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5 03:2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旅游评价

邓 君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理念提出后,“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升高职学生道德品行、职业精神、综合素养的重要着力点,这也促进了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创新。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1]

过去几年里已有学者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与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出发,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与有效的教学过程实施,重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律与政策观念,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旅游实践工作,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之一,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法律知识基础,形成与之对应的技能水平。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更要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并能用法律知识解决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脉络、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为其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根据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订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包括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两个部分,因此从两个方面制订知识目标。通过旅游政策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党的十九大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主要内容。通过旅游法规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序言和总纲的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效力与程序,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国策、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使学生掌握合同、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旅游交通管理、旅游者出入境管理、消费者权益、旅游资源保护等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具备运用《宪法》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领会我国近期相关旅游政策内涵;能够运用我国近期的相关政策来指导旅游实践工作;能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坚持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在学习中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初步形成旅游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精神,勇挑旅游振兴的时代重任。引导学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培养学生“四感”“四信”“三会”“三观”。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旅游政策与法规”具备课证融通的课程性质,课程中应根据高职特色与行业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主要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同时结合文旅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导游资格及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大纲》,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符合职业要求的课程体系,更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2]。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课程思政。

(一)教学内容选取中充分体现课程思政

高职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以项目或者任务为主线,使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可操作的业务训练,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任务化、实践化”。同时根据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将课程的10个章节内容凝练成5个项目,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与法律法规知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文明旅游规范和文明旅游引导、旅游安全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理。这5个项目内容选取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中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与意识,培养学生坚定不移落实相关政策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能力,着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与教学设计并不是割裂的两条平行线,而是有机交融的共同体[3]。在构建上述5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在确保达到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多维度融入其中,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政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来展开,以达到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并起到良好的成效。

项目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学习任务有:《宪法》基本知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旅。主要课程思政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精神,勇挑旅游振兴的时代重任。

项目二:政策与法律法规知识。主要学习任务有:旅游主要方针政策、合同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落实旅游方针政策观念与意识,自觉落实依法治旅的相关措施。培养学生合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树立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运用所学知识今后在接待游客时为游客提供法律帮助。在入出境法律制度中巩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培养学生“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信念。

项目三: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学习任务有:旅行社经营法律制度,住宿、娱乐法律制度,景区法律制度,旅游交通法律制度。课程思政内容:在疫情背景下,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旅游法对旅行社经营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加强疫情防护意识,按文旅部要求提升旅游饭店接待技能和服务质量水平。坚定不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要求。

项目四:文明旅游规范和文明旅游引导。主要学习任务有:导游人员法律制度,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规范,旅游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的规定。主要课程思政内容:在带团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法律观念,保护自己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提供高质量服务赢得游客认可”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旅游意识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引导学生争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间外交大使。

项目五:旅游安全管理与突发事件。主要学习任务有:旅游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保险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主要课程思政内容: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风险防控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保险意识,在旅游活动中为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险。使学生养成团结友爱的好品德,尽量避免产生旅游纠纷。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旅游消费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学生树立侵权责任意识,运用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知识来保护游客和自己的合法利益。

5个项目的学习以项目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核心,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坚定不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引入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故事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体验式、互助式、启发式、反思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建立起一套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上注重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一看一课堂一练习”(看微课、进行好课堂教学、加强课后习题与训练)的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在不同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思政育人方式,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一是案例引入法。例如,在合同法教学单元针对合同的效力、可撤销、效力待定这三者应如何区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签订的合同有效吗”这个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的回答问题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学生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合同法知识运用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旅游合同法对生活及旅游的指导原则。课程中充分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元素,引导学生更加坚定不移落实合同法,增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的意识。二是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旅行社的设立条件和申报程序这个教学单元,全班同学每五人一组,讨论设立旅行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撰写申报资料,申报流程是什么,并在课后调研附近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各个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与调研情况形成一份实训成果——完成一家虚拟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申报。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旅行社设立条件与申报程序,能学习致用。三是游戏教学法。例如,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法律知识中,列出9种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等),班级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代表的自然保护区所属的保护类型、面积及保护的意义。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扮演所保护的动、植物的形象,演示如何才能加强对大自然的保护。在游戏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知识,志愿参加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是故事讲述法。例如,在文物保护法中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点,给学生讲述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针对展品中一件一级馆藏文物,编号0001号的展品,讲述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这件展品是一件绞刑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这座绞刑架上英勇就义。通过故事讲述了李大钊为革命始终坚持“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的共产主义信仰。通过故事告诉学生有机会瞻仰这件文物时要告诉永远38岁的李大钊先生,他为之奋斗的红色中国,在今天有多么了不起[4]。通过故事让学生牢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人物,都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讲好红色故事,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精神。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使法律教育有机融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以及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多种活动,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学以致用,解决旅游活动中的问题。

五、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是反思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起到导向作用。本课程在教学评价中贯穿“三全育人”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技能背后的价值意蕴,明白“学什么”与“为什么学”和“学来做什么”的终极意义[5],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和价值遵循就是“三全育人”。

根据课程特点与思政教学目标建立“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课堂评价、网络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形式,形成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他们分别对所学教学内容进行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通过这些评价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本课程运用智慧职教、学习通等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跨时空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增强学习频率。因此,网络评价也是本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线平台记录了学生学习情况和师生交互过程。通过平台的信息,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相应的辅导并提供线上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实训实践活动丰富。在实践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包括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他们分别针对该课程在第二课堂开展的教学环节给出评价。此评价环节中积极让旅游企业参与,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引入企业评价,学生学有所用,企业也能发现人才。

通过“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评价,建立教学评价“问题清单”,真实反馈教学成效。通过“问题清单”,教师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好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由此,以学生的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形成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动态评价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善于教学反思,找准课程的“难”“虚”“浅”,着眼“点(课程)、线(专业)、面(专业群)、体(产业链)”,重构教学内容,锤炼核心技能,立足实际学情,把握重点难点,优选教学教法,靶向突破提升。产教学做联动,打造覆盖专任教师、思政辅导员、思政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全维度、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深入行业、深入历史,挖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推进相关配套教案、教学资源的编制,增补课程思政内容,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形成全套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激发全体教师挖掘所授课程思政元素的动力、活力和创新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通过教学评价,反思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落地点,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督促教师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强化育人意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逐渐形成“点(课程)、线(专业)、面(专业群)、体(产业链)”改革,将思想引领和专业提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受益、在课堂中成长,通过课堂夯实育人基础。

六、 结语

“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时代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要将课程思政元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中,要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与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动态评价,在教学中始终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与意识,以及坚定不移落实相关政策,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的意识,着重树立学生正解的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落脚点,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旅游评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旅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