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鸿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马莲滩回民小学,甘肃 永登)
群文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学习内容从封闭转换为开放、可议论,学习过程从单方向的输入转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入手,分析教学策略,即明确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关系;抓住重点,加深学生群文阅读深度;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群文阅读成果;方法指导,培养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个或者两个课时的时间内,教师选取一组文章,师生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展开学习,师生一起进行阅读、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阅读活动过程。群文阅读对于增加学生阅读量、还原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形成群文阅读意识是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重要条件。基于此,教师应通过群文阅读实践,加强对学生群文阅读意识的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从整体性阅读的角度出发,把握阅读主题,强化对不同文本之间关系的认识。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关系。具体来讲:第一,明确阅读主题。确定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群文阅读意识发展的关键一步。主题的确定可以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找到一个支点,促使学生联系不同的文本,完成整体性阅读。第二,强化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在主题上的共通性是不同文本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关键,也是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围绕主题促使学生提高对文本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果。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编排上会按照一定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文章。这些主题相同、内容不同的文章十分适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可以将同一单元主题的课文作为群文阅读的篇目,然后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时进行区别和类比。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内容结构进行整合、概括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以“传统习俗”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并利用教材中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以及课外筛选的沈从文的《端午日》展开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开始,教师直接切入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的活动来感受节日的氛围,并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整体阅读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题目、通读文本内容初步理解它们与主题的联系以及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在初读文本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围绕着主题说一说自己对单个文本以及文本之间关系的认识,以鼓励个性表达,为学生深入探讨研究群文阅读主题做好铺垫。
这样的群文阅读指导能够让学生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文本之间的关系,从文本的情感内涵出发,理解彼此之间的异同,这对于学生解读群文阅读主题,形成群文阅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文本过多,教师不能亲自带领学生逐篇阅读,需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对群文阅读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影响了阅读效果。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方法渗透,促使学生抓住群文阅读的重点,理解群文的结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具体来讲:第一,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群文阅读在内容上的难点。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阅读的难点通常在于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选择精要、有价值之处作为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突破内容上的难点。第二,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结构上的难点。文本结构是梳理文章、理解作者写作逻辑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进行思考,根据文本结构进行深入挖掘,理顺文本的特点,并探究不同文本在结构上的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下子接触多篇文章容易“消化不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篇经典文章的内容入手呈现主题,并采取“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当然在这其中教师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所选取群文阅读篇目之间的联系性和相关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握阅读重点,还可以在多篇文章的串联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建立阅读体系。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端午日》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启发和点拨让学生突破内容和结构上的难点。其中《北京的春节》描写的是老北京地区春节风俗,《腊八粥》是通过“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描写腊八节的习俗,《端午日》描写的是作者家乡在端午节期间赛龙舟的壮观景象。至于结构上,《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对各种节日习俗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腊八粥》则利用儿童的心态变化层层推进,从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到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异和吃到粥后的满足,表现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端午日》是以一场龙舟比赛的过程为线索形成的结构,展现出端午日浓郁的氛围。
通过这样的阅读梳理,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单篇文本的内容和结构难点,还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文本在阐述主题上的共同之处,从而深化群文阅读,并掌握方法,提高群文阅读意识和能力。
群文阅读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形成共识。学生是群文阅读的主体,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必不可少,这些都对学生的意识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利用复述、聚集、追问、梳理、综合等方式,把小学生互动讨论、达成共识的内容进行有效、准确的整合,进一步凝练、生成,并总结归纳文本之间的关联与差别,形成群文阅读效果。
对于学生群文意识的培养,总结归纳环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结归纳可以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即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回顾文本,并快速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围绕主题提炼信息。第二,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中的知识进行梳理,让整个知识体系组织得更有条理。第三,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迁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分析、概括形成群文阅读方法,并尝试自主阅读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端午日》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在最后一节课设计总结归纳环节,促使学生围绕主题梳理知识点,其中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内容,也包括文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以及文本所传递出的情感价值。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机会,鼓励学生迁移运用群文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积累。
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巩固运用学习成果提供了条件,促使学生能够回顾知识、总结归纳,提升对群文阅读的体会,形成群文阅读意识。
语文的阅读形式有很多种,如单篇、多篇、整本书读。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总结,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群文阅读还能有效加快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处理着大量的信息,那么信息时代也要求我们对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都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在过去的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向学生讲明白一篇阅读材料,往往在讲解的时候降低速度,让学生细细品味,希望学生能够将阅读材料掌握得更加全面具体,而这种慢节奏的阅读速度效果并不好。群文阅读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丰富阅读材料,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但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同时还是学生获得高层次发展的能力。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设了有效路径,让学生可以保持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阅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以及其他信息。思维的敏捷度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阅读思维长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群文阅读中教师所选取的阅读材料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询问阅读,并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联系,就能够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中,教师应注重还原学生阅读主体地位,设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