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6 17:38吴萍萍王所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设计

吴萍萍,王所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多元文化生态格局下,传统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冲击,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1]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在继承中创新应用,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及应用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简单来讲就是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劳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能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形象、符号或者风俗习惯的总称。中国传统元素可谓是包罗万象,有中国结、皮影、京戏脸谱、书法、篆刻印章、景泰蓝、武术,也有祥云图案、龙凤纹样、中国织绣、凤眼、彩陶、国画、敦煌壁画、太极图等,可以说是几乎囊括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2]

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载体,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符号性载体,所表达的不单单是一种形式语言,还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文化意义。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也应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转化、融合,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特点,实现本土化发展。同时,经过创造转换后的传统文化元素,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独特的文化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客观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单单作为民族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从设计与文化市场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国内外引领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张展示中国文化和软实力的亮丽名片。而随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领域的运用、延伸和渗透融合日渐广泛,并且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应用,即通过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图形,设计现代艺术品,从而赋予艺术品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递。如中国联通的 LOGO 是一个同心结的造型,而同心结这种造型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象征着企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企业文化,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员工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奋斗精神。[3]这种图形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有效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这种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方式也能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

其次,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进行延伸应用。这就需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意进行引申,并与现代艺术设计进行融合,以更好地升华传统文化。比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年画艺术、皮影艺术等,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术形式,其艺术形式和二维造型已经深入人心,经过简化、抽象处理,延伸为平面艺术的表达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灵活的应用方式,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最后,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进行渗透融合。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设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典设计——“中国印”,其设计灵感就源自书法,将中国汉字、篆刻以及书法等元素融于一体,以现代视觉图形设计的形式呈现,显示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尤其是在设计中将“京”字的造型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将汉字结构与人的形象相结合,在传达字义的同时还表达了欢呼、拼搏的情感。该设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性应用,源于对汉字以形表意的深刻理解,也源于对中国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长远战略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4]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关系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1]

当前,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在持续推进。表面看来,全球化的进展有助于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在实际上却是占据强势话语权的西方文化不断挤压其他文化的生存空间,颇有一家独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就必须上升到一定层面。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来说,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打开了一条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承之路,使之与时代发展接轨,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资源,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注入传统文化的基因,既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又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从设计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结合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与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5]当今国际市场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为设计市场的竞争。设计产业的发达与否,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然而,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与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紧密相关的。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明确的启示,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是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对中国设计、中国制造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满足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又符合设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很大,然而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这也对各环节组织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与经验总结,就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用策略:

(一)基本原则

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亦是行业发展的需求。然而,从更具体的层面而言,两者并非一个体系,因此二者的融合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首先,要遵循表达性原则。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首先让学生深入理解某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传统设计中所呈现的工艺特点,继而将其完美地融入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构思中。这一方面能够增强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增强现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其次,遵循传达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复杂且多样。对专业教师来说,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巧的设计,做足每一次课前准备,对每一次教学中涉及到的传统元素要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将其完美地融入课堂教学。[6]从教学过程而言,传统元素需要进行现代设计的重新诠释,这需要教师通过草图设计、图像演示等环节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转化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转化的主要方法。最后,遵循艺术性原则。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我们所选择的文化元素是视觉层面的艺术元素,其次我们对这些传统元素的现代应用也主要是基于视觉艺术层面的再设计,因此艺术性原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以创新为先导的理念

艺术设计是一个以创新为生存基础的行业,创新理念的贯彻决定了艺术设计的生命力。然而,创新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相反,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应用也是一种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为实践的先导。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应全方位了解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并善于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结合艺术设计的基本创作方法,启发学生熟练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灵感。[7]如在以柳木圈椅传承创新为题的课程教学中,先通过柳木圈椅优秀技艺的展示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慕之情,再通过分析柳木圈椅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居室环境、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设计创新。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而言,需要从管理创新的层面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改变管理观念,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给予一定程度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专项教研活动,及时更新从业教师思想理念,强化能动意识,不断充实他们的学识涵养结构,共享有效工作经验,为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注入智慧与活力;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高校需要增强创新意识,增加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建设,并完善相关的课程标准,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科学途径。

(三)丰富课程结构

宏观上来讲,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版块,使其与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需求相匹配。一般来说,在每个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总课时量大致是固定的,增加了新的课程就意味着要删减部分课程,重新分配课程比例,但是从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专业的需要来看,这是必须且必要的。

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需要结合学校及专业自身的定位。对绝大多数地方性院校来说,其学生培养主要是面向地方需求,满足区域性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对于绝大多数地方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培养的学生也主要服务于其所在地区。因此,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地域文化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与地方性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相结合。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并非都是以抽象元素的形式存在,当下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非遗的传承有其特定路径,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而言,短时间内是难以掌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难以融入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中。最简单也最高效的办法是直接将非遗传承人引入课程建设中,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让各类非遗传承人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教学特点及需求,在教师和传承人的协同努力下,深入探索、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转化的途径、方式,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四)优化组织方法

客观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从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角度来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组织方式方法滞后现象,影响了育人效果。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元素剖析与应用,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尊重学生认知以及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元素具象化,以深化学生理解和掌握。[8]

在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中,教师不应该是唯一的主导者,应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这一点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艺术设计是一个注重创意的专业,然而一个人的创意终究是有限的,绝大多数时候需要团体合作。因此,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从课堂组织角度而言,课堂内的小组任务是一个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方法。在设置特定主题任务的条件下,将课堂内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任务小组,其组内结构尤其自主划分,任务分配也在组内自己决定,教师原则上不参与,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动态交互地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些课外主题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地进行相关学习。这样既强化了常规教学中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传统文化产生真正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考察采风,通过亲身体验,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就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回应。在每个行业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的中国故事,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头的故事。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既是艺术设计领域中文化日趋自信的显现,也是专业、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设计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组织、有策略地将其融入专业教学活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传统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清明节的传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