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

2022-11-26 10:23龚惠明朱俊辉陈薏帆朱玉春
淮海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囊性黏液阑尾

龚惠明,朱俊辉,2,陈薏帆,2,朱玉春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临床相对少见,发病率占阑尾病变的0.5%~1%,属于消化道上皮系统来源肿瘤I型,在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中新增了LAMN,其IOD-0编码为8410/1,类属于生物学行为不清,未定或交界性肿瘤[1]。该病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之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若延误治疗容易发生阑尾穿孔,腔内黏液外渗导致腹腔种植,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而PMP即使正规治疗,仍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1-2]。目前对LAMN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收集2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LAMN患者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LAMN患者临床、CT、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例,女22例;年龄22~81(56.32±15.68)岁,大于50岁共19例(67.9%)。临床表现包括,右下腹痛14例,中腹部疼痛伴腹胀3例,里急后重大便异常1例,无痛性右下腹包块2例,其余8例因其他原因偶然发现。18例患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均位于正常范围内,其余仅CEA增高3例,仅CA125增高2例,仅CA199增高1例,CEA和CA199均增高1例,CA199和CA129均增高1例,CEA、CA199、CA125均增高2例。所有肿瘤指标增高值均小于正常值范围3倍以下。纳入标准:(1)完整的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且均在CT检查后2周内手术取得病理证实;(2)有/无合并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3)无其他腹部肿瘤病史;(4)既往无腹部手术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盆腔肿瘤患者影响观察者;(2)术后病理合并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者。

1A 平扫轴位显示右下腹阑尾区长管状囊性肿块,囊内平扫CT值18 HU,大小约10 cm×2.5 cm,壁薄均匀 1B 增强后实质期冠状位显示囊壁均匀强化,周围局限性积液图1 部分患者右下腹管状囊性肿块平扫和增强图像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设备均为多层螺旋CT,包括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GE LightSpeed 64排VCT和飞利浦Brilliance 256层iCT。除6例急诊检查外,其余22例患者检查前常规禁食4~6 h,仰卧位扫描,自头向足方向于屏气状态下扫描,扫描范围从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主要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开启管电流自动毫安调剂系统(80~230 mAs),容积扫描模式,薄层重组层厚1 mm,层间距1 mm。常规行平扫,增强扫描用18G留置针穿刺肘正中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0~3.5 mL/s速率经肘静脉快速团注碘海醇(350 mgI/mL)80~100 mL。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30 s、静脉期70 s和延迟期5 min进行采集容积图像。

1.3 观察指标和图像分析 所有患者1 mm薄层重建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平面重组观察和数据测量。由2名高年资(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观察CT图像,重点记录肿瘤的位置、形态(长管状、椭圆形、不规则形)、径线(长径、短径),囊壁(完整或不完整,有无钙化),有无壁结节、囊内容物(是否均匀、有无分隔、CT值)、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或模糊)、有无腹水、腹膜增厚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增强后的强化特征,若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共识或请第3位医师综合讨论。静脉期与平扫期的CT值差值<20 HU为轻度强化,20~40 HU为中度强化,>40 HU为明显强化。病理标本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由2位高年资病理科医生出具病理报告,意见有分歧时经讨论达成一致。LAMN病理诊断标准[3]:定义为阑尾肿瘤具有低级别的细胞异型性伴有以下任一结构特征,包括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缺失、黏膜下纤维化、推挤式进入阑尾壁(膨胀性或憩室样生长方式)、管壁无细胞黏液、上皮扁平或波浪状生长、阑尾破裂、阑尾外出现细胞或黏液等病理表现,无明显高级别肿瘤特征。

2 结果

2.1 临床和病理结果 本组28例中术前误诊8例,其中误诊为阑尾炎5例,右侧卵巢癌2例,腹膜转移1例。肿瘤位于右下腹阑尾区21例(75%),3例(10.7%)位于中腹部,4例(14.3%)位于盆腔。肿瘤长径范围4.5~11(5.42±2.31)cm,肿瘤短径范围1.5~4.9(2.42±1.35)cm。病理结果显示28例囊性肿块内容物胶冻状或黏液样,镜下所示病灶呈低级别黏液上皮增生,黏膜下层及黏膜肌层萎缩,固有层消失、伴纤维化或钙化。

2.2 MSCT表现结果 28例LAMN中,单纯平扫仅有6例(急诊入院),其余22例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平扫显示,肿瘤的形态18例(64.3%)呈管状(图1A、1B)、8例(28.6%)椭圆形(图2A、2B),2例(7.1%)不规则形(图3A、3B)。13例肿瘤边界清楚,15例边界不清。24例囊内密度均匀,呈现低密度,平扫CT值范围5~24(13.25±6.78)Hu,4例囊内见线状分隔。12例囊壁均匀薄壁,16例壁厚薄不均匀,囊壁毛糙,14例囊壁伴有钙化,呈点状、线状或蛋壳样。5例囊壁有结节。8例伴肿瘤周围脂肪间隙模糊,9例回盲部周围散在淋巴结显示,4例伴有肿瘤周围局限性积液,3例肿瘤破裂形成PMP伴腹盆腔内广泛种植,且右侧积液多于左侧,腹膜、网膜及肠系膜增厚伴较多絮状影,呈“网膜饼”改变,4 例发生局限性肠梗阻。22例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7例囊壁未见强化,5 例囊壁及壁结节轻度强化(图4、5),4例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6 例囊壁轻度或中度强化。见表1。

表1 28例LAMN患者的MSCT表现征象

2A 平扫轴位显示右下腹阑尾区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内平扫CT值20 HU,大小约6 cm×5.5 cm,囊壁弧形钙化,壁薄均匀 2B 冠状位显示更清晰,囊壁钙化。图2 部分患者囊性肿块伴囊壁钙化CT平扫图像

3A CT动脉期显示右下腹阑尾区不规则囊性肿块,囊内平扫CT值28 HU,大小约4 cm×3 cm.壁厚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囊壁中度强化 3B 冠状位实质期显示囊壁强化较均匀图3 部分患者右下腹囊性肿块伴囊壁强化图像

图4 CT增强实质期轴位显示囊壁见结节样强化图5 阑尾黏膜固有层消失,内见单层柱状上皮,部分区域黏液湖形成(HE染色×100)

3 讨论

3.1 LAMN的临床和病理 LAMN临床少见,常常发生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约1∶4,发病年龄10~90岁,其高峰在50~60岁,平均约55岁,年龄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该病发展缓慢,早期囊性病灶小,基本无临床症状,不容易发现。 当病灶发生到一定程度,肿块较大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而被发现。本组28例患者中,女性22例,占78.6%。平均年龄56.32岁,其中19例年龄大于50岁,占67.9%,与文献[4-5]报道相仿。本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多误诊为阑尾炎、阑尾脓肿,临床上常表现为右下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无症状,为偶然发现。本组28例中8例(28.6%)因为其他原因偶然发现。其并发症主要包括PMP、肠梗阻、肠套叠、腹股沟疝等[4],本组3例(10.7%)发生PMP,4例(14.3%)发生局限性肠梗阻。有文献[2,5]认为肿瘤指标(CEA、CA199、CA125)的增高对于LAMN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本组28例中共10例(35.7%)术前发现肿瘤指标增高,可表现为单项、双项、三项的增高,但是数值多位于正常值的三倍以内,说明对于肿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以列为检查前常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分类既往曾经有过多种演变,直到2016年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达成共识[3],将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高级别黏液性肿瘤、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2017年美国癌症肿瘤分期手册对LAMN的分期做了较大调整[6]。新近的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阑尾黏液性肿瘤进一步明确[7]。LAMN的重要病理特征为具有低级别的细胞异型性伴推挤性边界,细胞稀少的黏液沉积,无浸润性生长。该推挤式生长方式,常常导致阑尾壁不同程度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及钙化。局限于阑尾腔的LAMN无明显的恶性特征,但是当阑尾扩张、闭塞,黏液潴留导致压力过大,一旦破裂,容易造成腹腔种植播散,形成 PMP,因此属于低级别恶性潜能肿瘤[6]。

3.2 LAMN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病理对照 LAMN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较低,但是多层螺旋CT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本组28例手术确诊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该病的MSCT表现主要包括:(1)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大多位于回盲部阑尾区、其次中腹部和盆腔,个体化差异较大,主要与不同个体的阑尾弯曲走行解剖学位置有关,肿瘤的近端相对固定(开口与盲肠),远端游离不定。形态多为管状、椭圆形、不规则形为主,有文献[7-8]称之为“腊肠样”“茄子状”。(2)肿瘤长径和短径:肿瘤的长径多>5 cm,甚至达到20 cm以上,而短径多>1.5 cm,远超过正常的阑尾管腔短径(正常阑尾多<0.6 cm),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冠状位、矢状位、任意面斜矢状位)可直观进行观察。有文献[5]认为,当阑尾的长径超过6cm时,往往提示与肿瘤有关(LAMN或腺癌),其穿孔率增高,可达到20%,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或提示作用[8]。(3)囊壁和分隔:多为薄壁囊腔,囊壁均匀或不均匀,以不均匀居多,主要与其黏膜层的轻度异型性增生、黏膜肌缺失、纤维化、不同程度的推挤式浸润生长有关。囊性肿块较大,可伴有分隔,多壁较薄。(4)囊壁钙化:囊壁钙化较具特征性,表现为点状、线状或蛋壳样,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纤维环、透明变性及纤维化钙化有关[6]。Shaib等[7]研究表明弧线状钙化高度提示阑尾黏液性肿瘤,在CT检查中发生率约50%,本组14例囊壁伴有钙化,与文献报道一致。(5)囊内容物:内容物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平扫CT值15~25 HU,相对较高,一般大于水的密度,主要与其囊内容主要由分泌的黏液,含黏液蛋白组织有关,当伴有脓液或内含坏死物时可伴有分层改变[9]。(6)囊壁结节:发生率较低,表现为囊壁小息肉样改变,对照病理提示为锯齿状腺体结构或乳头状结构[10],(7)增强强化:囊壁多无强化,少部分为轻-中度强化,CT值差值多<20 HU,囊壁结节可明显强化。(8)周围脂肪浸润和淋巴结肿大:LAMN很少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但病灶较大时往往合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炎症改变,伴有回盲部周围炎性淋巴结增生。(9)合并症和并发症表现:肿瘤穿孔常常累及腹腔,形成PMP,表现为肝脾间隙、网膜你、膈下、盆腔多发网膜增厚,呈“饼状”,腹腔肠管粘连受压,局部可形成局限性肠梗阻,盆腹腔积液[11-12]。

3.3 术前误诊原因分析与鉴别诊断 本组28例中术前误诊8例,其中误诊为阑尾炎5例,右侧卵巢癌2例,腹膜转移1例,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LAMN发病率低,临床认识不足,3例肿瘤破裂形成PMP,阑尾部LAMN破裂萎缩,主要表现为腹腔、肠系膜、腹膜增厚,结合肿瘤指标的增高,误诊为卵巢癌或腹膜转移。LAMN主要需与阑尾炎及阑尾脓肿、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右侧附件的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13-17]。(1)阑尾炎和阑尾脓肿:临床常见,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血白细胞增高,CT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壁厚,黏膜水肿,腔内可伴有粪石梗阻或积气,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分层,回盲部周围渗出明显,筋膜增厚,囊腔内CT值低呈水样,无壁结节和钙化,多伴有回盲部炎性淋巴结肿大。(2)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伴有壁结节或分隔,分隔粗细不均,脂肪间隙模糊,侵犯周围结构,粘连,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容易穿透形成PMP,腹腔种植转移,鉴别有一定困难。(3)来源于右侧卵巢的上皮来源肿瘤:定位至关重要,需要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仔细观察,重点观察病灶与阑尾、卵巢的关系。相对于LAMN,来源于右侧卵巢的上皮来源肿瘤,多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少见长管状形态。且位置偏下,多房囊性为主,多角度观察病变是鉴别的重点。

综上所述,当临床有右下腹疼痛,伴/不伴有腹部包块,CT发现管状囊性肿块(长径>5 c m,短径多>1.5 cm),囊壁光整/伴有壁结节,囊腔内CT值较高,伴有线状钙化时,需要考虑LAMN的可能,但是若首诊CT表现为PMP时,术前诊断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需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并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判断病灶的来源至关重要,结合CT征象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囊性黏液阑尾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