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与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减重是治疗NAFLD最主要的方法,其中以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NAFLD的基石,但患者一般依从性较差;药物减重存在不少不良反应,而代谢外科手术虽然减重效果较好,但创伤较大、费用较高;近年来,内镜减重逐步应用于NAFLD的治疗。本期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承富教授撰写《内镜减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与挑战》一文,就不同内镜减重方法治疗NAFLD的进展与挑战作一述评,欢迎阅读!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气时间延长及肠鸣音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可高达17%~20%,尤其以肠道手术后更为常见。术后肠梗阻症状通常持续2~4 d,有时甚至会长达7 d以上,部分患者(尤其是经肠吻合后的患者)肠梗阻时间会显著延长,肠梗阻治疗周期长、恢复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且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增加。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在常规腹部外科手术后治疗的基础上减轻胃肠负担(如禁食及使用鼻胃管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少,因此理想术后肠梗阻造模方式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摩擦小肠来建立术后肠梗阻模型,但其与临床实际情况尚有差距,因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倩等研究了不同造模方法对SD大鼠术后胃肠动力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旨在建立操作便捷、能真实模拟临床腹部手术术后肠梗阻且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肠道炎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上皮屏障缺陷、免疫反应失调、环境因素等。近年来,低可发酵寡聚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FODMAP)饮食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FODMAP是指人体难吸收的一些短链碳水化合物,这些短链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不容易被吸收,但在结肠中却高度发酵而产气,进而导致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加剧。研究证实,低FODMAP饮食能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然而,关于低FODMAP饮食是否与UC大鼠促炎因子表达相关,目前国内尚鲜见文献报道。为此,浙江医院陈燕等拟探讨低FODMAP饮食对UC大鼠TNF-α和IL-17表达的影响。
本期还刊登了其他文章,欢迎阅读!
所有文章均可登录本刊官网(www.zjyxzzs.com)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