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

2022-11-25 02:15张清清钱小兰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蚕桑丝绸文创

张清清 钱小兰

(湖州师范学院)

当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提升正在逐渐地增加,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对地方文化的宣扬和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一种宣扬和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中国是蚕桑产业的发源地,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蚕桑传统文化的产业由过去的辉煌变成现在的逐步萎缩。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和需求,对蚕桑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有利于传播国家文化,提高文化附加值,打造国家文化“名片”,从而促进国家文创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此作为国家的文创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一、蚕桑文化元素提炼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也得天独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表现形式,其通常是通过符号的样子来表达自己。貌似平凡无奇的小小符号本身,或许即是历史蓬勃发展的文化内涵的原始反映。因此,从蚕桑树本身的符号学来讨论蚕桑的内容就显得特别有用。人类符号整个系统里面有语言的以及非语言的两个种类的符号。而且意象作为一种显著的非语言符号,成为语言符号的一种主要形式,与此同时,也是远古人类在语言符号整个体系构造之前,反映现实生活情景以及情感流露的基本手段。[2]

(一)蚕图像符号

根据考古史料反映,关于内地养蚕的开始时期,能够探寻至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已度过了6000余载的漫长时间。古陶表层的各种蚕象符号成为蚕桑文化其中的主要要素甚至还有用陶土制作成蚕茧的做法(见图1)。华夏儿女对于蚕自身的景仰,通常反映于20个我国西部省份挖掘出的陶器以及黑陶文化里面,朝东方向是山东,朝东南方向则是江浙两省,朝北方向为浙、辽两省。[3]截止到现在,在不少地方均已遇见了蚕以及蚕婚姻所涉及的造型器物,比方说江苏境内的吴集美岩遗址挖掘得到的勾画蚕图案的一些黑陶;浙江境内余姚城内河姆渡一带挖掘的蚕碗;我国陕西境内西王村一带被挖掘出的晚阳韶文化陶器;我国河北境内正定南阳村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址被挖掘的蚕种;我国江西境内靖江城内出土的蚕、鹅等各种形陶:我国辽宁境内砂锅一带挖掘的蚕;于我国安阳小镇本地的许许多多位置被挖掘出的陶器均为非常显著的证据。关于前述陶器表层的蚕标记或者是不同样式的蚕或陶器形状的考古评判,能够联想到是新石器时代较晚阶段。从此反映出,在遥远的6000年之前,那时的原始人类已看到了更大数量的蚕食行为足迹,从最近位置细看了这一奇异生物,以至于渐渐沉浸于野生丝绸的优点且敬佩它。部分地方把它当做崇拜使用的物品,比方说蚕条纹或者是大概地勾勒的蚕图像,这是我国蚕文化历史的最起始开端。

图1 陶制蚕蛹

(二)桑的核心语言符号

河南省安阳市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桑树的相应象形文字是最具代表性的象形文字,均为桑树的真实新竹。甲骨文本身是一种形象的符号,但它已经成为一种意义相对有序和连贯的符号,因此它已经具备了语言的特点。(如图2)

图2 甲骨文“桑”“蚕”“丝”“帛”

与桑相关的语言符号出现晚于蚕形象符号。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代表作当中,《山海经》是众书当中最核心的经典,它反映了桑蚕文化的深刻含义。孟文通,袁贵仁均在过去全面探讨过《山海经》一书。其中的孟文通指出,该书为古巴人的名篇,《山海经》为古代时期蜀人的一个精品之作。后来的袁珂阐述道《山海经》是华夏儿女在战国早期阶段或厮杀里面完成著作的。这些人都指出,它反映了周围的环境和时代的形势。此观点所想阐述的是《山海经》的探讨是一种历史研究和非历史研究。

二、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

(一)国内研究状况

现在的阶段,从文创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的成熟度较低,主要可以提供的产品如下:

1.《神奇的蚕宝宝》

《神奇的蚕宝宝》作为我国首本将蚕文化和儿童故事融合的图画书,图书风格较为可爱,书中的主要内容有:小女孩格格的养蚕故事;蚕的六大秘密;中国古诗词中的蚕桑文化;以“蚕”“桑”为主题字的飞花令;养蚕小贴士。本书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管窥中国悠久灿烂的蚕桑文化。该书为孩子带来了较为愉悦的阅读体验,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的蚕桑文化的魅力。

2.《蚕织图》

《蚕织图》主要是我国古代记录养蚕生产的过程的图画,对桑树种植,养蚕,织蚕等生产行为进行记录(见图3)。在之后由于养蚕业的发展逐渐兴盛,《蚕织图》在南宋和清代时期到达了发展的顶峰,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其中的各种绘画都对养蚕这个行为进行了描绘。其中《蚕织图》所展现的景物以及生产生活场景,古代人民对田园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都被蕴含在其中。从宋代的《蚕织图》来看,主要是古朴典雅的风格,其中人物呈现出细长优美的体态。而发展到元代时,绘画的风格总体一致,但是其中展现出不同于宋代的欢快风格。丝绸色彩则较为鲜明,富有秋莹般的奇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学界一直具有高度评价的作品之一的《蚕织图》的就有清代的皇家织品,画中的人物的造型典雅,显现出沉稳安详之风,从其中能够一窥清朝时期中农阶层的生活情景。《蚕织图》从绘画方面来看,更为简易化,主要呈现的是农田情景。因为历史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播相关学说,《蚕织图》所涉及的文化传播基本要素通常是指:具体的内容实际,参与传播的人们,演变产出情况,传播用途功能等内容。其中《蚕织图》的组成部分有:蚕织意象,与蚕相关的诗,制作蚕桑的各种工艺,各种蚕桑风俗体现的文化特征等,反映出了古代时期在内地发展的蚕桑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当时的传播者(也就是画家)进行养蚕的基本为衙门官员,风流雅士以及宫内的画师。各种画家都胸怀着各自的观点以及经历背景,从而造成其绘画的内涵以及表现风格千差万别。关于蚕桑的自身进化以及繁衍生息,传播途径基本包括:从下向上,从上朝下以及和平流动等三种情况;在清朝时期的作品种类里,于《蚕织图》当中产生了部分扩展画作。自从宋朝以来,在东南亚区域产生了蚕桑文化圈。后来经过许多朝代的历史演变发展,蚕桑慢慢开始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圈,并且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宣传作用、政治作用和审美作用,文化发扬以及传播用途等。

图3 《蚕织图》

3.蚕丝业

在唐代,位于湖州地带的蚕桑相关丝绸制造业就已经非常有名,那时基本上是吴亚美丝绸以及官吏等大批宫内贵族。后来到了仁宗年间时期,阿亚拉·英古的一系列染红、淡红,好像马里一般,在那一时期被叫作是“靛蓝”,这是由于四川一带的蜀锦制品久负盛名,闻名华夏。由于宋顺南都的临近,丝绸织造核心区域也随即移位浙西地区的吴兴亚,吴康所产的“天鹅脂肪”丝绸等闻名遐迩产品,据历史记载,在京都文学著作里也存在相当的徽州制作理论。后从湖州一带丝绸制品的非物质文化相关的遗产名录里面发现,设计师通常能够在吴亚美丝绸刺绣,靛蓝绘画等旧有工艺里面感受灵感,并且把西方国家的油画,各种绘画技艺,民间工艺和当代美学艺术高度融合在一起,促成的雅美丝绸充满立体感,非常符合时尚个性化制作的口味。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世上各个国家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是如何发展的探讨早已开始,而且逐渐针对“关键性的无形文化财产”施以切实的安全维护。由于中华文化的影响,有许多和蚕桑有关的地区和亚洲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也逐渐地开始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但他们的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传统蚕桑文化文创产品,相关产品具有科技属性较高的特点[4]。针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人,也被叫做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人而言,他们分析指出文化创意产品行业的发展平台可以借鉴纪念品行业,以达到世界各国也愈加关注文化产品的挖掘的目的。但是,我们在挖掘盛行的桑蚕产品上步子却并不快。

三、蚕桑文化元素的创新开发途径

蚕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类,承载着发扬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传统蚕桑文化元素的挖掘,了解过程中发现,其本身缺乏文化创意。因此,当在发展的时候,受到了许多外界的影响。

深化地域认同—— 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简称文创产品,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物化表现硬件载体,是一种文化财富。[5]文创产品具有文化的特点、创意的特点、审美的特点和符号的特点。文化是代表古老传统的象征,文创是新生活的时尚创生,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围绕文化内涵。在现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的情境下,人们会购买一些文化艺术衍生物进行留念。提升文化传播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对蚕桑文化本身的再设计。在进行文化创意的时候,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保留蚕桑文化的传统的特色,提升其附加值属性,增强蚕桑文化载体的创新性,深入蚕桑文化的地域内涵。

湖州境内的蚕桑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遥远的4700年之前,位于湖州境内的钱山遗址一带挖掘出了大量丝带,丝线和丝绸等,成为全球最悠久的一类丝绸。[5]这里的丝绸凭借自身合理的桑树种植经验以及一流的丝绸制作手段,在大量的丝绸面料里面出类拔萃,而被各个统治者青睐,演变为宫廷御用的物品。但是,家蚕相关的民俗礼仪意识已经慢慢淡化,部分家蚕相关的民俗礼仪全都慢慢退出大众的生活。就长远而言,充满民族个性以及地域个性的桑蚕养殖必定慢慢消失殆尽。继承传统的蚕桑文化精华,让所有人发扬前辈一代代的智慧,将关于华夏文明以及华夏文化的亲切感以及赞同感大程度的进行提升。这就需要提升湖州蚕桑产业竞争力。

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用一种新的手段来将传统文化呈现在社会大众的眼前,激发大众心底的好奇与探究欲,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想要获得大部分民众的认同,得如同故宫文创一般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IP。

四、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要点

首先,目前市场上只有少数资料是关于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相关的内容和文化研究方面,相关的内容资源的系统化整理不够,应该要有计划地对蚕桑风俗进行主要的研究。对于科普类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利用之前所搜集好的相关的文化元素。

其次,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对于科普类的文创产品的开发并不多见,文创产业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许多现有的文化产品太过表面,没有注入深层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文创开发上价值体系不够高,应该将所要体现的文化价值与产品相互结合。还可以对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然后把所研究的蚕桑文化和其他的特殊的传统中国文化相互结合,做出特色的文创产品。文化可以通过将传统的蚕桑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结合而展现出来。文创产品是帮助中国传统蚕桑文化得到发展中的创新模式途径之一。这种模式不仅仅能将传统的蚕桑文化一一展现开来,而且可以为蚕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文创产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蚕桑文化的体现和经济效益的合理融合。

再次,可以将传统的蚕桑文化与现代所流行的文化重组、结合,提高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实用性。

最后,由于当下互联网的新媒体形势不断发展更新,网络短视频流量快速暴涨,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所要宣扬的蚕桑文化与当代的互联网主流媒体相互结合,提高蚕桑文化的曝光度,从多方面塑造蚕桑文化的特色,使其更立体、更多元化。

五、总结

中国是蚕丝文化的起源地,而除四大发明以外,最为世人称赞的就是丝绸文化,而丝绸文化又被称颂为第五大发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潮流文化应运而生,蚕桑文化便逐渐没落。目前,文创产品出现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表现载体。因此将蚕桑文化与文创产品的相互结合是一种传播的必要途径。既可以科普传统的蚕桑文化,又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视觉审美水平。因此,在设计与研究文创产品的时候,设计的人员应该要注重蚕桑文化,现代设计和时尚元素的融合,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的蚕桑科普类文创产品。

猜你喜欢
蚕桑丝绸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遥望“丝绸路”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