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静
(永登县幼儿园,甘肃 永登)
区域活动是幼儿开展自主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吸引幼儿主动阅读,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启发和指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区域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阅读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创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的阅读行为。
首先,教师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创建。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较快、主要依靠行动发展认识、情绪波动较大、喜欢模仿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亲和、舒适、愉悦的原则创建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的同时,投放毛绒玩具、小沙发等,让幼儿能够舒服、自由地享受阅读,同时也能自由取放书籍,自由地与同伴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其次,教师要重视规则环境的创建。为保证幼儿有序参与区域活动,展开有效阅读,教师应利用区域空间制订相应的阅读规则,如轻拿轻放、爱护图书、小声交流、轻轻送回家等,并设计生动、形象的“取书—阅读—归还”图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主动遵守规则,完成自主阅读。
主题阅读活动是在区域环境内组织幼儿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在主题阅读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了解幼儿的偏好,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明确阅读主题,并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然后,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阅读问题,其中包括分析性提问、假设性提问、想象性提问等,作为启发幼儿阅读思考、推动活动进行的线索。最后,教师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幼儿的阅读需求,并针对幼儿的阅读兴趣不断优化区域活动。
例如,我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户外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表演,这样幼儿就能够切身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和阅读的有益之处。
在小班幼儿阅读中,教师的介入和干预是必要且重要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自主阅读机会,并认真观察寻找介入的契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启发,指导幼儿阅读方法,提高幼儿的阅读效果。
例如,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绘本《大西瓜》。故事主要情节是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遇到的困难,教师针对幼儿阅读进行及时的介入和指导。首先,指导幼儿观察并理解绘本。教师指导幼儿观看画面,并及时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你从哪里看出狐狸要吃小老鼠?小老鼠面对狐狸是怎样的表现?这样可以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其次,理解绘本中的符号。这个故事画面中有一些符号,如狐狸摔跤后,画面上出现了小星星和螺旋形的线条,分别表示“眼冒金星”和“头晕眼花”。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符号,帮助他们建立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提高阅读兴趣和技能。再次,鼓励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会对“小老鼠能不能过河”“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老鼠?这样既可以引导幼儿继续发现故事,也能够鼓励幼儿融入自己的想象,丰富阅读体验。最后,交流阅读体验。教师在完成故事阅读后鼓励幼儿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内容和情感。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想促使小班幼儿展开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通过评价和分析,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切实解决幼儿在阅读习惯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更好地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使区域中幼儿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具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例如,为指导幼儿语言发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教师设计了阅读活动——阅读绘本《小鸡过河》。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绘本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掌握“宽宽的”“窄窄的”等词组;通过互动交流,促使幼儿巩固阅读积累,强化阅读体验。在幼儿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进行了评价与反思:这是一次集体阅读活动,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区域氛围内,教师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通过角色进行体验,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认真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