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年,朱有津,朱文娟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3)
伴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高校大学生对数码电子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传统获取知识的手段以纸质媒介为主,但进入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授课新时代后,数码电子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始在高校师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流行。高校内传统数码电子服务室提供打印、复印、装订和排版等基础业务,但随着电脑、笔记本、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推广,高校数码电子服务室的业务也逐渐扩展至数码硬件销售与维护,软件安装与调试,音箱、耳机和数据线等电子产品附件的销售。另外,数码照片的修正和翻印,电子音视频的剪辑和制作等与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喜闻乐见。
反观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发展和机制创新方面,仍然停留在校园公益性岗位、保洁、勤务和后勤杂务工作等方面,岗位科技含量低、可开发岗位空间小、薪资偏低及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不到位和创新协同育人功能不到位等特征突出明显[1]。
本文拟通过将高校勤工助学体系与数码电子服务活动实现有机融合,采用团队模拟创业项目的方式论证二者互相促进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改善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发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便利高校师生的目的。
勤工助学对于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非常重要,是学校课堂中难以体验到的经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很多学生都未能认识到勤工助学对于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勤工助学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怕别人认为自己的家境不好才会选择勤工助学。
高校对勤工助学制度没有及时地改进,一直是按以前的制度执行,难以跟进时代的变化,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勤工助学制度。高校的不重视,没有相关的宣传模式,导致学生对勤工助学认识不足,缺少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部分高校采用校内奖学金或国家社会助学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而通过勤工助学形式对学生资助的占比非常少,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投入资金明显不足。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勤工助学资助项目的有效实施,学生难以在勤工助学项目中得到发展。
虽然近些年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提高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资,但是与市面上的一些兼职工资相比还是比较低。学生利用相同的时间,通过家教或公司实习得到的工资,要高于学生在学校进行勤工助学得到的工资,这样就使得学生更加愿意选择在校外寻找工作。
学校设置的勤工助学的岗位过于单一,大学多都是体力型工作,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学习到知识,只是单纯地用时间换工资,难以吸引学生投入到勤工助学中。单一的勤工助学内容,不能实现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校园内现有的数码电子服务室现有4家,其经营主体目前均为社会从业人员,无学生参与。其中,2家以打字、复印、扫描和传真等业务为主,1家以摄影冲印和音视频剪辑制作为主要业务,还有1家主要以经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相关硬件配件和耳机、数据线等附件销售为主要业务。4家实体数码电子服务室普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区位布局位于学校行政办公楼地下室,距离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较远,便捷服务师生能力不足;二是由于服务的群体为近万名师生,在中午和下午高峰期排队现象较严重,耽误了师生更多课余时间;三是提供服务均为传统数码电子类服务,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质量无法完全保证;四是服务价格普遍偏高,如打印、复印、冲印、剪辑整理和硬件销售等价格普遍较高,服务与价格不对等。高校勤工助学模式数码电子服务室的创办及经营,可以很好地缓解以上弊端。
对该校2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和3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您认为影响当前学校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的选项中,有55.69%的师生选择“岗位少”,29.41%的师生选择“待遇低”,10.98%的师生选择“协同育人水平不高”。另外,3.92%的学生选择“其他”。说明当前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是受广大贫困家庭学生普遍欢迎的,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贫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负担,但是岗位待遇偏低。同时还说明当前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仍然偏少,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尤其是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资源。
225名被调查学生中,在“你愿意参加高校勤工助学数码电子服务室的原因是?”选项中,有43.56%的学生选择“岗位专业性较强”,32%的学生选择“岗位技术含量较高”,19.56%的学生选择“待遇较高”,4.89%的选择“其他”。说明高校勤工助学数码电子服务室的创办能够为有勤工助学意愿和能力的同学,提供专业和社会实践的良好契机。另外,近1/5的学生认为从事电子数码类勤工助学岗位的薪资待遇较传统岗位要高。
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电子文稿、期刊文献、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文件转换频繁,打印、复印、扫描和拍照等传统业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存在。而伴随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重点高校精品课程、云课堂、学习通、知网、学习强国等立体化和多元化互联网平台陆续开放,仅需要一部电子数码产品便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和研讨[2]。当前校园内数码电子产品的消费中往往存在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和诱导消费等现象,建立勤工助学数码电子服务室,可以结合校园内消费者购买力、消费动机和目的,给予中肯的购买意见和建议,提供合适的电子产品或者升级服务,有效扼制校园贷、高消费和电子产品性能不匹配等消费乱象,满足师生现实需求。
笔者组织了新疆工程学院5名安全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工程和电气工程专业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建立了模拟实践训练团队,与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后勤处、团委、招就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进行联系,协调创业训练中心空闲房间1处,在各专业教师的辅导下进行了勤工助学数码电子服务室的模拟创办及运营。利用10天时间,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创业适应性训练。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为期3天,主要实践内容为深入师生中开展问卷及摸底调查,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拟申请财务、税务登记和规章制度建立,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第二阶段为试运营阶段,为期5天,利用学生资助中心,后勤处提供的电脑、一体机和装订机进行数码电子服务室的传统业务开展及运营,并对拟增加的音视频剪辑,数码照相及冲印,电子周边产品零售,电脑硬件和软件更新、升级和电脑、智能手机等成套设备配置推荐和销售等5项业务进行模型设计,以达到传统业务和新业务齐头并进的效果;第三阶段为创新阶段,为期2天,利用网络互连的优势,采用网上云空间、微商城和公众号的方式,对数码电子服务室的业务进行线上模拟拓展实训,主要开展了网上实名制预约排版、打印、上门安装更新电脑软硬件(固体硬盘、显卡、系统软件和杀毒软件等)和电子数码产品咨询和推荐等服务,2天在线业务预约及个性化数码产品咨询共计40余件,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不同专业学生立足各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了创业训练[3]。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了成本、受益核算和分析报告及税务登记的实训,物流专业学生开展了有偿性勤工助学数码电子产品的上门服务和线上物流配送实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数码电子产品个性化服务和配置咨询、网上云空间、微商城和公众号推广等方面的实训,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了规章制度的拟定和风险评估的实训,参与实训的各勤工助学岗学生表示收获颇丰,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高校勤工助学数码电子服务室的创办,对于拓展校内社会实践岗位和提高勤工助学岗位薪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会同学校宣传、学工、财务、科研、后勤和团委等部门,积极探索并挖掘适应当代大学生时代特征的勤工助学电子数码行业校内服务岗位,并对有参与意向的同学给予指导、培训和相关资助政策扶持[4]。
按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时间限制等要求,预计可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0个左右。经营规模如按照同时开展传统业务和上述5项新兴业务及线上服务考虑,占地面积应当按照不小于80平方米计,经营实体的选址优先考虑便利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距离教学和生活区不宜太远的地方。
首先,要调动在校学生参与积极性,考虑高校学生专业、技术特长,并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优点,利用好在校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服务部的创办和运营宜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利用传统业务目前仍具有较大需求的优势,前期投入较小成本,并积累资本用于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不宜“大干快上”并一次性全面铺开所有经营业务;再次,要考虑经营实体勤工助学的性质,在“工”“读”为基本要素和资助育人功能不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让利于贫困生”并为广大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最后,可以商讨以学校声誉为担保,引进华为、戴尔、联想等品牌数码产品供应商,以服务部为中间平台,并充分发挥网络联通一切的优势,创新高校数码电子服务行业经营模式。
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为主,选派专业教师加强对各岗位学生的专业技术指导,并积极开展安全、财务、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在人员的选派上优先考虑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参与,坚决杜绝那些有“等靠要”和得过且过思想的学生加入。
加强数码电子行业安全意识培训,如打印、复印等传统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涉密、涉敏、涉暴、涉恐、涉毒和涉黄等材料的传播风险,对于民族地区“三非”物品的复印、刻录等要加强甄别,做好防范和化解工作。对于网上云平台、微商城的业务,应坚持网络实名制注册机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做到警钟长鸣,警惕常在[5]。
高校勤工助学模式数码电子服务室的创办,实现了勤工助学改革试点的新特点,即:技术含量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待遇报酬相对较高。既能锻炼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又能综合利用其所学专业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心理、性格特征,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更多依赖互联网。将个性化数码电子产品服务与勤工助学体系相结合,进行大学生资助的创新探讨,既有助于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庭负担,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服务能力,又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一对一数码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