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长熙
(桂林市平乐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24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作为儿科中常见呼吸道及肺部急性炎症疾病,主要致病原因即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与细菌、病毒不同,其作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小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强大,基于其特殊的结构在细胞膜受体中紧紧粘附,能够有效躲避吞噬细胞吞噬,不仅可获取营养充分,同时还可释放有害物质,直接损伤宿主细胞,难以有效清除,患儿同时伴有咽炎、肺炎、支气管炎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发生病情恶化,对患儿身体健康及成长发育均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措施丰富多样,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隔离以及相关药物对症治疗等。但如何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未形成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就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日后患儿更好地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下临床共可以检测到15 种支原体,其中肺炎、人型、生殖道及解脲4 种支原体对人体具有致病性。大量实验研究显示,导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即肺炎支原体感染[1]。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常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分布于纤毛上皮间,不侵入肺实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时经口、鼻喷出,被健康人吸入感染后可导致感染病,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对纤毛活动产生抑制,同时破坏上皮细胞,患儿临床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受累症状。有侯昌凤学者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致病性可能与机体对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过敏反应有关[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工作符合一般肺炎治疗原,需依据患儿实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到的治疗措施做以下介绍。
2.1 抗生素支原体病毒典型特点之一即无细胞壁,故采取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难以实现有效的治疗结果。李萍等[3]学者建议,针对支原体病毒无细胞壁的这一特点,治疗时建议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仍存在部分患儿对大环内酯类不敏感或敏感性较差,则可尝试选择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体液内药物浓度高,穿透细胞能力强,上述优势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对于患儿胃肠道的刺激,降低胃肠副作用发生率,对于患儿尚未完全成熟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在王雄等学者研究中[4],共选择7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治疗,病情明显缓解时间约7-9 天,用药约9-12 天即可基本控制病情。提示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用时少、见效快等优点,完全降低了给药频率,减轻患儿痛苦。但需注意,尽管各个患儿所患疾病相同,但其个人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若服用较多含量,患儿易出现多种不良情况,因此临床需根据患儿情况确定药物、药量、用药次数等,用药后密切关注用药反应,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2.1 免疫抑制剂邵洁芳学者[5]研究证实,机体自身免疫力水平越强,感染肺炎支原体可能性越低。目前,临床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在郑明纲学者研究中[6],为65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急性期患儿提供糖皮质激素或丙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患儿免疫炎症反应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疾病对机体的损伤。也可以叮嘱患儿家属在规定时间内带领患儿注射疫苗,其成分可在机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在小儿后期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病毒侵入时,疫苗形成的保护屏障能够有效地病毒抵御在外,直至其消失。但有研究人员对疫苗药物应用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接种疫苗可能对小儿自身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免疫系统混乱现象,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因此,采取疫苗注射预防疾病的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7]。
2.3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临床中需依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当部分患儿产生并发症时需及时采取介入治疗方案,该种介入治疗方案主要借助一些仪器完成。例如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进展至一定程度后,患儿支气管黏膜病变引发支气管黏液栓塞症状,临床表现出肺不张症状,此时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开展介入治疗,将其伸入到患儿病灶处,清除该部位粘液栓,降低堵塞发生概率。若在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仪器存在误差,则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因此,临床应正确规范地选用符合规定的仪器,正式使用前检好仪器质量,确保其处于正常应用状态,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步骤说明执行。胡姬婷等学者研究中[8],在84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早期提供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清晰地观察到肺部局部病变范围、程度等,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尽早控制病情持续进展,直接缩短了肺炎治疗时间,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2.4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若患儿连续7 天使用大环内酯药物后临床效果仍不佳,甚至病情加重状况、6 周后仍无效果,则将其定义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此时需考虑综合致病因素,分析支原体感染伴有多种细菌、病毒感染,重点分析治疗耐药性特点,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治疗期间患儿是否出现支原体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建议开展可行耐药菌实验,明确药物敏感性,通过层层分析病因科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加重患儿病情[9]。
2.4 中医治疗单纯中医治疗:在中医上,认为痰作为肺炎的病理产物,主要于肺部分布,堵塞呼吸道,导致气机不利、肺失宣降,致使患者临床表现出咳嗽、气喘等症状。治疗时坚持使用通腑法洗涤痰液,提倡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严格按照痰淤同治原则开展相关治疗工作,以期实现气顺喘平之功,恢复肺之宣降功能。刘玉萍学者研究中[10],选择了73 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给予化痰祛瘀药物治疗,具有疏通肺络、化痰消瘀、血和气顺功效,改善临床病症,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林坚学者研究中[11],给予54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清肺化痰通络法治疗,结果显示,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51/54),效果明显。中西医联合治疗:既往诸位学者研究显示,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降低疾病对患儿的伤害[12-14]。任剑锋学者文献中[15],于2016年选择了5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 例,采取阿奇霉素治疗)与研究组(25 例,联合加味五虎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88.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相关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提示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非典型肺炎疾病,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约10%-40%为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以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为主要特征,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临床需结合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家庭状况等实际条件科学选择治疗方案,开始治疗后密切关注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