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小萍
(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800)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之一,一般好发于成年人、长期食用高脂饮食者、不食早餐者及肥胖人群,多见于女性患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被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结石,前者主要是胆囊结石排进胆总管,遗留于胆总管内[1-2]。临床对于胆结石患者一般予以手术治疗,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胆结石治疗工作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临床胆道外科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其效果要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手术出血量少以及操作便捷等优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深受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3]。但临床绝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受外界社会以及自身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常常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安及焦虑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因存在一定文化差异,缺乏对病症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认知,无法做到积极配合医疗人员工作,导致临床治疗工作难以开展,对疾病预后及手术治疗效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4-5]。故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如下。
胆结石患者对手术治疗普遍存在猜疑、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因过于担心手术病情预后,担心术后是否会出现各类意外情况[6]。腹腔镜手术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部分患者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尚未完全了解,仅限于了解微创治疗,但并不了解微创的实际含义以及作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较为成熟,但部分患者仍心存疑虑[7]。研究表明[8-9],患者术前产生猜疑、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认知了解程度具有一定联系,同时,患者术前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可对手术治疗带来相应的危害。故此,临床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与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与其详细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局限性与特殊性,为提高手术安全性,预防或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治疗中转开腹治疗是必要的[10]。告知其术后常见症状,如切口渗血、疼痛、呕吐等,告知其切口感染发生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消除或缓解其猜疑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担心以及疼痛感,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到被尊重感,以此获得患者信任[11]。
2.1 术前检查术前除指导患者进行生化分析以及血液分析、X线胸片以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前还需进行CT 检查或B 超检查,以此帮助主刀医生了解患者肝内胆管与肝总管有无癌变或胆道急性炎症、结石,若存在上述情况,应停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2-13]。研究发现[14],在术前予以胆结石患者胆胰管造影检查,不仅能够清晰观察到胆总管内有无结石,还可便于主刀医师了解胆道有无生理结构异变,以此预防或避免手术中损伤胆道。对于老年患者,还应当指导其进行血气分析与心肺功能检测,避免手术过程中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15]。
2.2 术前置管护理术前进行常规胃管放置,不仅能够预防胃部过度充盈,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与预防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6]。对于手术治疗时间过长的患者,应当置于尿管,以此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和预防膀胱充盈。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改善以及手术技术的逐渐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时间也随着缩短,同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尿道与胃肠道受损害的风险性。据临床研究证实[17-18],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功能训练,如平卧排便训练,可在术中不放置尿管与胃管,且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前提下,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以及呕吐与置管无明显差异。
卧位:因手术原因,患者麻醉药物排泄较慢,麻醉苏醒时间较迟,极易在昏睡时发生舌后坠,导致分泌物堵塞反射功能以及呼吸道,造成窒息或误吸,发生各种意外,如心肺骤停与吸入性肺炎等[21]。生命体征监测:予以常规心电监护,密切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指征,为避免患者发生CO2气腹,应当予以持续吸氧,以此促进CO2排出。输液护理:静脉给药时,主要用药顺序,控制药物滴速。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与颜色,并做好记录,对出现胆汁样或血性引流液需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饮食与营养:术后嘱患者禁食24h,术后1d 可进流质饮食,随着时间增加,可逐渐改为半流质与低脂普食,按照少量多餐原则进食,若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可适当延迟下次进食时间,于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1)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说明留置T 管的作用和优势、注意事项,向患者示范引流管如何护理,指导患者家属引流管的日常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依从性。(2)妥善固定:医护人员要对引流管进行牢固、可靠的固定,并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轻柔,从而防止导管出现受压、折叠、扭曲、脱落等情况。(3)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量的颜色、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当患者活动或站立时,要保证引流袋低于手术切口;当平卧时,要保证导管高度低于患者腋中线,从而防止出现胆汁的逆流感染。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在其活动时要随时注意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防止导管因受压、打折、扭曲等造成引流的不畅。 医护人员和家属要随着观察导管情况,确保连接处的紧固,并定期进行人工挤捏导管引流,从而确保引流的通畅。(4)拔管护理:“T”管的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深黄色,无结石、沉渣及絮状物。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日,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管通畅。此外还需要在X 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无梗阻,造影后检查完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日,将造影剂引流出,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腹痛、发热等情况,则在造影后2-3日即可拔管。拔管后引流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引流口即可自行封闭。拔管后一周内之内,注意有无发热,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腹痛情况等发生,如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等优势,逐渐被应用外科手术所应用,但由于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而言仍存在一定危险性。故临床需在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主刀医生开展相应治疗操作,术后对患者病情加以密切看护,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是加以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对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