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雯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初为人师,学校要求每一位新教师上一堂“亮相课”。根据进度,我要上的是苏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截取了教参、习题册以及网络资料中的“精彩内容”,自信满满地构建了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对于教学内容爱则释之,恶则弃之,只希望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文字体验过程。
毋庸置疑,这样的语文课必然是失败的,因为我脱离了语文课最基本的元素——文本。课后,师父与我细细分析了文本:《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现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并告诉我,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在备课时充分熟悉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定位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善用色彩的绘画大师,各处色彩的描写,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与秋之韵浑然地融合,同时与人们丰收的心理紧紧相系。同时,作者十分善于展现北大荒的动与静,每一处笔调都十分自然流畅。如何把这些感受一一带给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而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须通过自己独到而鲜活的阅读,激活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学习生成,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文本的美。
这次点拨,我才发现,眼前简单的教材并不简单,要想把它上好更是要花慢功夫。扎实文本是最基本的功课,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一堂语文课上得“有血有肉”。
2013年,我有幸在无锡现场听了于永正先生的一堂《我和祖父的园子》,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之间毫无芥蒂的互动,有趣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深深感染了我。回到学校,我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也在专家指导课上了一堂《我和祖父的园子》。因对于先生“《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小说,要把它当成小说来上”这句话印象颇深,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为思路,随文教学了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并在课堂最后拓展了以下这段文字: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游泳技能及自救能力的重任,而体育教师是促使游泳教学得以安全进行的执行者,也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必须在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展与普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高中、初中、小学中会游泳的体育教师队伍比例有较大差距,城镇体育教师队伍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教师游泳技能与游泳救助技能的培养力度,教育以及相关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师游泳技术教学能力、救生技术培训的力度,把游泳技术、救生技术作为体育老师教学的必备能力之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救生技术。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意在让学生体会,萧红写她的童年,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她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更是她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之后又拓展了萧红的生平,她写下这些美好的记忆,不仅仅是怀念,更是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我心感不易——终于把所有要讲的内容整合进了教案。可一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却并不如我预想,学生表情严肃,似乎总在思考,课堂上举起的手更是寥寥无几。他们似乎一边努力地理解着萧红的怀念与向往,一边还要努力消化小说的三要素。评课时,专家的点评一针见血——这堂课太庞杂了。是的,我的确充分熟悉了教材和教学内容,可我却脱离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我只是单纯地想把我的理解我的体会传递给学生,却没有考虑到学情。如此,教学便成了单向运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还是提出的问题,甚至于学生的应答,都认真考虑学情。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学。
2016年,我参加赛课,课题是《少年王冕》。为了贴合学情,我以复习为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王冕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时板书: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紧接着又问,作者是抓住哪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的?(辍学放牛、立志学画)随后小结道: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写事,作者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接下来便展开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在学习王冕的孝顺,母亲的无奈,雨后的荷花美景和王冕的勤勉时,我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多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这样能有扎实的教学效果。试上之后,我满怀期待,准备聆听孙特的解读与指导,谁知,孙特只问了我一句话:“你对这堂课的设想是什么?”我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我思考了文本,考虑了学生,却从没有想过对一堂课的设想。当时我以为的语文课,就是要按部就班地把字词句一一分析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理解感悟,学会运用,尚未对语文课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产生概念。这一句话如露入心,似醍醐灌顶,使我再一次对自己产生反思。
语文老师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活用教材。我重新梳理了教案,试图让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得到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句话的教学时,我先抓住“闷得慌”“快活些”这两个词假装道:“咦,王冕去学堂是闷得慌,去放牛反而快活些,看来王冕一点都不爱学习啊!”读过课文的学生肯定会反驳,我就让他们从文中找答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行动上都能看出王冕其实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这时用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再问学生,王冕的母亲知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她为什么还不让王冕去读书?这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无奈。而面对母亲的无奈,王冕这个十分爱学习的孩子却放弃了读书,充分体现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母亲的孝顺。读到这里,教师还要继续引领学生品嚼。试问学生,王冕在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学生能够知道王冕为了安慰母亲而假装轻松,不在乎去学堂。
此时,教师以《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来揭示这语气的背后,原来孝敬父母“色难”,而这最难的一点我们的王冕却做到了,可见他的孝顺非同寻常。紧接着,教师马上让学生读后面一句:“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让学生知道,王冕宽慰母亲,并不是只有空口白话,更提出了既照顾生活又可勤学上进的两全方法,拿出了实际行动,其孝顺之心,十分真诚!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从本来以为王冕不好学,到知道他好学,到知道他在爱读书和去放牛的两难选择中选择了孝顺,到知道他的孝顺非比寻常,到知道他的孝顺是拿出实际行动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王冕的勤学与孝顺,这就做到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当然,饱满的情感也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演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有言:“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师的情感通常会带动学生的情感,引领课堂的情感走向,因此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在教学“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这句时,我把母亲的话拆成了三个小小的叮嘱,以母亲的口吻一一叮嘱学生,学生根据幻灯片回答“是,娘。”在师生角色演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王冕内心对母亲的孝顺,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孙特的一句话,使我有了反思,有了进步,在教学设计上脱离了零碎的思考,学会宏观的驾驭,上起课来也更加笃定从容。
如何主动创造“关键教育事件”,更好、更快地获得专业成长。关键教育事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身为教师,绝不能被动地等待教育关键事件的来临,而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关键事件,更好、更快地促进自身发展。
1.丰富知识储备。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做好记录和随笔,加强知识储备是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苏辙道:“早年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日积月累,势必会有“质的飞跃”,届时对关键教育事件也更加敏感,认知更加明确。
2.多角度思考。听课时,一方面要介入“教师”的角色,充分利用听课记录,记录课堂上精彩的教学过程,包括精彩的学生发言以及教师机智的应对,教学环节的亮点或失误,同时将当时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下来,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效果分别如何,及时写下教学反思,更有利于发现“关键事件”;另一方面要介入“学生”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学习的情境中体会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是否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也易于发现“关键事件”并产生共鸣。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抓住教育事件的关键所在,以便创造“关键教育事件”,我们应该将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上去,同时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提炼,寻找相应的理论解决问题。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地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激励能扬起孩子生活的风帆。”美国教育学家雷思.赫奇告诉我们,“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需要来自父母和教师、朋友的激励。”当孩子面临一项任务,不知自己能否完成时,父母、教师如果激励他说“你能行”,他就会产生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则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学习效率差。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也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瀑布》一课时,当一个学生在读描写瀑布的声音一段文字时,下边的学生都评价她读得声音太小,我立刻说道:“她离瀑布还特别远呢,所以她听到的瀑布声小,不信,等她走近了再读效果就不一样了。”经我这么一说,学生们不再说了,而当我再次请这名同学读此段时她的声音自然就大了许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语,使课堂内总是勃勃有生机。我对学生的一切表现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如:读完课文后,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有:“读得真不错!你不愧是班里的朗读冠军!”“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这句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你虽然读得还比不上班里的冠军,可老师还要恭喜你,你读得超过了以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