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幸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因此,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培育与动漫行业、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满足动漫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使其完成转型升级,向着新方向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近年来动漫专业的人才就业压力相对增加的情况下,使学生学有所得,更为合理地完成职业规划,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职动漫专业教学特点十分鲜明,重点集中在实践教学占比大、专业技术要求高、教学创新需求多三个方面。
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约在1∶2左右,由于实践教学占比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保障学生在了解产业发展动态,认识行业本质的前提下,掌握动漫产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各项技能。动漫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多,涉及影视、游戏、建筑、制造等领域,因此,动漫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未来就业。
高职动漫专业除动漫技法与角色造型设计等主干课程外,还包含与各行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形成了以信息工具为教学主导的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Flash、PR之类的专业软件,还有钉钉、QQ等教学软件与办公软件的使用。由于教学实践中要求进行二维(如Retas Pro、USAnimation)、三维(3D Max、Maya)方面的设计,与四维(如Navisworks)方面仿真、可视化模拟,以及VR虚拟场景操作等,因而,教师需要掌握各类软件工具,并对其中的各项功能进行熟练应用,尤其在部分设计中要开发与挖掘新功能。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根本推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创意”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师教学时,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研发设计新颖的课件,而学生在实践时则需要根据自身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创造新的形象与场景。再如,在素描、速写、色彩、动漫技法等专业课程中,教学主体要根据现实中的模特与参照物进行创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教案研发、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造等已经成为动漫专业教学中的基本特色。
虽然高职动漫专业教学特点十分鲜明,但是会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出现质量提升难的情况。客观因素主要是市场规律影响,在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业升级、行业分工、职业内容的变化,均会改变动漫产品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设置。主观因素主要有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本文仅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三个主观层面做出分析。
高职动漫专业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以就业为导向,然而,由于动漫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与辅助课程内容较多,容易出现总目标定位清晰可见,分层目标模糊不明确的情况。例如,某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总目标,将重点放在“对满足社会需求,适用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培育”上。要求学生“掌握动漫设计与制作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及最新技术”。强调“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培育与动漫设计及制作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等。虽然从整体上看,突出了就业导向、应用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培育,但是,在实际的分层目标定位方面,仍然趋向“动漫通才”的培育,未能较好地区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同类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课程选择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动漫专业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多,其中有各种类型的设计师与场景规划师等,此时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与职业对口情况预设相关教学目标。以动画师为例,在二维动画制作方面,通常将此类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手绘能力上,并要求对Flash软件进行熟练应用等。与之相比,在三维动画制作方面,同样是动画师人才的培育,在教学目标定位时,要求突出对Pose设计能力节奏感的培育与对三维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等[1]。所以,当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时,容易出现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大等现象。
动漫专业教学中涉及多种课程,各种课程之间既有独立的专业性特征,也存在密切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性并不等于以拼凑方式硬拉在一起。可是,在部分高职院校制订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会由专业教师开展院校调研后设计课程体系。然而为了节省时间,部分调研教师会选择不严谨的调研方法,从而给后续的课程体系设计埋下了诸多隐患。
高职院校拨付的调研经费如若有限,只能缩小调研规模。在调研规模小、数据少、调研过程相对不严谨的情况下,其调研结果与大规模调研下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存在东拼西凑的情况,而非在严格的调研与逻辑论证下进行的精准选择。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只注重课程本身的合理性,而不对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做进一步分析,容易出现课程体系设计高端,却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距离的现象。例如,某高职院校根据动漫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入了VR课程、3D打印课程等。虽然此类技术属于前端技术,也与动漫专业中的游戏课程、产品应用相关联,可是从整个市场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情况看,与此类课程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相对狭窄,学生在加强此类课程学习后,一方面会面临就业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则会因为此类技术市场应用范围狭窄,而造成职业规划不合理。所以,从整体上看,课程体系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动漫专业教学质量。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时,必须包括对象与方法两大要素,而且在教学对象确定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进一步讲,自从近代哲学家笛卡尔与培根发表《谈谈方法》与《工具论》以来,各类课程教学中均增加了对方法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发具有工具属性的方法,使其中的“工具理性”获得有效发挥,在事半功倍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中主要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容易忽略对课程教学对象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发明新理念、创造新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也较难实现基本的“因材施教”。[2]
如在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中实施“互联网+”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内创新了多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法。深入一步看,重点却集中在“线上+线下”教学上,并没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捕捉以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没有利用数据库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等,制定能够动态跟踪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管理方案,仅仅是围绕“互联网+”的理念,开展软件教学而已。由此可见,当教学方法匹配度不高、适用性不强时,即使是创造性的新方法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并阻碍动漫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于高职动漫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集中在教学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3],而且教学目标以能力培育为主,课程体系设计时涉及多门课程,课程教学方法趋于多元化实践。因此,在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备有针对性的基本思路,首先立足能力本位,尽可能使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容趋于一致。然后,结合多门课程的应用情况,依托项目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课程体系下,还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定适配性较高的教学评价方案。如此,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措施,较好地提升高职动漫专业教学质量。
建议在就业导向、应用能力培养的总目标下,以目标定位为导向,立足能力本位优化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当前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中的人才培育中,形成了以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态度为主线的人才结构模式,此时,应该围绕三项主要内容进行课程优化:一是在知识结构方面,尽可能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关联起来,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梳理,使学生能够在分层化的课程体系中,由宏观到微观逐层理解动漫专业课程。二是在专业技能方面,已有明确的综合素质培育目标,此时应结合实际的动漫专业教学课程选择,对应设置不同的分层目标。例如,某课程具有实践教学占比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这种特点突出软件教学的突出地位,并根据动漫设计中的2D软件、3D软件、网页软件、后期特效制作软件等,设置与软件教学匹配的分层目标[4]。尤其应该从合作企业的具体岗位与职能出发,设置更加细致的目标。三是在职业态度方面,应该增强创新精神培育,围绕动漫专业教学创新需求多的基本特点,突出创新要求,确保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均按照创新能力培育方向实践。除此之外,应该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统一起来,应用项目教学使课程体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首先,近年来,在工业化改革与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动漫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动漫行业企业增强了动漫产品研发设计,推动了动漫产品的商业化运营,由此提高了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带动了动漫专业教学向高质量方向的发展。而且,在校企合作模式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企业中的项目实践方法逐渐在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中获得了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吸收前期实践经验,依托项目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与普通高校动漫专业在教育目标方面存在差异,专业化要求较高,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应用型人才培育角度出发,结合专业能力本位与就业导向,对其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综合培育,以此实现增强动漫专业教学质量的目标。
第三,动漫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法已经十分成熟,动漫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需求越来越明确,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使项目教学在培育职业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操作如下:一是从企业视角切入,从项目孵化的角度先开展项目立项与策划及评估,再开展孵化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二是从创业与就业的角度,积极培训各种不同岗位对口技能,此时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解与教师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际的企业项目案例,使学生逐渐掌握项目要点,并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收尾积累项目管理经验。三是激励学生开创工作室,应用所学知识尝试市场化的项目操作,探索适用于各类项目的实践模式等。[5]
首先,建议根据当前“线上+线下”的基本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例如,按照知识模块、技能模块、态度模块设置后,采用“大模块+小模块”的基本思路,在每个模块下再细分出若干模块[6]。如此,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根据常规的课程教学,点击相关模块进行复习。同时也能够在平台上的公共板块中,根据设计思维、表现能力、创意开发等,参考教师提供的动漫产品设计流程、不同动漫产品类型的表现能力与表现方式(如夸张、变形、抽象、透视、置换、想象、拟人等),以及脑洞大开的创新开发展示项目等,完善教学内容。
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板块,设置对应的评价方案,进而在常规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方式下,增加适用于具体教学内容的专项评价方案等。具体而言,在理论教学部分,应采用常规的知识考核方式开展评价。在实践教学部分,则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过程评价[7]。例如,在动漫产品设计方面,除了对学生的草图设计、深化设计、样品设计等开展专业能力评价外,还需要按照现代动漫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模式,从产品理念、产品受众、产品设计方式、产品材质选择、产品价格等多个维度,开展过程评价,使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更好地得到学习反馈,理解高职院校教学与企业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再如,在“1+X”证书制度下,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教学,可以将毕业论文评价和日常课程学习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踏入校门那一刻到最终走出校园的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全面考核与评价,并借助这种评价适时的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高职动漫专业教学具有实践教学占比大、专业技术要求高、教学创新需求多等基本特点,而且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大等情况。因此,建议在清晰梳理此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立足能力本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适用于综合素质人才培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案。并采用适用性强、效果较好的项目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多方向就业需求。尤其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利用模块设计思想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进而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评价,进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