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实践路径

2022-11-27 18:17尹铁燕
关键词:四史党史改革开放

尹铁燕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四史”教育是指新时代开展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1]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增强四个自信[2]。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四史”教育作为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尤其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四史”教育。

学术界关于“四史”教育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多,主要围绕“四史”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基本原则、发展脉络、实践路径等展开论述。例如,丁俊萍、赵翀[4]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围绕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所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进行到集中开展、从党内向社会延伸、从改革发展到全面深化的演进过程。桂署钦、石晶晶[5]认为“四史”教育是对现实的人的塑造,强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王炳林、刘奎[6]认为“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四史”学习中坚持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和整体性原则等基本原则;要处理好讲道理与讲故事、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历史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周苏娅[7]认为,开展“四史”教育,关键在于把握接受主体特征和需求,呈现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转换方法策略和实践范式,构建教育者队伍培养体系。贾钢涛、魏晨、赵普兵[8]认为,“四史”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法与路径主要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处理好 “史” 与 “论” 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唐俊、张劲松[9]认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坚持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王雪超[10]认为,根据“四史”教育的要求,“纲要”课教学应当化隐为显,将世界视野贯穿教学全过程;深挖精讲,对教材没有说够说透的问题刨根问底;破立并举,坚持“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林于良[11]认为,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路径选择有:加强理论阐释,坚持“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批驳错误思潮,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王广义、胡靖[12]认为,党史是“四史”的核心与关键,要通过不断挖掘党史故事,增强理论阐释,为“四史”教育做好内容供给[13]。张楠[13]提出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特点,聚焦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宋学勤、罗丁紫[14]提出以“四史”教育为纵轴,需要深挖“四史”中鲜活的历史资源和理论逻辑资源;强调以“四史”教育为横轴,需要发挥其联结纽带作用。

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以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多,以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例如,李捷[15]认为学好国史关键是“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基本趋势、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结论”。杨凤城[16]提出要运用大历史观把握百年党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强调对不同阶段的特征与贡献进行总结与评价。刘玲、韩美群[17]提出“从树立正确党史观、构建多层次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学课程、打造优良师资团队、完善保障考核制度五个方面,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李蕉[18]认为“资政”与“育人”因其话语对象和教育目标不同,构成了中共党史教育的基本分层。孙艳美[19]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应遵循科学方法与原则,以历史认知、历史认同、历史思维和历史担当为着力点”。杨英杰[20]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也是制度演化史,更是经济制度演化史,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的“合力性制度变迁”。顾海良、陈锡喜[21]提出要“把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同学习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相统一,在‘四史’的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史,还需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

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守人民主体地位

“四史”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22]。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鲜明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3]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4]江泽民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25]胡锦涛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7]“四史”教育要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四史”教育的主体,也是“四史”教育的对象。

在“四史”教育中,应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准确把握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四史”教育中,主客体之间不再表现为传统的教育支配关系,而表现为一种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新型关系。第二,在“四史”教育中,要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科学对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挫折与失败。第三,坚持史论结合,用史料说话,用翔实准确的史料开展“四史”教育。多运用典型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史料,注重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把握“四史”之间的内部联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者之间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8]王炳林、刘奎[29]认为“四史”之间有包含关系。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当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史又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部分。四者之间有理论内涵的交叉,也有侧重点的不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四史”把“党史”放在首位,就是为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

第一,树立大历史观,把“四史”教育置于世界历史教育中把握。王雪超[30]认为,“大历史观”就是把微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中观的历史阶段、历史时期放在宏观的、长时段的历史中予以考察和认识,以此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洞察历史发展趋势。用“长时段理论”审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具体化,分别以建党、建国、改革开放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的依据,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视野。

第二,要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教育的侧重点。在党史教育中,要重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在新中国史教育中,要重点讲清楚中国是如何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在新中国史教育中要注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领中华儿女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改革开放史教育中,要重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厘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要重点讲清楚三大历史规律,即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第三,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的主流。在“四史”教育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四,“四史”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曾讲过:“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31]习近平在集体学习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32]2020年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33]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联系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时代脉搏,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教育结合起来,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

(三)坚持相关性原则,实现“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第一,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息息相关。中国近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党史是指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从时间跨度来看,党史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范畴。不管是党史还是近现代史,总体教育目标都是明确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即“四个选择”)。

第二,新中国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紧密相连。新中国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很多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比如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等。新中国史记录了新中国曲折发展的全过程,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34]新中国在实践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这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发展规律。新中国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毛泽东思想”部分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改革开放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不可分割。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一次成功实践。“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35]改革开放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第四,社会主义发展史属于世界历史的范畴,社会主义发展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中,要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四史”教育共同体

“四史”教育的关键在于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四史”教育共同体应包括学校党委、学生处(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及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二级学院等。

第一,“四史”教育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充分发挥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全校思政课教学的神圣使命。

第三,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四史”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二级学院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内容,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四史”教育两个方面的知识背景,并能融会贯通,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培训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了解近现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深化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理性认识。

(二)坚持系统思维并树立大历史观,培养“四史”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情怀

第一,“四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视野情怀是“四史”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四史”教育中,世界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其他三史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6]

第二,“四史”教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行动指南。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掌握“四史”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等。“四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要对中西文化、国情国史、国际时局等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具备开阔的世界眼光,在教学中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理解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冷静理性地作出研判。

第三,“四史”教育工作者要有政治敏锐性。“四史”教育工作者要把政治热点问题与“四史”教育中的历史问题结合起来讲授,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热点政治问题。

(三)运用大数据思维并树立整体观,建立“四史”教育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反馈的基本方式,一方面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为今后进一步教学工作提供现实依据。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保障。

一是要树立整体观,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指标。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系统与内部诸要素、外在的客观环境等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四史”教育之间的内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运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价体系包括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教育媒介评价、教育监督机制评价等,应构建政府、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尤其是要建立“四史”融入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四史”融入思政课程的评价指标、“四史”教育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四史”教育融入效果得到科学、有效的评价。

二是要实现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的辩证统一。“四史”教育评价体系包括相应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指标,必须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四史”育人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各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必须与评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性。

三是要针对“四史”教育的全过程,建立过程性评价指标。“四史”教育要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政热点问题等。

四是要坚持多元主体评价。就评价主体来说,“四史”教育评价应建立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自评、专家组评价、同行相互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指标。

(四)运用辩证思维并树立联系观,构建“四史”教育新内容和新方法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辩证思维体现了一种世界观。

一是要坚持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四史”教育。“四史”中有重点,就是要抓住“党史”作为主线。

二是把“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理论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四史”教育专题讲座、“四史”教育主题读书分享会等,丰富“四史”教育教学方式。

三是把“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创“四史”教育实践教学的新境界。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遵义市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等,采取“移动课堂”教学方式,生动呈现重大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还可以在重要纪念日和历史节点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题活动。

四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四史”教育赋能,实现“四史”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四史”虚拟仿真资源库建设,建立“四史”教育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中心,打造“四史教育”虚拟仿真课程体系。

(五)运用历史思维并树立大历史观,培养大学生“论从史出”的科学态度

“四史”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37]

一是要坚持用历史史料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四史”教育必须在占有大量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必须用历史史实说话,历史结论必须有大量翔实准确的史料作为理论支撑。

二是要运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长时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可以看做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个长时段中的三个“子时段”。“四史”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个长时段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是要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的整体性、统一性、连续性,不能任意地割裂历史,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要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同时,要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不能以偏概全,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历史规律。

四是要在“四史”教育中教会学生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四史教育”中,要运用背景分析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方面综合考察历史问题,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分析历史问题,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

五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科学态度。在“四史”教育,要坚持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处理好“史”和“论”的关系,把“四史”中的历史史料、历史史实作为历史结论的前提和基础。

四、结语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凸显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构建“四史”教育共同体。“四史”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四史”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问题、“四史”教育如何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的问题、“四史”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等。教学体系必须转化为话语体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四史”教育理论体系需要转化为教学的话语体系,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选用适合的表达方式能提高理论传递的效果,教学既要讲究方法,同样也应该注重表达方式的选取。”[38]同时,“四史”教育中要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学生学史爱国。“爱国主义情怀是个体发自内心的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和热爱。”[39]

此外,在“四史”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要高度重视自媒体在“四史”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依托自媒体网络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度、效”三原则:把握好“时”,是赢得舆论主动权;把握好“度”,是掌控舆论主导权;把握好“效”,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40]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四史”教育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四史”教育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范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改革开放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党史上的今天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