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民,孔一霖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31)
上海市教育部门在全国率先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过程。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基本任务。各高校应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激发各门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之一,积极推动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这是第一次明确在官方文件中提到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并且还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要承担育人责任。
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是指教师通过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对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有助于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助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使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育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高校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他课程教育教学中,实现“传道”和“授业”“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高职高专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办学特色、职业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政元素,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思政资源渗透、贯穿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育人目标,进而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开发课程思政资源的关键是在于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契合点,并不是在已有资源上增加与课程体系无关的政策宣讲、道德说教、心灵鸡汤,而是要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内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育人目标,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搜集与课程和教学活动有关的思政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情境等对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和整合,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发课程思政资源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得到逐步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得到逐步强化,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能力逐步增强。
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隐蔽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塑造。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高度重视,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可见,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发挥与思政资源开发使用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缺乏具体规范,很多资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强调,要深入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中挖掘、从学科专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中挖掘、从学科专业的国际比较中挖掘、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挖掘。科学合理地开发使用课程思政资源,是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专业课程的厚度和温度,使专业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进一步增强,起到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更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关键。
学习过程是在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两种过程中交互进行的。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的过程》中指出,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经历埋头于问题解决的体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条件。信息化时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思政资源自行选择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辨精神。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和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五个方面。从高职高专院校属性来看,应特别强调“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各门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专业课程要从专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专业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国际比较,鼓励学生投身为国家奉献的实践中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教育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深刻理解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职业的敬畏,不断锤炼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好技能,用好技能,牢固树立起隐忍、持久的刻苦学习态度与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进取、攻坚克难的意志。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大学生提出了“要立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希望。要立志,更要实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大力挖掘专业领域学术领军和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勇于创新、顽强拼搏、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和掌握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产实习等,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课程资源原本只是各类教学材料的集合,唯有它被赋予了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之后,才会承起其特殊的育人价值。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的“向”指的就是政治方向;“行”指的是教育“育人”功能。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都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开发资源的根本导向,更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就是为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层皮”的问题,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苦练技能本领、锤炼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供给,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教学资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锚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原则,因此不同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目标都体现其服务对象的特殊规定性。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下的所有课程,都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在专业育人目标统领下,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相互协同,形成合力。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必须要以课程特点为依据,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发契合专业课程特点和价值引领的思政资源,为不同专业的学习者构建“分类分级”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体系。比如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常会遇到同一课程同一知识点或者不同课程相似知识点的情况,这些相同或相似知识点中承载的思政资源也趋于相同,往往会造成思政资源开发的重复工作。从课程本身独特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出发进行资源开发,就能减少资源的重复开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契合专业课程价值理念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涵养文化、锤炼品格。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贴近学生兴趣,把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和基本力量”。专业课教师身处教学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中的问题最熟悉;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资源开发需要依托课程的知识体系或教学体系,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用,这就决定了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主力军。要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出融合度更高、更具个性的课程思政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教育类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还要结合区域发展要求、行业发展要求、企业用人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地域性”资源、行业企业资源、岗位资源等,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