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军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甘肃 岷县)
逆向思维是反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出奇制胜”的特点。“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打破思维定式,有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方面,逆向思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攻克难关,挖掘其潜能,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初中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概念类知识,教师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适时渗透类比推理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区分概念的技巧,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增强类比推理能力,为后续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保障[2]。
一些教师会选择通过对比的形式讲解易混淆知识的区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类比能力,而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部分学生难以按照教师的指导理清易混淆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在类推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学习方向。而部分教师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忽视了推理的重要性,仅仅让学生通过反复背记的形式来深化理解,导致其无法形成良好的类比推理意识,逆向思维能力难以提升。为加深初中生对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授课环节渗透类比推理意识,引领学生充分理解基础概念的来源,使之在逐步的类比推理过程中,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在收获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严密的知识体系,为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做好铺垫。
数学定理虽然与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通过讲解数学定理,更容易调动初中生的思维,可以挖掘其身上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使其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活动,细致解读数学定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难以在课上平衡习题训练时间和定理解读时间的比重,时常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盲目采取“题海战术”,甚至会应用“填鸭式”授课方法来解读数学定理,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活跃起来,无法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意识。为了培养初中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定理解读,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其喜欢的形式来展示定理,引导其进行逆向推理,时刻关注其学习反馈并随时调整授课节奏,以调动其思维活力。教师还要在细致解读定理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索逆向思维方法应用的可行性,给予其充足的研究时间,发掘其身上的潜能,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各类训练活动来渗透重难点知识,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延伸其思考范围,使之能够从多角度来审视问题,深化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意识,促进自我综合能力提升。
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控制好训练难度,导致部分初中生难以在活动中理解知识,不能提高逆向思维能力。有些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训练活动时,容易产生退却心理或依赖心理,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难题,不利于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思维训练的目标,严格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训练活动,使之能够在训练中提升思维敏捷性。教师还要在训练活动中加强教学引导,结合常见的数学题型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使之掌握逆向思维的运用技巧,深化重难点知识理解,为后续的知识学习积累宝贵的经验。
总之,具有普遍性、批判性、新颖性的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能够对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逆向思维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逆向思维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优秀的类推意识理解基础概念,有效扩大思考维度,攻克重难点知识难关,树立创新探索精神,不断刷新自我认知,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