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晓
(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小学 山东东营 257344)
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工作是教育部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是史上“减负”战役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已然给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存量少、师资较为薄弱、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与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配合“双减”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及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政策进行深度的解读,结合学校和家庭等资源来对课后延时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以此来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工作质量[1]。
第一,开展课后服务的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小学的经费和资源本就相对紧张,导致学校无法持续且有效地开展课后服务。
第二,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资源不足。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保证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农村小学的课后服务教师,基本上是本校科任教师,课后服务内容大多由科任教师安排,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小规模农村小学,往往存在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除了保证开齐各项文化课外,课后服务的开展令学校面临很大压力。同时,许多农村教师对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减负”准则依旧不太确定,大多数农村教师还是选择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来为保证学生书面成绩不下降。
第三,开展课后服务的社会资源投入较少。农村小学大多位于偏远、落后的地区,难以接触到各种优质的社会资源,使得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甚至,有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并没有及时到位,仅仅提供作业辅导和看护托管功能,较少开展兴趣特长、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活动,存在服务内容参差不齐、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偏少等问题,甚至无法在课后服务期间开展兴趣课程[2]。
课后服务目标的确定是有效开展课后服务的前提,农村中小学由于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受到新思想影响相对较少,对课后服务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在农村寄宿学校及教学点,课后服务往往作为延时上课的手段,只对学生进行补课等,不能有效地落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方式不够正规,对学生课后服务的安排设置较为“粗犷”,各个年级的内容安排较为相似,缺少细化的过程,不具有区分度,不能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课后服务的开展,应注重内容丰富性与形式多样性。然而,农村中小学在开展过程中,难以保证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充实多样,缺乏对课后服务质量的关注。其一,课后服务的内容往往以补习课程、讲解作业、学生自习为主,缺乏师资和经费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或开设校本课程,素质教育的初衷最终变成了应试教育,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仍以基本的文化课学习为主,难以开拓自身眼界,提升思考能力。其二,课后服务的形式较为死板,学生不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往往只是听命于教师安排,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学生难以有效地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学到有益知识,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但短时间内评价导向难以彻底扭转。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克服“唯分数’的顽瘴痼疾。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从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始走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教育评价方式仍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尽管新高考改革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但“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录取的方式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小学可能会对学生学业“减负”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学业“减负”政策进行“替代性执行”。如今,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取消期中测试,只允许学校统一进行期末测试,并以等级的形式公布成绩,学生一个学期的成果基本上就依靠期末考试这一个终结性评价反馈给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学生的成绩有“保障”,很难不在日常教学中穿插各种形式的纸笔测试,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作业负担没能够真正地“减”下去。
“双减”政策的落地,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减轻农村家长的家庭负担。有些农村家长由于对“双减”政策缺乏认知,认为这是学校在“变相赚钱”,拒绝参加课后服务。有些农村家长由于不信任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将其简单定义为“托管”,仍在周末为孩子安排大量补习。还有一些农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在寻求通过“一对一”私教或拼班培训,其费用甚至可能超过之前的校外培训费用,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并没有得到明显减轻。家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学校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相差甚远,导致有些农村家长选择在学期中退出课后服务。
第一,充足的经费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基础,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经费有效配置。政府应适当将财政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尤其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保障这类学校有充分的资金开展课后服务,进一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学校自身也可通过例如联络企业赞助、寻求优秀校友支持等方式,获得一定经费以保障课后服务的开展。
第二,关注农村教师配备及教师专业化情况,要引导农村教师树立自觉的学习意识,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行动上的政策支持和激励保障机制,比如建立农村教师专项学习经费,出台农村教师学习资金保障政策,对农村教师的学习成果予以反馈和鼓励,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实现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使教师真正成为助力课后服务的引导者。同时地方政府要在教育投入上做“加法”,应根据师生比例和学科结构补齐农村教师编制缺额,完善教育配套设施,确保农村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第三,重视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校名片,让外界看到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同时,课后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广,在大多数学校,通常是教师有什么特长,就开展什么课后服务课程,其课程开发全部由学校老师负责,那么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源不足、师资不够、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农村小学在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时,可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多方协商、因地制宜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来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目前,有农村小学已经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领下同共青团、工会、社区等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实践活动,并吸收接纳大学生、社会团体、退休教师、能工巧匠等参与,效果良好。学校可以利用好地方社会资源组织“家长进校园”“大学生进校园”“社会组织进校园”等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吸纳优秀个人、优秀团体。这样既能共同塑造优质的课后服务活动,又能缓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孤岛”现象。
课后服务的目标要求对课后服务的实施起着引领作用,应明确课后服务为保障“双减”顺利开展这一目标,从学校管理上对课后服务做精细化和个性化安排。
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课后服务的开展,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关系着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应重视对课后服务专项资金的设置。学校要积极制订课后服务的每周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不同制订有效的培养方案。
其次,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在推动课后服务真正落实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自己的所学所想与课后服务相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提高综合素养。
最后,学校应关注学生对课后服务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正确认识课后服务,积极倾听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课后服务不是课堂教学的接续,而是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平台。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历史背景、校园文化、当地特色等,开发一些乡土课程,供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自主选择学习。同时,学校也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多个社团,如美术社、音乐社、体育社、烹饪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能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做事情的专注持续性。最后,应关注部分“学困生”和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信心。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应积极探索和践行评价机制改革,通过创新评价手段,综合运用档案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改革以分数为主的学校质量评价制度,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取而代之以“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作为评价要素。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农村小学要发挥好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与管理功能。此外,农村小学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减轻纸笔考试与练习的比重,对考试成绩进行等级评价,不得排名,不得公开公布。
“双减”政策实行不久,众多教师就反映工作压力剧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校社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身上担负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小学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横幅标语、墙报专栏、报纸电视等,广泛开展“双减”主题宣传,帮助农村家长理清“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与目的,缓解教育焦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进而有效克服教育内卷。
农村教师需要对课后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出课后服务在安全措施、互动安排、人员配置等方面有效做法,以此来为课后服务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对于课后服务的开展还需要创新服务形式,更好地发挥教育工作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为课后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所以对于课后活动的开展,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突破年级界限来组织和安排活动。这样既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对于学习内容多的活动,以作业辅导、预习、课外阅读等形式来开展,以培优辅差为主,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教师留下的书面作业;对于自主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来开展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对于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安全视频、讲座等形式来进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则需要总结课后服务经验,结合实际需求来调整服务形式,以此来增强服务价值。
“双减”政策的成效主要在于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课后服务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填补好家长下班之前的那几小时的“教育真空”,学校的工作绝不止步于发挥其托管作用,课后服务的落实也绝不是局限于教育部门与学校一方发挥其教育作用。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开展能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课后服务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其核心素养。农村小学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关注自身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进一步缩小与城市地区的差距,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