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进从脾肾论治儿童矮身材

2022-11-26 00:07何潇潇叶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江西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肾气健脾气血

★ 何潇潇 叶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

儿童矮身材,又称为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1]。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日益重视,身高问题目前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矮小症的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在诊与治方面均有一定难度。叶进教授擅长以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内分泌疾病,从事矮小症研究、诊治十余年,总结出以脾肾为中心的诊疗心得,以下为其辨证治疗思路。

1 病因病机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青春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均可导致儿童矮身材。中国古代医学无“矮小症”病名,众医家根据其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特点,多将其归为五迟、五软、疳证、胎怯虚劳等疾病的范围[2]。叶进教授对本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认为其病因不外乎先天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失宜。

1.1 肾之所主,生髓充骨

《医宗金鉴》有“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一说,《灵枢·天年》亦云:“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均提示儿童矮身材与先天不足密切相关。而《诸病源候论·数岁不能行候》中“骨是髓之所养,若禀生血气不足者,故髓不充强,故其骨不即成”及《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肾主骨”,则说明小儿生长发育与肾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五脏六腑之精,肾中精气为人体生长发育最初的依靠;精又化气,肾气充盈,上通于脑,可影响胎儿的形成和发育。特别是母亲的健康,若妊娠期间母病、母弱或用药不当,均能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而使小儿先天禀赋薄弱。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叶师将胎产及妊娠情况作为问诊重点之一,盖有此因。

1.2 脾主运化,灌四旁而荣四肢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四肢皆禀气于胃……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主运化,腐熟水谷,将之转化为水谷精微,经脾气之气化,进一步化为气血津液,并输布于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营养充实。因此,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均有赖于脾之水谷精微的输布与气血的供给。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曰:“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不荣肌肉故柴辟羸露。”小儿过食肥甘厚腻,此为“甘”;气液干涸,形体羸瘦,此为“干”,一为病因,一为病机,饮食太过或不及,损伤脾胃,即为“疳证”。近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疳证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因家庭经济水平的升高,家长对于小儿过于溺爱,妄投滋补之品,以致“饮食太过”正成为小儿疳证的主因。临床所见羸瘦小儿累于疳者,均为家长喂养不当,滋腻碍胃之物摄入过多而致“纳差”,饮食内停,积久成疳。

1.3 脾肾互赞,上下相资

《医宗必读》有云:“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母,金实水源,且土不凌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犯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3]脾之健运得于肾阳温煦蒸化,肾精又有赖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的充盛。脾肾互赞,相辅相成,肾精充足,筋强骨健,脾运强健,化生气血。肾精足则骨髓生,脾运健则气血荣,小儿生长发育则循序渐进,未有不足。反之,若肾精亏虚,肾气薄弱,骨失所养,骨髓生化乏源,或后天饮食失节致脾运失健,气血亏虚,脏腑失荣,则形体不充,人体生长缓慢。

1.4 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万全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论治总论》中提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此“三不足,二有余”乃小儿生理现象,亦为病理趋向[4]。小儿脾胃脆薄,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水谷精微需求量大,加之“幼小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脾胃负担随之加重,后天之荣养先天乏力,而至小儿形体短小嫩弱。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即为“肾常虚”,肾精、肾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小儿骨骼、脏器的形态发育及功能成熟。

2 立法选方用药

偏于肾虚者,阴阳失衡,症见身材矮小,常伴筋骨痿软,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常有父母近亲身材矮小或母亲孕期服药损伤胎元等病史,使患儿宫内便发育迟缓或为小于胎龄儿。偏于脾虚者,出现水谷不纳,体消瘦等症状[5]。《中藏经·生成论第三》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6]五脏一体,除了脾肾亏虚之证,矮小症也可见其他证型,但因脾肾为生长发育之根本,其余证型均可见脾肾亏虚之状,或因脾肾亏虚而起,故临床治疗也以补肾健脾为主,随证加减用药。

脾肾亏虚的患儿,多有家族性矮小病史,或因先天禀赋不足,为小于胎龄儿,加之后天脾胃失养,平素体弱多病,易疲思睡,肌肉松软。在临床跟诊时,叶师常嘱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五迟》云:“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说明加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乃是治疗五迟首选之方,但五迟与矮小症终有不同。叶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经方的基础上自拟助长方,具体方药为杜仲、牛膝、黄芪、太子参、炒苍术、陈皮、茯苓、山药。临床用药多以助长方为底,随证灵活加减。方中杜仲、牛膝联用,补肝肾、强筋骨。《雷公炮制药性解》曰杜仲“入肾经”。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提要》[7]有“乙以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幼科要略·总论》亦有“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之说。而李中梓言杜仲“虽温而不助火,沉下入肾,以苦坚之,以坚肾气,强壮筋骨”“黄芪太补而贵在运”的学术思想[8]。在方中加入苍术,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正合脾之习性[9]。而《本草崇原·本经上品》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可谓“健脾”之要药,以“运脾”以期“健脾”。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归心、脾、肾经,健脾宁心。而山药,《本草纲目》有言:“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治虚劳赢瘦,充五脏……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10]从此方配伍中可看出,叶师在治疗矮小症时以补肾健脾为主,肺、心、肝三脏也均有涉及,诸药相合,共奏健脾补虚、滋肾壮骨之效。

中医治疗讲究“因人制宜”和“因时制宜”,矮小症作为一个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观察病情并随病情变化而对药方进行加减。叶师总结道,对于不思饮食者,加焦山楂、焦六神曲、炒谷、麦芽醒脾助运;唇甲青紫、四肢不温者,加红花、桂枝温通经络;呃逆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炒枳壳健脾理气助运;盗汗甚者,加知母、黄柏养阴清热;呛咳时作、咯痰不爽者,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头项萎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补养肝肾;时时惊惕、夜卧不安者,加茯神、远志养心安神。

3 验案一则

薛某,男,7岁4月,2019年4月20日因身高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就诊。父亲身高165 cm,母亲身高153 cm,遗传身高165.5 cm。当时患儿身高115.5 cm,体重19.1 kg。诉自幼生长缓慢,矮于同龄人,儿为母亲第一胎第一产,孕期无不良事件发生,足月顺产,出生时患儿身长50 cm,体重2.9 kg,身体情况良好,出生后予混合喂养。患儿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平素纳少,挑食、食欲不振,寐尚可,大便一日一行,质干,动则易汗。舌淡红苔少,脉细。查骨龄约3岁,明显小于实际年龄。2019年5月7日入住江苏省中医院儿科行相关检查示:生化功能、甲功三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均未见异常,GH激发试验峰值为7.2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为73 g/mL。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部分缺乏);矮小症(脾肾两虚证)。治宜健脾益肾,处方:杜仲10 g,怀牛膝10 g,生黄芪15 g,太子参15 g,炒苍术10 g,陈皮6 g,茯苓10 g,淮山药15 g,炙黄精10 g,鸡内金6 g,神曲10 g,浮小麦20 g。14剂,日1剂,浓煎,分2次温服。

2019年5月24日二诊:同测量人在同时段、同仪器的情况下测量其身高增长约0.5 cm,纳食较前好转,仍挑食,体重增加约0.5 kg,服药期间未有外感疾病,寐安,运动后出汗减少,大便偏干,一日一行,舌红苔薄白,脉细。前方跟进,去炙黄精、鸡内金、神曲、浮小麦,加枸杞子10 g、麦冬10 g,予14剂续服。因患儿拒行刺四缝、捏脊等治疗,改嘱患儿夜间早睡,加强跳绳、摸高等运动。

2019年6月14日三诊:复测患儿身高117 cm,体重19.7 kg,纳食明显好转,寐安,大便质干转软,舌红苔少,脉细。原方去枸杞子、麦冬,加赤芍10 g、菟丝子10 g、炒鸡内金6 g,28剂续服,嘱3月后复诊。期间仍需加强锻炼及规律饮食、规律睡眠。

2019年10月7日四诊:患儿身高119.5 cm,体重20.6 kg,年生长率约为9.6 cm,查体未见第二性征发育,骨龄约3.5岁。

该病案中,患儿父母身高均较矮,患儿遗传身高也相应受损,为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予混合喂养,患儿自幼纳食不佳,挑食,久则生长缓慢,落后于同龄人。叶师主补脾益肾,兼养阴生津,益气固表,在补先后天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患儿自身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从而使身高出现追赶,缩小与平均身高的差距。

4 讨论

中医诊治儿童矮身材仍在起步阶段,对于此病,中医尚无明确定义,也无相应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临床治疗存在诸多难点。叶师研究此病十余年,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强调谨慎用药、定期监测和个性化治疗,其从脾肾论治矮小症的诊疗思路,充分体现了中医溯本求源、标本兼治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拓展和学习。

猜你喜欢
肾气健脾气血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脾虚可用三芽茶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