊子宫分泌大量黄色渗出物,且渗出物气味异常。母羊子宫绒毛膜充血,部分可见坏死病灶,且病灶处附有黄色溶液。

5 诊断治疗

结合病原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对疫病进行初步诊断。首先,观察疑似病羊表观特征进行判断其是否流产,生殖器官是否存在肿胀发炎情况。其次,如需确诊,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通常采用病原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两种方法。病原学检验可采集流产胎衣,随后采集胎儿体内的脾脏、肝脏、淋巴结等器官。将采集的组织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观察病菌形态。血清学检测方法可采集病羊血液,分离后得到血清,进而进行平板凝集试验。若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初步判定为疑似病例,随后再通过试管凝集实验进行检测,若结果仍为阳性,可判定为布鲁氏杆菌。

由于该病目前还未有特效药物,一旦发现病羊需立即将病羊扑杀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群要进行隔离饲养。及时清理被病羊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垫料等污染物,并对羊舍、水槽、石槽等进行消毒处理。对较为珍贵的品种,饲养人员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疗。首先,对阳性羊群进行隔离饲养,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病母羊阴道和子宫,每天冲洗1~2 次,直至分泌物分泌正常。同时,可通过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对尚未确诊的疑似病例可通过使用金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妊娠期患病母羊在顺利产下胎儿后需进行隔离饲养,4 日龄时可饲喂初乳,随后更换为健康母羊的乳汁。羔羊在生长至5 月龄时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成年羊配种前需进行第2 次检疫。若检疫结果均为阴性,则可进行正常的免疫接种。若检疫结果为阳性,则需进行隔离治疗。

6 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

6.1 处置措施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户口颁发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已确诊布鲁氏菌病的病羊进行全面扑杀、深埋及无公害化处理。同时,对病羊排泄的粪便、尿液等污染物需堆积发酵。养殖场应设置无公害化处理设施及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处理设备。在羊舍下风口设立粪便堆放处理场,对产生的粪污及时处理并分类利用。病羊使用过的用具、羊舍等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可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石灰进行消毒。确诊前2 周内应每隔1d 杀菌消毒1 次。2 周后可每5d 进行1次杀菌消毒,同时应对羊群进行隔离饲养,密切观察羊群行为,禁止出售和屠宰。

6.2 预防措施

6.2.1 重视饲养管理

科学饲喂可有效减少布鲁氏杆菌的感染。不同饲养模式的羊群应制定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放牧羊群需严格限定放牧时间,选择适宜的放牧地点,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的羊群进行分群放牧。日常饲喂需保证营养均衡、全面。饲喂鲜草的同时可搭配全价日粮,注意避免喂食发霉、变质的日粮。另外,特殊时期需添加适宜的酶制剂或营养元素,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抗病性。

春、冬、夏季节应保证事宜的室内温湿度,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工作,减少环境变化对羊群造成的应激。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证有害气体的及时排出,防止各类有害病菌交互感染[3]。

羊舍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定期进行蚊虫、鼠害的驱除。场区内需制定严格完善的消毒杀菌措施,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对羊舍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日常应加强对用具、羊舍、产房、挤奶室等的杀菌消毒,严格控制病菌传播。

广大养殖人员需加强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知识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先进的防疫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更好的落实基层防疫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对患病羊进行隔离处理,并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阻止病原大规模传播,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6.2.2 定期检疫

养殖人员应明确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防疫部门应加强日常检疫工作。养殖场每年需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疾病诊断检测工作,利用凝集反应进行检疫,每年2 次。尤其对羔羊、幼龄羊、成羊进行检疫。及时处理患病羊只,减少大规模感染。另外,防疫部门养殖营养植物。对羊群所在地一并进行了解,禁止养殖户在病区预购入羊群。对需要引种的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的规定,通过各类审批流程进行引种。对新引进的羊群进行疫病监测和隔离观察,在确定无病后才可进行混群饲养,混群饲养前还应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

6.2.3 接种疫苗

目前羊布鲁氏菌病疫苗主要为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由于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一定的残留毒力,因此,亚单位疫苗相对更安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品种的羊群需注射不同疫苗。注射正规、安全可靠的疫苗可减少免疫失败概率,提高我国养殖业经济[4]。新生羔羊在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后,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肌肉注射或口服接种布鲁氏菌2 号弱毒活菌苗。

6.2.4 做好个人防护

由于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养殖人员在接触病羊后需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消毒。日常可使用高锰酸钾或苯酚进行个人消毒,减少感染概率。对疑似病羊进行观察和饲养时,饲养人员需穿戴保护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7 小结

综上所述,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危害较大。通过归纳总结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可为我国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广大饲养人员也需在疾病发生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增强防疫意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尽可能地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及饲养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羊舍病羊
2018年-2020年我国部分城市宠物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羊热应激 这里有办法快速解决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山东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分析
舍饲绒山羊的养殖技术要点
务川县高床漏缝式羊舍的推广应用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