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猪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现状浅析

2022-11-28 03:13孙炜夏烨陈玲黄瑞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梅山太湖畜禽

孙炜 夏烨 陈玲 黄瑞华

(1,江苏省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215128;2,江苏省吴中区畜牧兽医站 215104;3,南京农业大学 210095)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诸多猪种中,太湖猪以其突出的高繁殖特性闻名中外。在苏州的地方猪种中就有太湖猪中的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横泾猪(已消失)几个类群。

1 太湖猪的历史形成

1.1 太湖猪名称由来

地处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交界处的太湖流域,农家所饲养的猪种,原名分别被称之为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鉴于这些猪种的形成、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基本相似,均属于太湖流域同种异名的地方猪种,1973 年,《中国猪种》编写组经与江、浙、沪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商定,统称为太湖猪。各个类群的产地仍可以保留其原来的习惯名称[1]。

1.2 太湖猪的形成与发展

1.2.1 太湖流域养猪历史

太湖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我国对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考证。春秋时代,吴国更在今苏南发展畜牧业,有过六畜兴旺的历史。《吴地记》记载:“匠门外沙里中,城东五里有猪坟,是吴王畜猪之所;...”。至公元12 世纪的宋朝,太湖流域的养猪业已很发达。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 年)《嘉定县志》记载: “每岁土物之贡,其中有肥猪。”清代同治年间,《上海县志》中有“邑产皮厚而宽,有重二百余斤者”的记载。与太湖地区的早期品种大花脸猪的特点有相似之处[1]。

1.2.2 太湖流域古老猪种

大花脸猪是太湖地区的一个古老华中型猪种,毛色除全黑外,还有全白或黑白花。如苏州曾有“阳山四白脚”。浙江北部的安吉和临安等地过去也有这种体型的花猪。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江苏宜兴、武进东部也有其踪迹。该猪种原产于沿江沿海的沙土地区,其皮厚,呈微红色如同红沙,故群众多称之为“沙猪”或“厚皮种”,又由于额部皱褶深多,江苏省称之为“大花脸猪”,上海称之为“图老虎猪”。表明大花脸猪曾遍及整个太湖地区。

1.2.3 太湖猪类群的形成

太湖猪各个类群都是由产区各地含有大花脸猪血统的猪种与属于华北型的淮猪血统的猪种,随着人们的迁移和交往,相邻猪种间进行杂交和杂种之间以及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回交等各种杂交方式,加上群众的选种爱好而形成的[1]。专家根据太湖猪各类群的调查资料推断太湖猪是在一二百年前由一种皮较宽厚、个体较大的华中型猪种与个体较小较细致紧凑的华北型猪种杂交而育成的一种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从而归属此型。太湖猪的主要类群有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和沙乌头猪等。

1.2.4 太湖猪的国外影响

由于太湖猪产仔多,肉质好,杂种优势明显,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我国曾分别赠送少量太湖猪给阿尔巴尼亚和泰国,正式向国外出口是在80 年代初。已引进太湖猪的国家有:法国、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朝鲜、日本和美国。先后共出口太湖猪近400 头,其中:法国于1979 年引进6 头太湖猪(分别是梅山猪和嘉兴黑猪1 公2 母);1989 年美国一次引进太湖猪139 头;从1986 年开始日本先后从我国引进梅山猪119 头;1987 年英国引进梅山猪32 头;匈牙利引进梅山猪50 头(10 公、40 母);罗马尼亚引进太湖猪6 头。

2 苏州市太湖猪的发展

2.1 太湖猪生产

苏州市养猪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市养猪业不断发展。1974 年太湖猪年末栏存数量为234.2 万头,出栏180.87万头[2]。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以太湖猪为母本,外来瘦肉型猪为第一、第二父本,全面推广三元猪瘦肉型猪生产。

2.2 太湖猪分布

苏州市太湖猪主要有二花猪、梅山猪、枫泾猪、横泾猪4个类群。二花脸猪,被誉为“世界产仔之王”,主要分布在常熟、张家港两地。梅山猪主要分布在太仓、昆山两地。枫泾猪主要分布在吴江县。横泾猪主要分布在吴县横泾镇[1]。

2.3 太湖猪保护与开发

2.3.1 太湖猪选育

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苏州开始兴建一批国营、集体种猪场,对太湖猪选育进行科学布局,以县级种猪场为核心开展太湖猪的选育。吴县以横泾猪为主,吴江县以枫泾猪为主,昆山县、太仓县以梅山猪为主,常熟县、沙洲县以二花脸猪为主。

2.3.2 建设良繁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苏州开始组建太湖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建成6 个县级太湖猪原种场及123 个乡级种猪场,县、乡两级种猪场共饲养纯种太湖猪4 000 多头。

2.3.3 成立育种协作组

1979 年,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成立太湖猪育种协作组,实施太湖猪联合育种协作,至1984 年纯种太湖母猪的比例由1975 年前的30%提高到95%。肥猪每50kg 毛重的饲养期由187d 缩短到102d;肥猪出栏率由1975 年的78%提高到136%。

2.3.4 利用新技术开展选育

1994 年,常熟市畜禽良种场开始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原理,开展“猪产仔性状基因”定位。太仓市种猪场开展小梅山猪近交系选育。江苏省太湖猪育种中心利用高繁殖力的地方品种太湖猪,培育成功苏太猪。

2.3.5 太湖猪选育受阻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部分县级种猪场严重亏损,相继关停,太湖猪选育工作停滞。太湖猪两个类群(横泾猪、枫泾猪)仅由农民自发保留。90 年代末,横泾猪、枫泾猪在苏州基本消失(无纯种公猪),太湖猪原种场仅存常熟市畜禽良种场、太仓市种猪场和昆山种猪场3 个场,分别保存二花脸猪、小梅山猪、中梅山猪3 个类群,纯种猪群体约500 头。

3 苏州太湖猪种的现状

进入21 世纪,2000 年农业农村部公告了78 个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在猪19 个品种中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是其中之一。2002 年时任原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贾幼陵局长等领导来苏州视察,非常关心太湖猪的保护与利用。原农业部2006 年公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太湖种(二花脸、梅山猪)均在其中。

3.1 地方政策支持

2006 年7 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苏州市政府、各区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畜禽品种保护,每年财政预算中列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用经费用于地方畜禽品种保护。

3.2 太湖猪的保护

当前苏州的太湖猪主要以保护为主,有国家级太湖猪保种场3 个(常熟市牧工商有限公司(国有)、太仓市种猪场(民营)和昆山市梅山猪保种有限公司(国有))和江苏省太湖猪种质资源基因库1 个(民营)。太仓市梅山猪备份场1 个(国有)。

常熟市牧工商有限公司有基础母猪116 头,拥有梅山猪公猪12 头,6 个家系。太仓市种猪场有基础母猪117 头,拥有梅山猪公猪12 头,6 个家系。太仓市雅勤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梅山猪备份场)现有基础母猪120 头,拥有梅山猪公猪14 头,6个家系。昆山市梅山猪保种有限公司现有基础母猪253 头,拥有梅山猪公猪12 头以上和6 个家系。江苏省猪种质资源基因库现有基础母猪350 头,拥有二花脸、梅山猪、枫泾猪三个品种能繁母猪各100 多头,每个品种有12 头以上公猪和6 个家系[3]。

3.3 地方品种开发

3.3.1 经济杂交

21 世纪以后,规模化饲养的不断发展,养户中太湖猪种经济杂交逐步减少,外三元和配套系占绝对优势。

3.3.2 新品种创制

近年来,地方也积极进行地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研究。由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地方太湖猪保种企业(或研究院)通过与国内农业高校、研究院联合进行地方新品种开发利用攻关。昆山市开展“苏梅猪配套系培育项目”,通过专门化品系的持续培育,进行优质商品猪配套系生产。太仓市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省畜牧总站开展地方猪体细胞冷冻保存和体细胞克隆试验,首批体细胞克隆梅山猪的成功分娩,进一步完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4 地方太湖猪种发展存在的问题

苏州太湖猪保护体制建全,但后续开发利用仍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开发利用主体不明。地方太湖猪开发上没有牵头单位,而各地方猪种保护单位受科研能力、技术人员、资金、场地等限制,在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上只保护而难开发的困局。二是专技人员不足,新品种培育要有相对稳定的专家团队,保种单位高端技术力量缺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三是没有专项开发资金,保种单位主要依靠保种经费维系运营。四是地方猪品种资源丰富,但同质化严重,开发利用方向相对单一。五是新品种(新品系)开发利用存在风险。开发利用研究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周期长,后期推广的市场接受能力尚不确定。六是畜产品深产品不足。各畜禽保种单位一般采用自产自销模式,主要以初级畜产品提供市场,因自身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销售分类不够精细,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市场供应量少,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七是新建生猪场困难。地方土地资源紧张,新建地方猪种扩繁场或商品场难度较大,加上畜禽粪污治理要求高,地方政府建设新生猪场积极性不高。

5 地方太湖猪种发展的建议

地方太湖猪种以高繁殖率享誉世界,有“世界产仔之王”的美誉,更在江南有一方味道,一方乡愁。对优质太湖猪资源在保护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发利用,以更好地实现保种价值。

5.1 制定地方猪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指导意见

地方政府可与高等院校、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等部门组织合作,研究地方猪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由负责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制定地方猪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对保种单位或其他大型生猪企业开展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指导。

5.2 明确地方猪种开发利用牵头单位

国家投入财政资金开展地方猪种保护工作,各保种单位能较好地职承担地方猪种的原产地保种任务。地方猪种作为优质畜禽遗传资源,要实现其保种价值,地方政府要明确地方猪种开发利用单位或组织,进行统一协调,促进地方猪种的利用,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畜产品,有效解决各保护单位在地方猪种开发利用上的无序状况。

5.3 培育壮大地方生猪龙头企业

地方政府要将地方猪种开发利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种畜企业,整合资源,培育大型生猪种业集团。以地方猪种开发利用为突破口,推动生猪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高标准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支持和鼓励生猪企业成立纵向或横向联合育种组织,通过繁育推广、产业开发,打造有竞争力的地方猪种产品品牌。

5.4 加快优良地方猪种推广

国家或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生猪养殖基础,明确各区域主推品种,健全畜种良种推广体系。建议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推广养殖地方猪种开发的新品种。同时,引导地方猪种企业与规模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培推一体化地方猪种生产链。

5.5 加强地方猪种疫病净化

以地主猪种资源保种单位为重点,推动主要动物疫病净化,从生产源头提高地方猪种生产健康水平。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多方技术支撑等方式,开展地方猪种疫病净化。将疫病净化与地方猪种的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等相结合,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地方猪种保种场开展疫病净化,保障地方种猪质量。

5.6 开展畜产品加工

地方政府要支持创办或引进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规模化生产地方传统口碑的畜产品食品,方便市场购买、携带、运输的畜产品,使地方优质畜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全国,给消费者送上地道的美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梅山太湖畜禽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山西:打造四大畜禽品种联合育种体系
太湖三白
赞东太湖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