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分

2022-11-27 02:01董竞宇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支撑体系创新创业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潜在力量,而且对于缓解我国劳动人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未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政产学研合作;建设策略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据相关数据分析,2022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一千万,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因而,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大学生又是市场洪流中最活跃的生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业力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还较少。下面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情况

1.1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成就

从全国范围内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拉动高质量就业,也能有效缓解新常态背景下常见的就业压力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创新型人才又是各行业需要的,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较多,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就越发困难。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解决相關问题的重要措施。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的试点学校之一,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与教学特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学校创设了一些有关创业的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承担了大量的科技项目研究工作,这些科研力量对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承担着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占据了近2/3的比例。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是我国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高校的科研成果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高校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是相对而言,大学在组织技术创新过程中很难实现技术转换,许多优秀技术(包括创新材料,工艺和创新技术),受企业合资不足和政府配套欠缺等因素影响,很难落实向实用技术转换。

1.2迫切需要健全普惠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措施

社会中的企业家在面对“双系统”政策的时候,并不能够充分适应创业的需求,这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离不开相应的可操作性举措。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第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信心;第二,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第三,校企合作机制缺失。同时,在此过程中,政府不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进行积极实践,如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财政部发布《关于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公告》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一线,参与创新性劳动[1]。

1.3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建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是对未来的投资,大学生作为知识创造与运用的主力军,是科技创新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创新驱动战略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之路。高校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通过创新与创业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既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的策略

2.1完善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在校教育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以高校创新教育体系为动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进行有效激发和引导有助于帮助其系统地理解基本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创业观念。高校可以设立一些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引导学生如何创业,采用什么样的创业方式,给予学生理论上的帮助,这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扩展其创业思维,而且可以极大程度上优化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各院校可以建立起一定数量的科技社团,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各类科技活动中去。通过多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激发其创业兴趣。

2.2建设专业培养机构

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产业研发活动虽然较多,但仍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创新型人才以及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要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前提,发挥优势产业优势,鼓励大学生主动开展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且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政产学研合作支撑体系结构,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其中,提高科技与产业结合的科技含量,加强实践转化和资本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建立起一个面向全行业范围内的协同育人平台。在高校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各类培养机构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培训辅导及技能提升活动,加强与创新创业企业之间的资源对接,提高人才能力。

2.3完善高校创业教育孵化器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创新创业支撑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园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学生创业实践与孵化基地,更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从理论上看,大学生创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其运行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市场失灵而产生的需求驱动机制;二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实现的资源共享机制,其中后者更为重要。创业园通过整合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开发与高校孵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孵化器系统。同时要整合现有的科技成果资源与创业人才资源等基础资源,加大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和政策扶持力量,建立专业培养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2]。

2.4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第一,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服务。在“双”大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工商登记、个人创业者、小型创业团队经营等环节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质量管理问题,为此需要研究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范实施、确认和监督的依法办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水平。主要措施为:强化“双”教育体系建设。“双”是指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政府和企业在服务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企业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一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与义务,二是政府和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三是政府和企业的利益与义务,四是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共赢,五是政府和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指导是实现“双”目标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双”可实现:二是创新孵化服务向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型,包括提供风险投资、融资服务、软件开发与销售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并形成政府、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信息咨询服务新格局[3];

第二,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要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基础上,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支持力度,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破除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藩篱。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释放“双”字效应,拓展市场空间,推动生态創新与内源发展相协调,完善“权力清单”,消除“清单”与“负面清单”之间的制度障碍,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放宽。

第三,推进“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整合相关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渠道。高校应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职业或岗位,培养具有较强技能和能力的综合性“创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

3基于政产学研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

对于政府而言,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搭建各种科技类平台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策略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科技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要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将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产业化。高校通过对新技术、新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政府应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均衡策略,建立起完善的政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制度[4]。

通过政府与高校、企业间进行协同合作,合理配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将创业园与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政府部门、高校、科研组织与企业共同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趋势下的各项举措,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健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与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鼓励策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创业与区域性优势产业相结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宣传力度,做好创新创业跟踪服务工作,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此外还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搭建一个良好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研成果。政府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关键载体,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在此过程中,各地区要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其进行创新设计,把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结语:

总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撑体系对于推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失业频率高的社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研究:首先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所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和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另外,通过优化构建相关制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积极激励和引导,运用政产研学协调合作运作模式,发挥支撑体系功能,提供高效平台、充足经费和专业指导促进高科技含量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继而促使高校科研成果总体实践转化率的提高,最终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向前。

参考文献:

[1]陈伟,韩啸.基于南京工业大学为例的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8):32-34.

[2]方慧.广东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运行与支撑体系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9(5):34-40.

[3]李俊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路径与优化方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9(2):10-15.

[4]马晨华.试论创新驱动环境下大学跨学科研究推进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1):10-15.

作者简介:董竞宇,男,1987年10月,汉族,硕士研究生,上海,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支撑体系创新创业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