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静
(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 甘肃 镇原 744517)
写作能力是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示。提升写作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提升他们的成绩,更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强化他们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展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在写作教学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结合课文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提升。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信息的输出,而输出必须有输入作为前提,这样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做好教材资源发掘,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进一步丰富语言素材,为学生写作储备更多的资源,真正让学生在写作能够调动已有的资源,从而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高中语文教材学习中,做好文本的学习和深度发掘,让学生实现语言建构,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也是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个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文本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知识讲解和思想诠释,而应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写作角度赏析,丰富学生的思想积淀、语言素材资源,并做好相应的整理,从而为写作做好储备工作。
比如,学习新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是青春主题,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体裁不同,题材多样,让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感知青春的美好。阅读《沁园春·长沙》,感知青年的崇高理想,为改变中国社会的豪情壮志,结合新时代青年学生,让他们树立新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志向,追求伟大复兴强国梦。雪莱《致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就应该像云雀那样,向往自由,追求光明,拥抱理想,这样才能展现一个新时代大国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雪莱的理想和追求,恰是当代青年的拥有,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应该更好地展现青春,充满活力,充满锐气,有更强的奋进力量。学习闻一多的《红烛》,让学生感知诗中红烛的形象,理解诗人塑造的这一典型意象,尤其是诗歌结尾那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隐喻,追求人生真谛,这也是青年人应有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凡此等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思想情感素材,不仅让学生能够写出青春有关话题的各种作文,写得情理兼并,写得血肉饱满,更能对新时期的高中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让他们学生做人,实现写作与做人的统一,做到智育与德育的融合,教师也能真正践行教师育人的重要职责。学习其中的语言,尤其是非常精炼的语言,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能够应用最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让学生有较强的文体意识,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文体,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评分的重要依据。学生有了文体意识,并明白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结构特点、行文方式等,才能依照这种标准来表达,写出有模有样的作文。高中语文在教材选编方面非常用心,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为合理的学习任务群,还能够从单元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写作借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教材,做好写作能力提升,就要充分重视教材的分析引导,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深入领悟文体特点,把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又能服务自己的写作表达交流。高中语文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要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用好教材,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基础,做好写作引导,让学生能够跟着名家大师学习写作,既能够将课文作为经典读本,获取各种语言知识和思想文化,又能作为写作的最好范文,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比如,学习《古都的秋》,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写景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文中作者对古都秋的强烈向往和无限眷恋之情,体会特定背景下的作者情感。还要注重文本写作引导,让学生真真理解写景抒情类散文的文体特点、结构模式、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懂得,写景散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主体表达方式是描写,从秋天的院落、秋天的槐树、秋雨、秋蝉等不同的画面,展现古都秋的清、净、悲凉。在开头两段则是重在抒情,表达对古都秋的向往,最后两段则是表达对古都秋的喜爱和眷恋。让学生也能够写一些简单的写景类散文,依照这种结构和表达方式,直接抒情来表达情感,通过描写来间接抒发感情,并能够让读者感知这种感情的由来,真切体会作者严重古都的秋的真正意境。为了强化这种感情,这种喜爱和眷恋,运用对比手法,将南北之秋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完文本以后,就会感觉写景散文非常容易,产生写作的强烈冲动,也能写出像样的散文。又比如,学习小说《百合花》,让学生阅读小说,感知人物、情节、环境以及主题等,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尤其是分析人物和情节时,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叙事性文体文章,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来表现人物,在具体事件中凸显人物的能力、性格、品格精神等。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让学生从文体上做好分析,小说和学生常见的记叙文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虚构,而记叙文则是写实。而其他方面则是几乎等同,借鉴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方法,描写现实中的人物,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就能做到更为生动鲜活,写出的记叙文就会更为饱满。
高中语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做好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涉猎面,这样能够丰富的知识,也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但,也一定要重视教材这个最基本的媒介,要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重视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文本教材,感知名家写作的方法技巧,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感知中国名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能够将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表现能力有机统一。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文本阅读,让学生能够真切感知,深入体会,内化他们的审美体验和鉴赏感悟。
例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这是非常经典的政论文,也是优秀的议论文。学习这篇文本,让学生理解苏洵站在北宋的社会时代,针对当时统治者一味对外妥协的政策,感知本文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统治者的劝谏。作者为了增强说服力,在观点提出、行为结构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运用的手法技巧非常精妙,达到非常好论证和说理效果。议论文是高中学生最为常见的文体,也是最能体现学生思辨力的考查形式,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观点。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六国破灭,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斩钉截铁,毋庸置疑,有否有立。并进一步针对部分人的看法:“六国破灭,率赂秦也?”,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这就是提出观点的段落,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强调六国破灭根本原因“弊在赂秦”。在引导学生感知荀子的《劝学》,更是用最为简洁的语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生以后写作议论文就不会再把观点藏藏掖掖了,能够最快方式亮明自己的观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观点提出以后,不能仅仅放在那不管了,议论文有“论”,更应有“议”,而且重在“议”字,且“议”和“论”要更好地统一起来。第一段,有论,也有议。而第二段,则针对“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举例对比分析加以证明,非常充分有利;第三段则重在论证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让学生感知行文的严谨,论证有序。再让学生体悟本文最为典型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多处反复对比。还有“以地事秦,有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种引证和比喻说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写作中运用,达到更好的说理效果。
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需要依托语文文本,让学生真正领悟,感知名家大作的写作方法,从认知方面实现突破,掌握不同的文体写作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仿写,实现能力的直接迁移,并在反复摹写中形成自己的深刻的认识,进而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最终培养学生较为成熟的写作能力。很多的语文课文能够让学生进行仿写,鼓励学生仿写片段,仿写句式,仿写文章架构方式,逐步培养他们的运句和谋篇能力。这样能够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让他们感知写作是如此简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快速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学生仿写景类散文,选取不同的意象,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从不同感觉来描写景物,以此来展现一定的画面和意境,构成一幅幅图景,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让学生结合自己一次旅游经历,写一篇散文,仿照《故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来写,培养他们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仿写论文的开头方式,运用生动譬喻说理,并从正反类比,指出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样的开头方式,也类似于以往学习的比兴手法,让学生掌握议论文开头的精彩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多多仿写,就能在以后的写作中,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择不同的譬喻说理,写出更有文采的文章。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托文本做好写作指导,让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