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专利转化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2-11-24 18:33张鹏飞张刚宏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湖北专利知识产权

张鹏飞 杜 磊 张刚宏

(1.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2.湖北省发明协会 战略规划部,湖北 武汉 43007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旧动能转换动力源于创新,而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创新活力与能力的标尺[1]。如何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将专利优势变为技术和经济优势,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从对专利本质的认识入手,探讨专利的运用和转化。

1 专利制度发展及其特征

专利是一种强制垄断权,其本质是以公开换保护,以垄断权促创新。 “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从字面上是指专有的权利和利益。1236年,英王亨利三世颁发给波尔多的一市民制作各种色布15年的特权标志着专利的萌芽;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第一部专利法《发明人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态将技术创新置于国家的控制和保护下,并明确发明人要得到法律保护必须向政府登记,其他人要使用发明人的成果必须经由发明人许可,否则将遭受严厉处罚。18世纪后,欧美各国相继颁布了专利法。到目前,全世界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0多个。我国于1985年3月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于1985年4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94年1月1日我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2]。

从专利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专利是为了鼓励创新而设计、诞生的。专利从诞生之日起,注定了其公开性和垄断性。因公开,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因垄断,使得发明创新者在更大区域范围得到有效的保护,获得更大的权益。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通过专利申请的形式对一项技术或创新活动取得法律保障的独占权,但不同主体申请专利的目的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专利更多倾向于让专利成果这种无形资产变成社会对其创新的认可,并在运用和转化中凸显其价值;企业申请专利则更多的是为了在某一领域抢占制高点使其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并更好地保持竞争优势,通过运用和转化获取收益。

其次,专利是产权化的创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动能。专利的本质就是使专利技术的持有者在法律保护下独占一国或者多国市场,通过垄断性市场利益的驱动,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竞争优势,使其具备更强大的、持续的创新实力和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诞生新的文明。由此可见,专利是创新者利益的保护伞,是资本扩张的助推器[3]。

2 国外专利运用典型经验

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种核心战略资源,已从一般性的商业价值上升到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层面。专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支柱,是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大多数国家和知名企业都制定并实施了专利战略。

2.1 美国: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

早在1789年,美国宪法明确了与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的条款和法规,其内容为:“国会应该保障发明者和著作者对其发明和著作所拥有的限定时间段内的专有权利,以加快科学和实用技艺的发展。”美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有“337调查”“301调查”。“337调查”被美国视为反倾销措施之后的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最佳方式之一,被频繁运用。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从1986年到2013年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案件共140起,占美国所有“337调查”案件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来这一数据有上升趋势。在这些对我国发起的“337调查”案件中,我国企业因专利侵权被起诉的案件占绝大多数。

2018年,“中美贸易战”就是由美国301调查引起,而本次“301调查”主要针对所谓的“不公平贸易”,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美国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既保障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利用的积极性,又利用知识产权遏制了竞争国家或企业,使美国持续获得垄断或反垄断利益,助推美国持续发展。

2.2 日本:利用专利战略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

二战以后,日本实施了专利战略,快速提升了国家竞争力。20世纪50年代,日本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引进形成了一条以专利技术为核心,以技术力量为依托,集专利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转让、规模经营、市场渗透于一体的立体化专利战略,并且把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引进、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中心的技术开发、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专利保护以及围绕产品出口、专利技术输出的经营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实施专利网战略,通过对国外基本专利开展外围专利攻势,以众多小专利成功地实施了“以小致大”的专利战术。随后日本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增强,日本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得到加强,向国外输出的专利日益增多,其专利战略由防守转向进攻,成为技术输出大国。通过专利战略的实施,日本成功扭转了经济疲软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的状况,稳固和扩大了日本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和市场,实现日本工业经济质的飞跃[4]。

3 企业专利运用典型经验

3.1 华为公司——用专利赢得世界市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成立之初仅有几十名员工,最初的业务只是代理销售外国企业的小交换机。90年代初,华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确立了专利战略,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20世纪90年代末,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新崛起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便从世界知名的电信巨头手中夺回了相当部分市场,在交换机、接入网、光网络等领域发力。华为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转而开始海外业务的拓展。华为从此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华为2021年全年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5]。但2021年华为全年研发投入1427亿元人民币,占华为全年收入比22%,近十年来华为的累计研发投入更是超过8450亿元[6]。高投入的另一面,截至2021年3月华为累计获专利授权59790件。其申请的中国专利达112027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21466件,其中92.87%以上为发明专利。目前,在全球5G专利领域,华为专利占比14%,高居全球企业之首。华为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高度重视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和投入密不可分。依靠技术创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用专利赢得了全世界尊重,在全世界通信设备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

3.2 富士康公司——以专利布局奠定制造业地位

富士康在长期代工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制造任务,久而久之积累、创造了数十万件专利,比如富士康的无人操作车间、iPad的三维打磨技术、机械手臂的解决方案等。2016年底,富士康集团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142100件,授权专利79600件[8]。2006-2017年连续12年在美国专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华人企业前列。在富士康申请的专利中,设计最多的领域是H03R13(各连接元件上各连接位置的类型或已连接位置与各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G06F1(计算机通用输入结构)、H01R12(具有绝缘相关的电连接元件),此3个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万件,形成了一个专利网,使富士康实现了从低端、简单的代工向高端、高附加值“专利技术+服务”的升级转型,奠定了富士康在全球制造业的绝对地位。

4 湖北专利转化运用现状

我国正由知识产权大国转变为知识产权强国。随着国内知识产权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引导和推动知识产权走出去,将成为战略重点。湖北正在着力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氛围浓厚。可充分发挥优势,但从目前专利现状来看,存在如下困境:

(1)专利侵权现象较为普遍。2021年度全省各市州专利行政执法立案1630件,同比增长24%,案件数量增长迅猛,同时呈现出新型疑难案件增多、矛盾化解难度加大的特点,影响了专利创造的积极性,全省专利保护力度亟待加强。

(2)高价值专利总量规模不大。从省级层面看,2020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湖北为4.75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市存在差距(北京为62.32件、上海为20件、广东为13.8件、江苏为12.67件、浙江为11.1件、天津为9.76件),与湖北科教实力和经济总量不匹配;从企业层面看,2021年全省全年有18家企业上市,上市企业总数仅130家,低于中部湖南、安徽。专利是拟上市企业的关键所在,核心专利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缺位,将成为企业上市的软肋。

(3)配套体系不够完善。湖北省从事专利代办和转化的服务机构184家,规模普遍较小,专门从事专利成果转化的机构较少,缺乏“一站式”服务的专业机构和专利转化运用的门户平台。同时各类配套专利成果转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专利成果落地转化,导致专利运用转化率不高。

5 湖北专利转化运用对策

新时期,湖北需打通湖北地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将专利优势转变为技术和经济优势,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为湖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以专利保护为抓手,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营商环境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9]。湖北具有良好的科教资源优势,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新时期湖北有条件和能力在知识产权方面率先发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把湖北打造成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示范省份之一,成为国内外两个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的洼地,加速湖北经济跨越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湖北地区专利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系统性高、协同性强、反应快速的保护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打击侵权和全面保护并举的保护措施,构建专利大保护格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建设和布局,健全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新机制建设,开展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强化专利行政保护,加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咨询判定、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提升涉外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有力支撑湖北经济与国际融合,为湖北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5.2 以专利量质双提升为核心,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稳定支撑

2021年,湖北省专利授权量15.51万件,同比增长40.9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4万件,同比增长27.4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0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0.17万件,位居全国第8位,在中西部地区仅次于安徽,这与湖北GDP总量和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致匹配,但与先进省份差距明显。2021年GDP总量全国排名前两位的广东和江苏,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排名全国第五(28件)和第三(22.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国第一(2.82万件)和第二(0.98万件),湖北2021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到广东的6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不到广东的6%。同时湖北60%规上企业、近4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发明专利。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专利量质提升空间巨大。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和实现GDP总量进位,需把专利创造和运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保持旺盛的状态,为全省经济中高速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从专利创造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确保专利创造的年增速高于GDP增速。同步推进专利量质提升工程,实施专利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依托高校院所特色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建立订单式专利创造模式,推动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合作。

围绕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计划、人才引进等,加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增强专利创造的效率和目的。增加我省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适当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重点支持前瞻性、开创性技术研发,实现专利创造的量质齐升,为专利成果有效转化落地夯实基础,为湖北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5.3 以专利运用为主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湖北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和知识产权“三大”工程,特别是持续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湖北省共登记技术合同54513项,成交额211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14%和25.17%,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质押融资专利包235个,包含专利1648件,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10]。在湖北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居民收入、企业效益、金融支持纷纷提升之时,湖北的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已然在下降。在专利成果转化的实践中,凸显了高校知识产权这个最具含金量的“富矿”。2021年,全省高校申请专利18429件,同比增长8.34%;其中发明专利12387件,同比增长7.39%。涌现出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一大批专利成果转化实施金额过千万的典型,探索了一批专利成果协同运用转化的典型范式,为湖北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需将高校专利挖掘和运用转化作为重点,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释放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潜力。引导高校树立“先专利后论文”的科研导向,注重技术产权化。转变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方式,将专利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项目成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加强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高校专利创造质量。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激发专利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5.4 以专利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快速提升专利转化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专利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质高效的专利运用和转化服务是关键。现阶段专利运用转化服务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制约了专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需紧扣专利运用和转化服务能力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培育一批专利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对中介机构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育,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熟悉知识产权法规、了解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催生、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构建专利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信誉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中介服务机构考评定级,每年度发布一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建设,为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提供快速通道。引导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特派员与企业开展对接,提供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服务,引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设立财政专项投入,支持建立全省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平台,实现专利供需双方的精准研判和智能匹配,引导各地建立重大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充分发挥专利对科技创新的预警和导航作用[11]。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专利运用和转化环节,推动“产、学、研、金、服”一体化发展,力争在我省尽快建成“空间集合、资源集聚、服务协同”的专利转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湖北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湖北专利知识产权
The rise of China-Chic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驰援湖北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