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的道路上练好“习作”功夫

2022-11-24 12:22王宝顺
今天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习作思考情感

王宝顺

(临夏州永靖县太极学区中庄中心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与思维能力的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的迅速发展期,此时学生好奇心强,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就能在发展学生天性的基础上促进语文能力的迅速提升。所以在小学阶段,注重习作教学是必然的。而由于传统习作的模式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往往在习作时产生畏难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深入体会,让他们在思考的道路上练好习作功夫。

1.思考对于小学习作能力的重要性

思考是一切行为的基础。都说思想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体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此时如果只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忆和接纳,那么将无法有效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而如果融入自主的思考,就会让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去理解事物和生活,由此就能焕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所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思考是非常关键的,它影响着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首先,思考能有效梳理语言的逻辑性和缜密性,发展语言功底。语言是习作的根基,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无法实现习作水平的提升。而在习作中勤于思考,学生就能对语言进行逻辑梳理,从恰当性、严谨性以及丰富性去考虑语言的运用,由此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夯实语言功底。

其次,思考能深入促进情感和思想的理解程度,融入真情实感。情感是习作的灵魂,没有情感的习作就像一副躯壳,毫无灵性。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融入思考,对身边的事情、现象以及人物的行为进行深度思考,就能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共情能力,使得习作更有灵魂。

最后,思考能合理激活学生的有效思维与认知,促进写作灵感。创意是习作的亮点,一篇好的习作,需要有亮点的支撑,而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需要在良好的思维和灵感的支持下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所以融入思考,学生就能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或考虑问题,由此就推动了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在习作创作时更具创意,独具灵感。

2.如何在“思考”的道路上练好“习作”功夫

思考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又让人理解情感的深度,所以思考是激活学生内心思想的最佳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塑造的关键时期,此时开展习作教学,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专注于思考,那么就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习作潜能。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思考融入习作全过程,用思考推动习作能力的发展。

2.1 观察融合思考,丰富素材积累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核心时期,对于习作能力而言也同样如此。良好的习作水平需要丰富的素材积累来支撑。小学阶段学生如果不注重积累,那么在写作时往往会无从下手,甚至无话可说。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积累呢?观察和思考是主要途径。而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来源地,学生学会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融入深入恰当的生活思考,就能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习作元素,在写作时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教学时要从素材积累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将观察与思考有效地融合,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积累习作素材时更深刻、更透彻,夯实素材基础。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教学为例,世界是绚烂多彩的,在儿童眼中尤其如此。但是在习作时学生还是会无从写起,这就是缺乏对世界观察和思考的表现。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观察和思考融入日常生活中,在上下学的路上去观察生活,关注周边的任何事物、人物以及景物。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每天的天气,有晴有雨,有风有雾,不同的天气状况下人或者景物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同时融入深入的思考,并将思考的内容也体现在素材本上。例如下雨天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空气给人什么感觉?雨滴给人什么感觉等等。结合这些思考内容,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就更丰富,更细致,由此他们的素材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厚,就能逐步积累起充实而又生动的素材。

2.2 创设体验情境,增强真情实感

情感是习作中不能缺少的元素,没有情感的习作空洞乏味,无法抓住读者的心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他们无法在生活中有效地体会到不同的情感,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较为浅显。但是好的习作功夫必须要有生动的情感融入,更要有深入的思想体现,这就要求习作教学时教师要尝试为学生带来情感体验的契机。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直观地体验不同情感和思想的活动,学生能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在真实场景的经历中思考人们的情感,感受不同的情绪,由此充实自己的情感空间,为习作提供情感支撑。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合理地利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丰富情感,提升情感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为例,大熊猫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动物,它可爱的形态和萌趣的动作往往十分吸引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亲自观赏大熊猫,甚至与熊猫互动,所以在该篇习作时,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就较为浅显,无法深入。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设体验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体验场景,让学生真正“看到”大熊猫生长的环境,日常的习性以及可爱的互动过程。在这种情境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熊猫的动作为什么慢吞吞的?它们喜爱吃什么竹子?为什么它们喜欢爬高?等等,经过情境与思考的结合,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熊猫,同时也能体会到它的独特之处,继而油然而生对熊猫的喜爱之情,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习作之中,让习作更加灵动感人。

2.3 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创作灵感

生活是习作灵感的发源地,是学生进行习作创作的主要依据。在习作任务中,学生往往需要对生活中事情、人物或行为发表看法,又或者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描述,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实践,它们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所触发的思维活动。生活中有无数可供学生实践的契机,而结合不同角度的思考和体会,不同情况下的生活实践会让学生体会更深,视野更广,灵感更丰富。所以教师教学时应当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探寻、感受、思考,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立足点,由此就能不断激发出他们的灵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以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习作教学为例,生活是一个丰富的体验场,学生在生活中能体会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乐趣,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不过要以生活为题去写作,就需要学生放眼于生活,立足于生活,真正地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以激发他们的灵感。比如带领学生去探寻历史博物馆,感受生活中的历史痕迹,组织学生去科技馆,发现科技的魅力,或者引导学生去自然公园,体会真实的大自然气息。在多种多样的生活实践中,学生感受到的生活就不再是两点一线的模式,而是多样的、趣味的,甚至令人惊奇的体验。在这种多样的体验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释放,他们就会更深入地去领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实现创作。

2.4 利用导图工具,强化习作思维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提升习作水平的关键,思维能力能主导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情感的适度性以及思想的严谨性,让学生能在缜密的思维中创新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而同时,思维能力也体现在学生的思考行为和思考模式上,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确定行文逻辑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在习作教学中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思维导图工具,在学生习作时帮助他们梳理习作思路,积累素材时帮助他们梳理素材逻辑性,实践体验时帮助他们整理习作灵感,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习作思维,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增强习作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游____》习作教学为例,该篇是以游记为主题的习作,在写作时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游览的地点和经历,所以在写类似习作时,学生的习作思维非常重要,它是叙事、介绍、说明等文体所需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比如结合自己曾经旅游过的经历,利用思维导图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行程梳理,并在每个节点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色或经历梳理出来,这样学生在习作时就能有清晰的叙述思路,同时也能繁简结合,轻重合理区分,由此就能呈现出一篇逻辑严密且引人入胜的习作。导图工具对思维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利用导图,学生的思维就不是凭空虚无的,而是真实可视化的,也正是在这种可视化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能深入思考,从而促进习作思维的有效提升。

结语

习作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同时还塑造学生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化的情感,所以习作教学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体验丰富生活的过程,他们的综合能力在生活探索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而这其中,思考是贯穿生活全过程的行为,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同样,没有思考的深化和体验,就没有习作深度的情感灵魂和十足的创意元素,所以思考与习作是不可分割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地深化习作技能,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让他们更懂语文,更有灵感。

猜你喜欢
习作思考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