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背景下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构

2022-11-26 17:38王文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良性亲子子女

王文琳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后喻文化也称之为“青年文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教育水平、思想变革等进一步推进,后辈年轻人逐渐将自己的思想和所学到的知识灌输给老一辈人的一种文化现象。此种文化现象在当前中国越来越普遍。然而,受我国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大多数的家庭关系仍处于“前喻时代”,即父母凭借自身经验和文化存储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向子女灌输自己的思想。如此强烈的反差使当前众多家庭中产生大量矛盾和冲突,而“如何在后喻文化背景下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则成为社会急需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后喻文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后喻文化的特点

“后喻文化”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知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1961年发表的《性行为的文化决定因素》一文中首先使用的,是基于人类文化传承方式研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 “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1]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后喻文化是由传统导向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平稳发展的结果,缺乏发展中的突变,人们对文化变迁的感受不强,传统的习俗、美德在调整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本社会的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整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共同的长期形成的群体心理。后喻文化的主要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发展缓慢,文化变迁不明显;二是长辈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礼仪习惯对后辈有重要影响,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三是三代人共同生活的扩大家庭成为社会中的典型家庭;四是人们对文化的归属感稳固,有强烈的认同意识,文化发展连续,不容易出现断层。

(二)后喻文化产生的原因

导致后喻文化产生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就社会因素而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后喻文化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变革。科技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途径。除此之外,在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个人思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相应的转变,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仅仅处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思想新文化快速产生的时代,他们快速吸取营养,并尝试与父母进行分享,这种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后喻文化产生的过程。而要构建亲子间良性的互动关系,需要了解后喻文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物质生产能力的提升

生产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思想变革的主要动力,后喻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家庭主要以农业生产作为经济支柱,家庭收入来源大多为耕种、养殖等,这样的经济形式为“前喻文化”创造了条件,即一家一户共同劳作,父母在种田耕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经验优势,因此家庭中处于单向教导的模式,即父母向子女灌输思想,同时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转化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家庭收入来源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年轻一代不仅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且成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创造者,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化也使得家庭地位和话语权出现了变化,即子女不再满足于父母所传递的知识和思想,而是尝试接受更多的观念,并同时将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传递给父母,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庭的收入水平。[2]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是催生“后喻文化”产生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从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模式来看,大多数父辈成长于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了解较少,就其自身而言,所获取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课堂教学或自己的父辈所传授的经验,即仅限于“口口相传”或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总结。反观现阶段的“子辈”,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得到了极大地扩充,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养成主动探究和学习的习惯,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使他们的知识存储以及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能力远超于父辈,当其试图将自己多见多闻反向传输给父辈时,就出现了文化反哺的现象,即后喻文化现象。

3.思想的巨大转变

现阶段的子辈大多为“90后”甚至“00后”,这些人出生并成长于我国思想变革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就我国自身文化环境而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教育变革,从而进一步为思想变革创造了良好条件。现阶段的90后、00后又可以被称为“新人类”,主要体现在思想新、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个性,他们不仅对新思想有极高的接受能力,而且对父母辈的思想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加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提倡平等的、良性的沟通方式,从而越来越主动地向父母传递新的思想和沟通方式。[3]

二、后喻文化影响亲子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

后喻文化是现阶段家庭教育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和了解后喻文化产生的原因和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亲子互动模式。从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模式来看,影响亲子关系建立的往往不是个人的因素,或者单个家庭的因素,而是要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个体因素和整体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正确找出后喻文化背景下影响亲子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

(一)父母的接受程度

以个体的家庭为出发点,后喻文化背景下影响亲子良性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即便是子女主动进行沟通,也难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而对于子女所传递的知识,年纪较大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较少,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对于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家长来说,虽然互联网已经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困难,加上应用的频次较低,会出现一定的抵制心理。同时,我们现在日常应用的手机软件,处于这一阶段的父母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生活在互联网应用较为广泛的环境中,应用手机软件早已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陪伴父母的时间较短、缺乏有效沟通,当面向父母进行教育传播时往往会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文化反哺的失败。[4]

此外,受我国传统家庭模式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多数“60代”和“70代”父母还秉承着传统的家庭式教育观念,认为父母在子女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导致他们在接受子女所传递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时会产生排斥心理。因而对建立良性亲子互动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二)子女所处的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在与父母进行沟通时会呈现出相应的年龄段特点。幼儿阶段的子女,在文化知识水平方面远远落后于父母,因此该阶段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往往是最为融洽的,即子女从父母身上获取文化知识,而父母从子女身上学习和感受孩童时期的童真。青少年阶段的子女处于快速成长期,对周围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应用能力远远高于父母,对于父母所传递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分辨能力,因此该阶段的文化反哺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批判成长,且总体上处于子女向父母灌输新技术和文化知识阶段。成年子女对父母不仅局限于文化反哺,更多的是思想反哺,向父母传递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5]比如,当前的“90后”和“00后”都有自己的婚姻观和恋爱观,这些新观念与传统的婚恋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子女往往会抵触父母的强制性安排,并向父母传递自己的独立、新型价值观,这是后喻文化中思想反哺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现阶段子女的消费观、教育观等也都与父母所秉承的传统观念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家庭主要是思想和观念上的沟通。

(三)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家庭氛围和所处的整体社会背景也是影响亲子互动模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家庭氛围较为融洽的家庭来说,子女更愿意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文化反哺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反之,对于较为传统的家庭来说,父母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子女对与父母沟通较为排斥,即便主动向父母传递新的思想和知识,也会遭到家庭的反对。

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后喻文化背景下影响亲子互动模式的重要因素。我国现代社会处于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由四面八方涌入的大量信息推动着每一个人主动或被动接受新的技术和思想,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家庭教育中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

三、后喻文化背景下如何建立良性亲子互动模式

(一)建立平等沟通的亲子关系

后喻文化背景下,良性的亲子互动模式应当建立在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上。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模式的影响,当前为数相当的家庭仍保留着传统的沟通方式,即家长在与孩子们的沟通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不容置疑的天然权威。这种不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使得亲子之间的沟通较少,子女不愿意与家长进行分享,甚至出现问题也较少向父母寻求帮助。因此,家长应当正确对待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汲取传统家庭观念中好的一部分,及时推陈出新,并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适当接受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将子女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长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干涉孩子的行为,对其价值观进行批判;了解子女所传递的新想法、新观念,在此基础上发表看法,使子女尤其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能够充分感受到家庭、父母所给予的尊重……如此,才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互动模式。[6]

(二)注重角色转变

以往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围绕孩子开展的,且子女长期扮演着被教育的角色,长此以往,子女会逐渐排斥家庭教育内容,认为开展家庭教育就意味着批评和反对,这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来说,极易激发其叛逆情绪,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因此在构建良性亲子互动模式时应当注重父母与子女双方角色的转变。对于家庭中的重大决策,应当鼓励子女参与其中,认真倾听其意见,使他们在家庭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当然,这种尊重也是相互的,家长应当引导子女,培养子女善于倾听的习惯,这样在父母发表个人意见时,子女才能够成为一名好的倾听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有利于构建良性互动模式,而且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家庭教育的对象并不仅局限于子女,家长出现错误教育需求时,也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的被教育者,这样才有利于家庭平等关系的构建。[7]应当积极引导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掌握新的技能和想法能够乐于跟父母共享。

(三)注重自我检讨

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个明显的弊端在于,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往往会让他们从自身找原因,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直接导致孩子的行为与其他孩子不符,家长就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不进行深入分析。从家庭教育内容来看,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多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从而形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现象。这种没有根据地比较也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他们在缺乏探究精神、没有任何判断的情况下“向他人看齐”。同时,孩子对于自己所掌握的新技术或产生的新思考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故而出现“平时看起来很乖巧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叛逆行为”,因为长时间的比较和压制使得孩子对自由、平等极度渴望。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当善于从自身找原因,鼓励孩子发表看法,尊重其个性,这样才更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流,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4]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后喻文化背景下推动亲子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喻文化即青年一代将新的知识和文化传递至父辈,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接纳态度既是知识得以进一步传递的重要因素,也是后喻文化背景下构建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先决条件。家长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对新兴事物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这样更容易让子女主动沟通,以朋友或者其他平等的身份与父母展开交流;让孩子明确,父母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与他们一样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阶段,父辈与子辈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才有利于良性亲子关系的建立。[6]

综上所述,后喻文化如火如荼乃必然时代大势,这既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进步,又是思想变革的重要标志。构建以“良性亲子互动”为“关键”的新型家庭模式,既有理论研究的必要和意义,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要求相契合,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良性亲子子女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Tomb-sweeping Day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教育子女陋习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