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山东 济南 250100)
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的人流量大,患者数量多,因此,消毒隔离问题更突出。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中存在的消毒隔离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意识薄弱、消毒隔离措施不全、滥用抗生素、医疗物资使用不规范、不注意手部卫生等。消毒隔离措施做的不到位,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不利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因此,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出现的消毒隔离问题,分析感染源,进而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1 消毒隔离意识不强
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消毒隔离意识不强的问题,即工作操作中并未将无菌操作贯彻到底;在诊断和治疗期间,出现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手套和口罩等现象[1]。
1.2 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
医院在消毒隔离措施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无菌物品消毒和管理均不规范:医院在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浸泡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使用标准不规范,需要干燥保存的无菌持物钳也不符保存要求,同个无菌筒内有多个剪刀和持物钳等,尤其是口腔科和门诊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不完全,无菌物品保存不规范等;二是未进行周期消毒:需要定期消毒的容器、医疗器械等未按时消毒杀菌,对于鼻塞和鼻导管等并未每日更换,抢救室存在消毒不彻底或消毒周期长的问题;未及时更换消毒液等[2]。
1.3 抗生素滥用
随着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抗生素治疗,医院个别医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违反相关的使用原则,凭借经验选用,致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并未达到治疗效果。另外,部分医师并未遵循抗生素管制条例,随意开具抗生素。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60%,而病原学的检查率却大大降低,抗感染药物的滥用,会致使患者盲目用药,不利于疾病控制,导致病毒感染[3]。
1.4 医疗用品使用不规范
医院的医疗用品管理和使用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医疗用品的管理上存在漏洞,如用品放置环境太潮湿,甚至无菌物品未专柜专放或直接放地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未分类,医疗垃圾未指定堆放或者未清楚标记,利器盒暴露在空气内,并未加盖,医疗垃圾堆放、处置不及时或不规范,极易导致病毒扩散[4]。
1.5 手部卫生不重视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忽视手部卫生的现象,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手部清洗或消毒,甚至在器械操作过程中未佩戴手套,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缺乏随时洗手消毒意识,甚至重要科室并未设置单独的洗手台和干手设备,对于并未按照“七步洗手法”操作的医护人员,并未给予处分等[5]。
2.1 增强消毒隔离意识
医院需要制定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将消毒隔离的具体内容纳入其中,并要求医护人员遵循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对于违反条例的人员,进行院内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需纳入职工考核办法中。医院在招聘医护人员时,必须将消毒隔离意识纳入考核中,并通过面试的方式体现出来;关注应聘人员的感染管理类相关知识,增强对其的岗前培训,考核就职人员能否能熟练掌握消毒隔离知识点、技巧。严惩医院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行为,对医院各工作区定期隔离、消毒、杀菌。组建感染管理控制监察小队,科学指导、监督医院的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定期在院内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工作,并将消毒隔离纳入年终考核,对于消毒隔离意识强的医护人员给予鼓励,以此促进医护人员强化自身的消毒隔离意识,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6]。
2.2 完善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各部门需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在各项诊疗护理工作中贯彻实施,以此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强化管理,注意医院内医疗器械类清洗,并检查其包装是否完整,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和消毒,实施专柜保存,专人发放。医护人员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规范,监测消毒质量需采用3M胶带、化学指示卡等。制定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标准,确保消毒液能得到合理使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需及时合理,每日更换鼻塞、鼻导管、氧气湿化瓶,剪刀、持物钳、听诊器和血压计均需每周消毒,并专物存放[7]。
2.3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定期对医师进行岗位培训,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入培训内容中,进而避免或者减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以此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开展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监测,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将细菌耐药性进行展示,以此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确保用药安全[8]。
2.4 规范使用医疗用品
规范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用品需归类放置,确保放置处干燥整洁,无菌物品不能直接放地上,利器盒需加盖。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指的是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纱布、医药纸盒、药水瓶、针管等,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均带有病菌,极具传染性,是疾病感染的主要源头。因此,医疗用品使用、处理不规范,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甚至污染医院整体环境。因此,医疗废物管理应专人负责,医疗垃圾需与生活垃圾分开堆放,感染性医疗废物需要专门堆放,特殊处理,并在堆放处设置警示标示,特别是废弃的针管、刀片和玻璃等需要放置在特殊的口袋内,废弃垃圾桶不能堆放太满,包装需严实,不能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医疗废弃物堆积时间需控制在24h内,并由专人全副武装后运走,销毁。接送医疗废弃物的人员需是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接受需做好登记、归类等工作。
2.5 重视手部卫生
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注意手部卫生,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手部消毒,触摸患者身体或者医疗器具的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进出医院需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医院的重要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新生儿室等需增加卫生设备,单独设立洗手池,并确保洗手池旁边无杂物,水龙头采取非手接触式,配制干手设备。医院的非医疗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对于不按照规定操作的工作人员,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另外,大部分医院都忽视了风险评估工作,对于特殊检查或者医疗手段,并未进行合理的感染风险评估,如内镜检查、手术操作等,并未成立患者感染风险的追踪评估,因此,难以掌握此类操作的感染数据,使其成为感染管理的空白。因此,医院需要建立感染风险评估系统,对高风险的侵入操作,进行规范,并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发生感染的情况,避免医患纠纷。
消毒隔离工作是防控感染的重要步骤,加之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因此,想要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就需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消毒隔离问题,帮你改积极给予各方面的指导,如医疗器具使用、归类存放等,再进行严格监督,就能实现院内感染控制。同时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并规范医疗操作行为,将无菌操作贯穿工作始终,再进行消毒隔离效果监测,加大严格监督力度,真正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护人员创造放心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