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妍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天水分校,江苏 泰州 214500)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放、创新的教学生态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互联网的问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依托“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移动学习使得教育教学向多维化方向发展[1]。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根植于课堂、延伸于课外。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的新型产物。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收到心仪的商品,手机银行使网上转账变得更加便捷,打车软件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外卖软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美食选择。要想促进产业发展,就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将传统行业打造成全新的数字化产业[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悄无声息地走进课堂中。学校的教学环境已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室演变为自由开放的教学时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化为多样化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建构于网络思维上的翻转课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将原本传统的围墙式课堂教学转变成开放式、个性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系统,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时时学、处处学。“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让课堂有了生命,师生在网络中实现了教与学,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与名校名师对话,选择丰富多彩的课程。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育教学趋向多样化,从黑板、粉笔到幻灯机、投影仪,再到摄像机、录像机和广播电视教学,再到多媒体网络教学,智慧课堂、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全新的教学环境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过去、模拟未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容量,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学生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及时性冲击了传统的课程资源观,“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那些被束缚的教育教学观念也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学生获取知识、资料的途径变得更加广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籍和教材,教育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再单纯地死记硬背,教师不再沉浸于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样,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自主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第一,自主式学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翻转了教师授课的场地和时间,由参与者在网络中发布相关课程资料,供学习者在线学习[4]。翻转课堂是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完成发布的学习任务单,回到课堂后师生再内化知识,进行交流、探讨的一种教学形态,它属于典型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都具有灵活性高、短小精炼、主题突出、传播广泛、自主性强、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和特点,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翻转了课堂的时间和地点,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第二,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无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枯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和交互便捷的特点,学生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网络搜索、网络论坛在线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时代,教师需要声如洪钟;课堂教学时代,教师需要板书工整、字迹娟秀;PPT教学时代,教师需要熟悉多媒体教学、制作美化PPT;慕课教学时代,教师需要让课堂生动、有趣;智慧教学时代,教师需要学会智能操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应与时俱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成长和进步。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者,“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也承担着多种角色,向多维度、多身份转变。课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需要精心准备一堂好课;课上,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课后,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援助者,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并答疑解惑[5]。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与发展空间,课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了以往权威式的知识垄断,针对教学内容录制优质微课,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通过融合各种教学软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网络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课堂走向高端化、前沿化,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实现了人人创造、人人共享、人人获取、人人使用的全民公益时代。
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成为学生汲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漫无目的地学习不但费时费力,还会让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任务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围绕主题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目标,布置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和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插入图片”这一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在WPS文字中插入图片,学会设置图片格式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借助微课视频、学习网站、学习攻略等多种渠道独立探究、智闯难关,从而实现技能习得并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针对难度较高的任务,要适当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探索、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控教学节奏,监督课堂纪律,同时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极域课堂系统、电子书包、平板等可移动教学终端,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实现在线讨论与实时评价,合理进行小组分工,查看分工情况、合作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分享与总结各个合作阶段的经验,进而实现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和智慧管理。
例如,在学习WPS演示文稿时,开展了一次主题教学活动,以靖江文化为背景,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美丽靖江——我的家乡》演示文稿的创作。通过开展本次主题教学活动,一方面希望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编辑师、设计师、查找师、监督员、整合师各司其职,各成员通过QQ、微信、邮箱等工具,互相传送各自负责的内容,经过共同商讨并进行合成、修改、完善,最后将完成的作品发送给教师。学生还可以将创作的作品分享到个人空间、学校网站或朋友圈,通过在线留言、线下交流等方式展开互动式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合作探究,百花齐放,通过开放式学习和互动式交流实现了思维碰撞,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存在差异,但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层次化、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6]。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结果,依托相关数据分层布置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学习效益。教师应兼顾教育公平,做到因材施教。课前,根据后台反馈的学生预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三大组,保证教学具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课堂的精细化管理。课中,对三类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问题,通过个性化反馈、点评、答疑,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使学生适应新的课堂环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