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和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第三中学,福建三明 365599)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活动虽然也依然十分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却并不仅限于此,反而更为看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认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应该是以个人思考、表达为基础的,应该切实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成果,而非通过教师讲解直接将阅读结论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随之调整阅读教学形式,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表达,使其带着情感去阅读文本。下面,本文将具体展现如何才能逐步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本身的情感体会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生是否能够与文本形成情感共鸣,也就决定着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实现深度阅读。这就需要以情境为媒介导入阅读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顺利优化学生的语感,以便有效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下面几个方向来创设阅读情境。
创编课本剧是非常重要的情境创设方式之一,因为初中生需依照课本剧去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好的表演必然是学生的忘我投入。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分析将各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可操作性,有效创编课本剧,然后组织学生扮演相关角色,使其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据此创设阅读情境。
就如在《皇帝的新装》课文阅读活动中,虽然本班学生基本都能了解这一童话故事的讽刺性意味,明白作者创作这一故事是为了讽刺封建、专横的沙皇体制,但是如果从学生的个体认知来看,却很难实现深度阅读,因为学生从小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时代环境下,并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大臣、臣民拒绝说真话。于是,为了切实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我就以《皇帝的新装》课文为基础创编了课本剧,然后以透明的抓阄方式确定了各个角色的扮演者,
让学生自主排练课本剧。为此,我还与学生一同制作了多种表演道具,且为了增加表演的真实性,我还专门选择了一种肉色的布料为“皇帝”裁剪了简单的披风。在阅读课上,本班学生都非常期待观看课本剧,而参加表演活动的学生也在倾情演出,每个人都独具特色,非常鲜明地展现了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就可准确、快速地概括课文内容,而且也能精确分析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所以也确实让学生实现了自主阅读。
为了促使初中生在阅读课上实现自主思考,我们就要尽量引导学生代入个人思考。显然,虽然文学作品记录的是作家的真实经历、文学想象,但是有一些文本内容却能够展现出现实场景,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启迪,而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则应重视人文对话,以和谐、平等的自由沟通创设阅读情境,及时唤起学生的人生记忆,据此促使学生分析文本内涵,使其顺利实现自主阅读。
就如在《春》课文阅读活动中,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之情,每句话都非常鲜活,好似在我们的眼前勾勒出了春天的样子,情感非常充沛,能够让每一个读者沉浸其中。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之中,我就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让学生自由谈论个人对春天的印象。比如,有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代表着色彩、代表着温暖,更加代表着希望与生机。当看到学生们都进入情境中之后,我就让学生们认真阅读了《春》这篇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作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从本质上讲,构建有效阅读课堂的关键要素在于学生,而有效阅读活动的基本表现为:学生能够自主解构文本信息,可以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能从中受到思想启示,积累丰富的人生智慧。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则应组织问题探究活动,以问题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以探究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问题一直都被看成是思考、质疑的媒介,显然,阅读思考也是因为学生对文本信息存有疑问才发生的,但是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启思作用,便由教师决定。
就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我就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莎莉文老师因何缘故走到了海伦·凯勒的身边?在刚刚认识的时候,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因为哪件事情导致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之后,海伦·凯勒是如何对待莎莉文老师的?莎莉文老师为何会真正得到海伦·凯勒的认可与接纳,这体现了莎莉文老师具备怎样的优良品质?如果是你,面对海伦·凯勒这样的学生,你会如何做?你能理解为什么海伦·凯勒会将莎莉文老师看成是“再塑生命的人”吗?请说出你的看法……这些问题可以从不同维度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化,帮助学生深究课文主旨。因此,在问题的驱动下,本班学生则可顺利参与阅读探究活动。
又如在《老王》一课教学中,初中生基本不太了解那个特定的文革背景,在阅读中会存在障碍,这样就不能很好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为此,我让学生特别关注作品的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课堂围绕文眼设计了几个问题:从课文看,老王的不幸与杨绛并无多大关系,而且杨绛还一直关注帮助老王,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杨绛是老王最好的一个朋友,朋友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友好对待,杨绛显然做到了,为什么还会愧怍呢?而且几年过去了,这种愧怍在作者的内心,为什么郁积如此之久呢?杨绛对老王的愧怍,说白些也就是对老王的亏欠,杨绛到底亏欠了老王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平淡处、课文的矛盾处、课文的关键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脑力创作活动,每一个初中生所得出的阅读结论都不会完全一致,在解答阅读问题时,学生也会因为自身的思考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问题答案。那么,我们是否要引导学生形成一致结论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我们要尽量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确实实现自主阅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则要以问题为媒介组织小组合作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各个问题的答案,使其通过多元讨论形成阅读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阅读能力。
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出丰富的问题答案,使其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了阅读探究活动,使其共享阅读智慧,也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问题讨论中,组内每个成员都必须要表达个人观点,但是不可重复某一个阅读共识,而且要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最佳答案,归纳有效的阅读结论。
要想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那么我们也要随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表达,让学生自主分享阅读智慧,使其在阅读共享活动中再次产生新的阅读认识,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实现阅读探索。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课上组织阅读交流、问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思维碰撞活动中再次分析文本信息,使其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教学中,待各小组完成了组内讨论任务之后,我就组织了阅读交流活动,即各小组需轮流展现讨论结果,挨个解释各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各小组不必重复前一组的观点,有意识地展现本小组的个性化阅读结论,拓展阅读思路。如此,则可真正促使学生实现广泛合作,不少学生都因此受到了思想启迪。
既然要着重提升初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那么也必须要尽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因为“实践出真知”,学生需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便可组织丰富的拓展阅读活动,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组织拓展阅读的基本问题便是要找好拓展阅读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阅读相关文本。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则可以课文资源为基础来确定课外阅读的主题,依照某类文体、某位作者、某个题材整理同主题文本,据此组织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在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学生们都很想了解鲁达后来发生的事情,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去看有关鲁达的章节,了解鲁达的生平和结局。并以此为依托,设立“谁是水浒最牛英雄”主题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各式各样、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的特点,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次关于水浒英雄的主题阅读。
又如,学习了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有很多同学也很想了解有关湘西民风民俗的情况,我就以此为契机,以“走进湘西,感悟风俗”为主题,建议他们去看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阅读完之后,学生自然就大致明白了那个年代湘西民风民俗的情况。这样一来,初中生也能在拓展阅读活动中迁移自己的阅读经验,可以直接提高拓展阅读活动的效率水平,让学生积累自主阅读经验。
在《再塑生命的人》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本班有不少学生都对描写师生情的文本产生了阅读兴趣,所以我就以“走进名家典作,感受师生情谊”这个主题整理了拓展读物,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冰心的《我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体会其他文学家笔下的师生情谊。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相比较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内容都是自由的,初中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去选择拓展阅读对象,依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就更易于保护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阅读喜好,据此组织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拓展阅读任务,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各个单元中都推荐了国内外的经典名著,所以我会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文学著作,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另外,我也会帮助学生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希望学生可以爱上阅读。
竞赛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力,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阅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初中生都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述自己关于课外阅读故事的比赛,内容可以是书上的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这种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阅读征文比赛活动,活动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阅读征文竞赛,如《水浒传》读书征文比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征文比赛等,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自己命题。通过及时评比,大部分学生在比赛中获奖,学生不仅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而且更加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了。只有从学生自身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性[1-4]。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科学协调师生关系,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切实自主阅读,使其在有意义阅读活动中实现全面探索。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情境为媒,启发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问题探究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再组织丰富的课外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序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