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商河县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 山东 济南 251600)
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临床不完全收集、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混合痔而在我院就诊的病人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混合痔是指发生在同一方面的齿线上下,且发生静脉曲张,并形成团块,并没有明显的分界,且外面与内部向链接。混合痔疾病特殊,在治疗中,容易发生直肠粘膜内脱垂情况[2-3]。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发生于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端发生移位等情况,如果仅发生黏膜脱出,临床则将其称之为不完全脱垂,如果发生直肠全层脱出,临床则将其称之为完全脱垂[4]。直肠前壁黏膜如果发生长时间脱垂情况,将会诱发与导致病人阴部神经损伤,并因此而诱发与引起肛门失禁、直肠出血、溃疡等情况。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情况后,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而我科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给予病人最佳的治疗,则采用分段悬吊结扎术治疗方案。为了调研此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于2019年度的1月至2020年度1月选择因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具体实施情况、结果分析,见如下分析与阐述。
1.1一般资料
自2019年度的1月至2020年度1月选择因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纳入病人数目为80例。参与本次调研病人中,性别为男者:41例、女者:39例,年龄跨度在35岁至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5.21岁。混合痔分期如下:Ⅱ期者共计21例、Ⅳ期者为28例、Ⅲ期者为31例。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一般资料上经软件处理差异显示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分段悬吊结扎术治疗方案,具体如下:(1)术前处理干预:手术治疗前,采取磷酸钠盐灌肠液对病人进行灌肠干预,同时进行肠道准备,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方式,麻醉满意后协助病人选择左侧卧位,对病人会阴位置实施常规消毒,在手术前的30分钟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干预。(2)手术方式:术中使用扩肛器扩充视野,在病人直肠前壁痔上动脉偏上的位置处,使用型号为2-0的可吸收型号线,贯穿病人肌层,并使用8字缝扎方式。在使用大弯止血钳,按照病人直肠纵轴夹住内痔,再使用钳夹经齿线上方的0.5厘米位置处开始,将内痔两侧黏膜位置,各留有0.5厘米左右于的黏膜。钳夹内痔位置在大弯止血钳下面,取电刀从病人痔位置齿线上方的0.5厘米位置处向上分离至2.5厘米左右,再用型号为3-0的可吸收线,基于保存基底组织上分两段贯穿与悬吊。将距离齿线的0.7厘米位置处作为进针的第一针,每一次的出针、进针均在距电切距离的两侧边缘各0.5厘米,深度约为0.5厘米位置处打结;将第一针上方的0.5厘米位置处作为第二针进针位置,贯穿宽度、深度于第一针相同;将第二针上方的0.5厘米位置处作为第二针进针位置,深度为1厘米,宽度为2厘米,第三针出针线和第一针所留线头进行打结。第二段悬吊,在紧靠此结扎点开始重复第一段悬吊步骤,手术治疗中,保存基底位置处的悬吊,实施肛垫重建,对痔中心动脉进行结扎,预防痔核脱落而诱发与引起出血的并发症。再使用型号为7号的丝线在钳下进行贯穿,并使用8字型进行结扎内痔位置,随后使用大弯止血钳贯穿结扎直肠前壁内脱垂黏膜。在取止血钳夹持外痔位置的皮肤,并使用剪刀制作大小为1.5cm×0.5cm呈放射状的切口,切口上端和齿线距离约为0.5厘米,将两侧皮缘牵拉开,将外痔组织剥离,同时切除。再进行皮缘修剪,保证病人肛门部分的皮肤平整。使用型号为3-0的可吸收线,在病人齿线下方的1厘米位置处,对准病人内括约肌下缘进行1针的贯穿缝扎,重建括约肌间沟,最后使用型号为1号的丝线,以间断缝合方式缝合下方的切口。(3)术后处理干预:手术结束后,病人应卧床休息,待到病人麻醉恢复后,协助病人进行半流质饮食,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协助病人服用润肠通便剂,同时足量、适当的以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式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从治疗结果方面进行统计。
1.4 评价标准:(1)治疗有效率:采用显著、显效方式表述,显著:说明病人与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有关症状显著改善,显效:说明病人与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有关症状改善。(2)总结住院时间。(3)术后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采取的数据均纳入SPSS25.0软件中进行处理,对于技术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治疗有效率
80例参与调研病人,治疗结果为显著者:61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19例,显著率为61/80(76.25%),显效率为19/80(23.75%)。
2.2住院时间
80例参与调研病人,统计病人住院时间,结果为3天至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51天。
2.3术后情况
2.3.1肛门疼痛情况
80例参与调研病人,术后结束后,有3例病人出现中度肛门疼痛感,发生率为3/80(3.75%),我科室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40mg的特耐针以静脉推注方式给予病人后有效缓解,剩余77例病人服用西乐葆进行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1片,病人并未发生肛门疼痛感。
2.3.2排便情况
80例参与调研病人,在手术结束后的1天至3天内,均排便,并未发生排便困难等情况,并未发生肛门功能障碍情况。
2.3.3肛缘水肿情况
80例参与调研病人,共有9例病人发生肛缘水肿,发生率为9/80(11.25%),经服用7天消痔散后肛缘水肿消退,无任何病人发生急性大出血、迟发性大出血情况。
2.3.4术后随访情况
80例参与调研病人,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其中发生外痔复发者共计2例、发生率为2/80(2.5%),其中发生内痔复发者共计1例、发生率为1/80(1.25%),80例病人并无任何病人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坠胀、肛门狭窄、黏膜外翻等情况,经门诊复诊结果证实,肛门外观平整,病人肛门收缩力均处于正常范围,并未发生肛管束带。
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混合痔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5]。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部肿物,同时可伴有肛门坠胀、异物感、疼痛,部分病人还伴有局部分泌物、瘙痒。混合痔疾病特殊,会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病人发生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情况[6-7]。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主要发生人群为经产妇,重度混合痔会导致上方直肠黏膜发生松弛、下垂情况,最初发生在人体直肠前壁[8]。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发生早期,如果得到早期治疗,可防止直肠黏膜环状下垂的发生。在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治疗中,分段悬吊结扎术为常用治疗方案。分段悬吊结扎术治疗中,会使用型号为3-0的可吸收线,进行Parks韧带、Treitz肌缝扎与固定,可实现支持肛垫的目的,进而达到重建肛垫目的。在手术治疗中,并未切除肛垫组织,而是采用固定肛垫组织,而且术中将病理性痔核切除,有利用所保留的内痔基底部,进行肛垫重建,并进行外痔切口缝合,最大程度的降低与改善因切除痔而诱发与导致的后遗症与疼痛感。手术治疗期间,将外痔组织切除后,经重建括约肌间沟,使病人术后肛周皮下的组织黏膜能够附和在纵肌位置,促使病人肛门部分的张力恢复,能够有效降低的痔疮复发。
分段悬吊结扎术治疗中,我们做出的分析,首先在进行痔上动脉区缝扎过程中,肛门部分病变位置会发生黏膜堆积情况,挡住操作者的视野,到时手术难以继续,在此步骤操作者则使用组织钳夹住松弛、成堆的黏膜,再将肛门镜退出到肛门外,再使用型号为7号线进行黏膜结扎,并将其送回至直肠,将长线留在病人肛门以外,再进行后续操作时,可轻轻拉拽线头,可利于查看、确定病人痔上面的动脉部分。对女性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病人,再进行痔上动脉区缝扎时,操作医生可使用右手食指将其插入至阴道进行探查,确定能够贯穿深度。
经本次研究结果证实:(1)80例参与调研病人,治疗结果为显著者:61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19例,显著率为61/80(76.25%),显效率为19/80(23.75%),说明分段悬吊结扎术可有效的治疗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2)80例病人并无任何病人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坠胀、肛门狭窄、黏膜外翻等情况,经门诊复诊结果证实,肛门外观平整,病人肛门收缩力均处于正常范围,并未发生肛管束带,说明分段悬吊结扎术实施效果优异。
综上所述,在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疾病治疗中,分段悬吊结扎术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治疗效果优异,且安全性高,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