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园园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重视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使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在基层思想引领力的有效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是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思想引领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教育也是继承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应对当下农村多元化意识形态情况、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举。然而,通过在皖北地区X村、S村和D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还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有待深化、教育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逐渐影响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基于农村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资料,从实际出发,概括和分析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思想引领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革命年代,第一个农村基层组织产生,开启了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先河,为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进入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一方面是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挑战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使命的需要。
1.农民协会开创了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先例
1921年萧山衙前农民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成立。1923年以澎湃为首的海丰县农民协会成立,并通过《赤心周刊》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地区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农民运动。毛泽东积极抓住一切与农民群众沟通的机会,向他们宣传革命形势,发动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斗争中来。四年之后,全国范围内农民协会的总人数达到了1 000万人左右。在面对日益扩大的农民队伍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讲、传唱歌谣、与农民谈话等各种方式加强农民协会成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农民解除小农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枷锁,从根本上加入到革命战争的浪潮之中。
2.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
为了更好推进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开展了整党运动,重点整顿农村因长期战争和土改造成的党内思想和组织不纯的问题。毛泽东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顿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1]。随后,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国农村地区同步展开。具体表现为:一是各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党的政策,保证基层党员思想方向上的正确性;二是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党内地主、富农等群体进行深入批评,对不合格的党员干部及时清除,以此提高党内纯洁性;三是上级指派领导和调查组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同时推广平山县的优秀整党经验。通过这次运动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入的洗礼,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
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的应然之举。首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新发展机遇,但与机遇相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市场经济中的等价原则和商品交易原则渗入到思想领域之中,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工作中逐渐衍生出了权钱交易和公权私用的想法,严重损害了农村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念冲击了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农村意识形态体系逐渐从单一、封闭状态转变为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状态。在面对农村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复杂情况时,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由于自身分辨能力不足、党员意识的不坚定,遭受到了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逐渐丧失了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
其次,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在互联网为媒介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学习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以高度的开放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传递着海量信息,这其中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和知识的交换,更是包括各类思想观念的流转和传播。“移动网络空间独特的话语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话语交往方式,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新的挑战”[2]。例如,一些媒体肆意散播虚假新闻,一些网络大V在网络平台宣扬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有人利用网络抹黑和歪曲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烈士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已经达到3.09亿,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9%[3]。可见,农民已经深度融合在大数据时代之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农民群众中的一员,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触互联网。然而在吸收网络上各种信息和观点时,有些党员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判断力,逐渐受到网络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并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损害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中在关于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方面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一是构建了农村基层党内日常教育体系。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多份文件中,对“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完善的农村基层党内日常思想教育机制。二是重视集中教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相继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党史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体系中的“终端”组织,通过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后,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整体中的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停歇,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建设也必将紧随其步伐。
现阶段,农村进入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阶段,关于乡村振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农村坚强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提高组织力,才能满足乡村振兴持续深入的要求。而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是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必然措施。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在思想素质提升方面还面临着理论坚守、政治坚定和行动自觉三方面的新挑战[4]。农村党员作为党员思想教育整体环节中的薄弱组成部分,其思想素质挑战更加突出。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也是解决党内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党员思想素质的现实需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实际问题,笔者对皖北S村、X村和D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调研时间为2021年7月10日至2021年7月25日。调研资料的获取途经:一是问卷调查。此次调研问卷填写对象来自3个村140名党员,笔者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40份,其中6份为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34份。二是查询了3个村庄近3年党内思想教育的相关资料。三是通过与3个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等15人的非结构性访谈获得。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还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有待深化以及教育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1.缺乏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5]。理想信念作为每个党员思想上的“总开关”,有着保障农村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作用。然而调研发现,有些党员在自我批评的材料中直接指出了自己理想信念不坚定。查阅X村、S村和D村近3年来的党员培训资料发现,目前三个村都没有关于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规划,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多是组织生活中碎片化的存在。缺乏理想信念的专项培育是导致部分农村基层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直接原因。党员干部一旦缺乏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容易产生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对基层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的正确引导
在问及“身边有无党员有宗教信仰”情况时,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农村基层党员不存在宗教信仰的情况,但是仍有7.4%的比重明确显示有宗教信仰党员的存在。这种情况的存在,究其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或是因为理想信念的不坚定、或是因为自身的喜好、或是出于开展群众工作需要参加各类宗教活动,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权威和形象[6]。
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教育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第一,传统教育方式占主导位置。通过查阅3个村庄的党员培训记录可知,目前3个村庄无论是“三会一课”还是党员活动,基本都以会议形式开展,且主要以村支部书记传统灌输式的教育为主。根据调研数据显示,35.8%的党员认为“党内教育的方式简单”,通过与部分党员访谈得知,传统单向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使部分党员对党内思想教育活动产生了排斥心理,有的党员认为,“实践教育比较好,应该多开展开展。”
第二,教育方式落实不到位。首先就集中教育而言,目前X村、S村和D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都是由党支部书记兼职代理,党支部书记精力有限,无法专注于党内思想教育工作。且主要以村支部书记宣读文件和政策、传达精神为主。3个村的村支部书记中两人是初中文化水平、一人是高中文化水平。文化水平不高存在着对政策、文件解读不到位甚至错误的情况,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党员思想素质的提高。其次缺乏互联网教育形式。目前调研地区并没有重视互联网在党员教育方面的使用,缺少互联网教育平台。互联网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互联网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农村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负责人的缺位
通过调研显示,X村和D村无党内思想教育专职负责人,教育活动一般由村支部书记主持或临时组织。S村虽然制定了“党支部成员职责及分工”制度,但是将“党内思想教育”归为“党建”大类目之下,“党建”类目下所有活动属于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以及书记助理共同负责,没有明确规定“党内思想教育”直接负责人,职责划分模糊。
2.缺乏党内思想教育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是思想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评估可以获取教育成效,肯定教育成果,调动党员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通过调研发现,S村和D村没有关于党内思想教育的相关评价规定,在党内思想教育评估机制建设部分处于空白状态。X村在《党组织绩效考核暂行》的文件中制定了党组织考核标准规定,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建设占总体评价分数的10%,可见所占比例之低,且其中无任何涉及党内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
1.以培育理想信念为重点,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7]。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好学习的带头作用,做好表率,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跟党走[8]。首先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9]。以“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为抓手,从经典中“淬炼思想、升华境界”[10]。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奋斗一生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思想领悟力和政治判断力。其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能够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正确理论。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内思想教育职能时,要“注重对基层党员的思想理论武装”[11]。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助于农村党员干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应用于农村发展的实际之中,从而推动乡村发展。
2.重视无神论教育,帮助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12]。首先,突出唯物论教育。“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13]。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唯物论教育,帮助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基层党员自觉抵制宗教迷信的“免疫力”。其次,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学习关于宗教的国家政策和规定。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安排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研读《宗教事务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治理的重要论述等相关文献,提高基层党员对宗教的认知度,明确党员无宗教信仰自由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宗教治理能力。最后,开展警示教育。“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14]。案例是开展教育活动最生动真实的教材,在开展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列举关于党员宗教信仰违规事件的反面教材,直击党员的内心,使基层党员对党内法规产生畏惧感,从而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1.加强实践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实践教育在农村基层党内教育的比重
实践锻炼法就是指教育者组织和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改造主、客观世界,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5]。
首先,修建乡村文化主题展览馆。本尼迪克特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从他出生起就受到了他所生活的地区遗留下的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影响[16]。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重视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的积极成分,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有条件选择性地修建本地区乡土文化展览馆,尽可能发挥乡土文化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熏陶功能。
其次,丰富党员实地参观学习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留存,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现和创造”[17]。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党内思想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革命圣地,也要加强与相邻地区的红色革命资源的共享,在组织党员实地观看和了解革命历史的实践中提高党员思想水平。
最后,加强基层党员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乡镇党员的培训要突出“土”,培训内容要贴近工作和生活,加强对乡镇党员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立足本村实际生产情况的前提下,安排党员到本地区或相邻村镇的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合作社进行实践锻炼,引导基层党员在实践中掌握生产技术、致富手段,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
2.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指出要“抓好党员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培训”。首先,配备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专职人员。在选择专职思想教育人员时,应全面考察应聘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严格招聘和录用环节,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配备优质的党内思想教育人员。其次,构建兼职教师队伍。在进行农村基层党内教育的过程中,既要用好本地区专职教师,也要注意到社会丰富的师资资源。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同邀请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高校老师或教授、相关学者入村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为农村党员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理论知识培训。
3.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党员思想教育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有着“表现方式多样化”“准入成本低廉化”的优势,可以为基层党组织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平台[19]。首先,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网络教育平台的管理。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所在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高校进行配对,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帮助。其次,为了提高互联网教育的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阶段性网络教育学习成果测试。测试最终成绩与党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以此提高党员干部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基层党组织也可以从增加互联网平台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入手,将教育内容与视频、动画、直播等方式相结合,同时增加“弹幕”、留言、评论等功能,提高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1.建立责任制度,完善领导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20]。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整体中的组成单元,要将责任制度细化到农村基层党内教育过程之中。通过建立责任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在基层落实的有效表现。
首先,明确责任清单。按照权责一致的标准,加强“权”和“责”的相互制约,解决农村基层党内教育过程中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具体而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基层党员干部在党内思想教育过程中需承担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划,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等。
其次,建立问责机制。问责机制是形成外在强制性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好“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第一责任人制度”引入到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建立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主体,督促党组织干部带头履职。然后再通过“签字背书”的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监督压力,以此推动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工作的层层落实。
2.加强评价和激励方式建设,完善评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效果的评估”[21]。评估机制是保证农村基层党内教育能够长效运行的必要手段和方式,是衡量基层党内思想教育效果的客观尺度,缺少评估机制则容易在实际过程中产生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注重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没有过程的积累,就不会有最后“质”的飞跃。一方面建立教育过程中的形成性教育评价,在进行农村基层党内教育的过程中,对党内思想教育使用的教材、课程设施以及党员学习过程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这样有助于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及时的改正。另一方面注重对教育结果的评价,建立终结性评价体系。在完成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的一个教程或一个阶段学习后,对该阶段进行的课程和思想教育的效果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例如,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学习成果汇报等方法对农村党员干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资、绩效、晋升相挂钩,以此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认真性和严肃性。
3.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评价机制”[22],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也是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认知水平提高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党员干部在思想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首先,注重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指通过奖金、绩效、福利、报酬等物质奖励,以及表彰、荣誉、认同等精神奖励,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力。所以在农村基层党内教育过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一定的荣誉嘉奖和物质奖励,使其精神和物质需求得到双重满足。
其次,加强反向激励。所谓“反向激励”就是通过处罚、检讨、批评等方式进行激励,使党员干部产生危机感。在评估过程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党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批评,营造出思想教育工作的严肃氛围,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