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俊(浙江:遂昌县教育研究室)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科学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小学科学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小学阶段还有部分学生无法通过理解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等,于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试图掌握这些知识。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抵触心理。因此,为了突破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重点着眼于科学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精神和操作能力,让实验教学成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观念、提升科学思维等的最常用方式。
科学实验教学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不利于科学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对科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没有配备开展科学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有的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配备不够,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部分教师有自己任教的学科,科学课是他们心中的副科,以导致科学实验基本不做,或只做少数的演示实验。一些学校的科学课虽然开设了实验,但是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来操作,实验前没有实验设计,实验结束后没有研讨,更没有与时俱进地去改进实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参与了实验的操作,却感受不到科学实验的乐趣,更不用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了。显然,不管是实验设备还是师资力量的配备,目前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也要想办法发挥小学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课前,教师要深入小学生当中,挖掘其生活中的素材,围绕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其认知特点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设计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班级交流环节中完善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注意要点。实验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交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全班研讨,共同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学生人人参与其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验兴趣密切关联,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导入情境、融入游戏或者插入故事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实验兴趣就容易被激发起来,同时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相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教学时,以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熟悉的形象导入,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在课堂学习中,通过环节一“悟空幻影”,来研究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和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通过环节二“悟空学本领”和环节三“棒打妖怪”来探索影子变化的三个要素之间是如何关联及相互作用的,并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环节四“孙悟空大战白骨精”则是巩固影子变化规律的运用。如下图: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活动也得以顺利完成。学生纷纷说,今天的实验和以往不一样,在游戏的环节中进行科学研究,今天的课有趣又能学得会。科学实验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切入点,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只有每个学生动手实验,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做实验的同时,掌握科学基本知识。《影子的秘密》的学习,学生将快乐融入科学实验过程中,从而有了更为深刻的实验体验。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科学实验教学更有效?一线的科学教师一直在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更能提高课堂活跃度,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调动其参与的愿望和动机,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突破“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课堂上如果只依靠模拟实验和阅读研讨,学生是很难掌握的。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演示等,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科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现在农村购买配套实验器材的小学生还是非常少的,而城里有很多学生有能力购买配套的实验器材。为实现人人动手实验的目标,我们鼓励农村学校周一到周五定时开放实验室。如,周二面向六年级学生,开放的实验是上周科学课和拓展课中的实验。参加的学生需向科学课代表报名,并写明所需的实验器材,经任课教师同意后,科学课代表和科学实验小助手会在空余的时候,给大家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对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表现进行评分,以确定其下次能否申请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开放实验室,能让部分在课堂上没有做完实验的学生把实验完整地做完,还可以让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再做一次,真正把小组实验推向人人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避免没有实践的背实验过程的学习。类似的还有走廊实验站、班级实验角等,放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器材,更方便学生随时开展实验、创新地设计一些实验等。家庭实验室主要是针对城里的学生和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学生,让他们根据学习需要采购一些实验器材,利用居家时间开展实验研究。他们可以做学校的实验、拓展性实验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安全的创新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好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往往比较单一,评价内容也比较局限,基本上是教师根据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也不利于教师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提升,更谈不上推动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科学创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创新评价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要求“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主体,真正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去。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分组合作,开展磁铁相关科学实验的合作探索。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成之后,由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综合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让小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而且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学生之间对互相合作、互相沟通的情况都最为了解,保证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调动,更能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细致分析和认真探索,避免了评价结果单一片面的情况,推动了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改进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素养为目的。同时,评价观念也应适当优化,既要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展现学生的潜能,进而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最终,依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科学实验的自信心,推动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2021年浙江省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中,实践应用能力测试采用实践操作形式,每校抽取10个参测学生,完成实践应用能力测试。每个考场安排2个监测员,每个监测员负责观察并记录5个学生的表现。这样的监测方式,使学校更加重视实验器材的配置,重视专职教师的配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县开始在学年教学质量评价中,加入了实践操作题。
随着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以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实验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