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2022-11-24 10:00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赖婉真
学苑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错题双减分层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赖婉真

“双减”主要是针对课下的“家庭作业”和“校外辅导”,而这些强化学习活动旨在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减轻课下学业负担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效率上。如果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每一名学生皆获得预期的成长与发展,在课下则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刷题”,也无需再上课外辅导班。学生则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同时又能有效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社会焦虑。因此,“双减”政策落实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双减”的内涵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教育以外的学业负担,针对义务教育减负的“双减”政策在2021年被国家正式提出,聚焦于学校教育以外的课后学习,以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为主要目标。在此要求下,课后作业以及校外培训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时间占比,学生将拥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焦虑,使教育活动的实施充分遵循于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学校教育活动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充分激发内在自主性的基础上完成主动式学习,持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持续优化学科教学策略,注重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等角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和“双减”目标的达成。

1.设定预习任务,奠定学习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应当紧抓预习的教学环节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可操作的任务指引下有针对性地预习,实现新旧知识碰撞,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确保课堂上能够紧跟教师教学思路展开深度思考,提高新课学习效果。然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在自主管理能力上相对较弱、自主学习上又缺乏方法,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为指引,部分学生则可能出现无从下手的问题。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设定“提纲式”的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相应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有目的”的预习活动。针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通过表格形式绘制成可执行的预习任务,让预习活动更有针对性,且易上手。对于难以掌握的公式、概念以及定理类学习内容,需要设定动手操作类的预习任务,强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另外,应重视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预习,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提高预习的质量。

例如,在“角的分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自主预习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新课预习。

问题一:我们收集到的“角”有()种,分别是()。

问题二:我们准备的测量工具有()种,分别是()。

问题三:通过测量后发现,小组收集的“角”大小分别是( )。

问题四:我们收集的所有“角”可以分成()类,分别是()。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各种类型“角”的收集和测量工具准备,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角”的分类知识,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稳抓教学契机,讲授重点知识。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学习注意力的把控,才能够确保“教”与“学”的活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达到最佳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遵循学生注意力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精准把握教学契机,完成新课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以及疑点知识有效教学。能够将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设置在学习热情最高昂、知识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刻,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重点知识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小学数学“多边形周长和面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灵活掌握计算公式,能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灵活应用,并尝试性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充分把握教学契机,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绘制成一张表格(如图:多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汇总表),在表格的引导下对比记忆相关公式。能够理解图形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回答相关问题,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在三角形内部画圆等,紧紧抓住一堂课中最关键的时间点,在图片引导下完成问题探究,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

3.营造愉悦氛围,减轻心理压力。

“双减”是减轻压力,而压力的来源很大层面上是“心理压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能够积极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体验,有效减轻知识学习中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放下“畏惧”,主动思考和探究,享受整个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融入学生感兴趣且熟悉的教学元素,从而使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形成内在关联,既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切感,同时又能够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活泼有趣的课堂中锻炼学生思维,持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位置”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竖”与“列”的概念,同时能够初步理解“数对”的知识内涵,尝试通过“数对”的方式来表示一个具体的位置。为此,教师可以围绕班级座位顺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a描述学生b具体位置,并通过对比应用“前、后、左、右”表示位置关系与“数对”关系表示位置关系来发现两者的区别。通过实践的方式感受“数对”方式的优势,能够更快速地锁定同学b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尝试描述学生c、d、e等更多同学的位置。接着,可以将场景置换到其他生活情境中,比如从“班级”拓展到“校园”甚至可以到“社区”,进一步强化对“数对”概念认知和应用价值的认知。比如设置趣味性的游戏,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学校文化雕塑、图书馆、多功能教室、舞蹈教室、教师办公室等的位置,在游戏情境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持续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下,教育也得到信息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应当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素材整合的方式将抽象知识进行直观呈现,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经常会接触各类圆形的生活物品,但对于圆的概念理解却极为困难,难以在生硬的语言描述中理解圆的特征。为此,教师可以搜集丰富的视频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尤其强化对半径、直径等概念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静态的、平面的知识转变成立体的、动态性知识呈现方式,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交互平台,在验证想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效果。

5.整合错题资源,养成反思习惯。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重视错题知识的强化,能够将学生在学习中所暴露出的薄弱点知识进行汇总,进一步强化对难点知识的掌握度。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错题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纠正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点,通过错题巩固形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一方面避免在类似题目中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另一方面尝试以错题为切入点实现对新旧知识点的强化,再通过错题的延展构建数学学习模型,总结出适宜自己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数学题目“341+94”的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341+100-6”,但会有部分学生错算成“341+100+6”,这类计算错误是因为没有掌握算理。为此,教师可以该题为切入点强化对这类知识的巩固,将“341+100-6”和“341+100+6”两种做题思路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讨论“对错”,并尝试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原理,能够明确“多减则补加”的关键点。在小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强化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6.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减负”,而事实上,不同学生所面对的学习负担有所不同。因此,在“减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采取教学策略,才能够让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负担减轻”。教学要立足于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实施,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个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等方面进行划分,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等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教学。且在不同维度的评价中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潜能点,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分层精讲,训练数学思维。分层精讲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差异性教学,具体体现在知识的不同难度上,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点,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此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应用分层精讲的教学策略,能够使不同类别的学生实现有效学习,避免知识学习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极端现象。同时,更侧重于“小步前进”的方式,让不同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分层教学能够让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拥有与自己最匹配的思考空间,持续提高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分层巩固,促进个人成长。课后练习是实现知识巩固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强化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要实现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升,在作业设计上也需要落实分层教学,可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使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上强化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为此,可设置不同特点和难度的课后作业。一类为难度较大的探究型作业,学生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思考,并尝试创新学习;一类是熟练应用为主的练习性作业,主要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熟练程度,可设置逆向思维的相关题目;还有一类是以解决书本问题为主的基础练习题,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基础性学习任务。

分层评价,构建学习自信。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在学习收获上也有极大差异。在分层教学中,要重视应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及时表扬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等,通过正向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学习特长,包括计算仔细、分析深入或积极发言等等。在积极心理暗示下实现个性化进步,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长方体体积与面积计算”的主题学习中,部分学生会混淆“体积”“面积”,进而导致出现错误。例如在某题目中,已知一个房间的长、宽、高和门窗面积,需要计算粉刷面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通过“计算底面积”“计算墙面积”“减去门窗面积”来得出结果,此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表扬。同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可能出现没有“减去门窗面积”的错误,此时教师也应找到学生“认真思考”的优点,再指出“思考不足”(忽略了门窗面积)的地方,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心理的促动下完成改正。

总之,小学数学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将学生学力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优化教学策略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从预习任务设定、教学契机把握、愉悦氛围营造、信息技术应用以及错题资源整合着手,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精讲、分层巩固、分层评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促进个人成长,积极构建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信心,在满足“双减”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

猜你喜欢
错题双减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有趣的分层现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