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飞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400)
小儿过敏性紫癜作为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性疾病,患儿症状基本为腹部剧烈疼痛、皮肤紫癜、呕吐、便血、关节肿痛等,若病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控制,可能会导致身体多脏器损伤,让血管的通透性、脆性增加,诱发皮下渗血等现象[1]。目前临床医学中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免疫蛋白生成异常可能和该种疾病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治疗中应用氯雷他定联合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现选择我院儿科近2年内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儿科近2年内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1例和19例,患儿年龄分布在6月到65个月之间,平均为(45±1.5)月;患儿病程在12天到3月之间,平均为(40±1.5)d;患儿临床症状包括腹部压痛、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现象。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比较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接受氯雷他定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接受相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治疗使用药物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按照15mg/d的标准给药,接受静脉注射3d,改用口服甲基强的松片,控制剂量为1mg/d,共接受2周治疗[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资料和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两组患儿都产生显著效果,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16/25),X2=18.02,P<0.05。
实验组患儿临床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在治疗中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小儿过敏性紫癜作为临床医学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包括免疫、疫苗接种、感染、遗传因素、药物等[3]。虽然该种疾病具有自限性的特征,患儿病情较轻的可以随着时间而自愈,但是,临床就诊的患儿一般都是急性发病,症状严重,还会出现消化系统、肾脏障碍,所以,要及时消除他们的症状,缓解病情的发展,避免出现程度较大、大范围的脏器损伤等。临床还认为IgA1大分子糖基化异常、清除障碍是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4]。
临床治疗中针对这种疾病的主要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血液净化、免疫抑制治疗等。但是,临床治疗中是否选择激素则存在较大的争议[5]。抗过敏药物组胺作为一种对症药物,很多医生都认为不需要进行激素治疗,主要是该种疾病具有自限性,选择对症治疗缓解其症状就行。但是,最近几年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可能逐渐转变为慢性肾病,即便是没有发展为急性肾炎,也可以选择激素治疗,所以,很多医生认为患儿应该选择激素治疗,抗过敏药物组胺作为主要药物,选择该种药物能产生显著的效果[6]。
氯雷他定糖浆配合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在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免疫因子改善方面的优势明显,而且还不会增加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氯雷他定联合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