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2-06-30 13:48:26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券市场证券案例

林 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3)

0 引言1 《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1]。需要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予以实现;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宏观层面的系统性整理,反复打磨、凝练,将《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经验和做法等系列化、规范化。

1.1 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环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是为引导、教育同学们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与判断力,进而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便脚踏实地去实现,显然,它是“由外而内”的高品位、本质性正确认识,而此正确认识的树立需要各个层面课程与实践操作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印证、相互支撑。王世群等[2]从常识、初心、专业、梦想的视角出发,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这就落实了“四个正确认识”。

本课程能够为同学们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供金融专业层面的视角。国际证券市场与国内证券市场联动、互动却是越来越密切,QFII和QDII在机制上也已经建立了互动渠道,这就为同学们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供了一个开放性视角,有助于同学们从全球、宏观的视角通过国际对比,全面树立“四个正确认识”,进而与“四个自信”互相验证。本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结合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发展和改革的不凡历程,明确《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是落实“四个正确认识”。目标明确了才能充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具体授课中,以此目标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色与国际比较等重大问题潜移默化地融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讲解中,为青年学生勇于担当,进而提升、完善自己提供思想指引。

1.2 客观全面理解中国证券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坚持“底线”思维,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各种监管、调控措施难免触碰既得利益。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参与者得失成败的经验来看,总会有投资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失,而这种普遍性的损失往往需要找到一个“自身”之外的“解释”,因此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受到公众误解在所难免,但是,只要了解何谓“底线思维”,就能理解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的初心,这恰恰是课程思政可以做的工作。

1.3 证券市场行情的实时波动与证券投资理论的思政站位

全球证券市场处于实时的动态变化中,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在尊重证券投资理论的同时,更应体现时代性与科学性,实时更新教学案例,对突发、偶发事件站在课程思政的高度认识。在关注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同时,需要从宏观视角认识,从思政的视角观察,这种重大事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不同相关概念板块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需从课程思政的层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把控。

2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认真梳理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证券投资概论、证券市场法规制度与监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等章节中挖掘思政元素,客观揭示证券投资发展规律、辩证认识证券投资对全社会的投融资作用。同时,深刻阐释中国证券市场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要求及其社会价值[3]。具体挖掘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证券投资学》主要内容及课程思政元素

续表1 《证券投资学》主要内容及课程思政元素

实时更新典型案例。当今世界对全球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典型案例来源。教学团队积极关注、跟踪此类典型事件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比如中国开设科创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阐释、引导。

3 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现“课程思政”建设

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短期炒作,对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研究型、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等方法来实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具体实践的差距几乎不可逾越,因此除常规讲授法、案例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之外,突出采用立体化、虚拟化、动态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落实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练习的效果(见表1)。

课程所使用的PPT、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使《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时实化、形象化。在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轻易下载自主学习所需的几十个视频资料、数十篇参考文献、数十幅图片资料和具有特色的动画资料等,这些线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包含教学要点、教学案例、参考文献、视频资料、在线测试,习题练习、在线疑难咨询等内容的虚拟课堂。本课程网络课程的网络互动空间、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等栏目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之外,《证券投资学》教学资料配套力图不断更新、引用最新的证券投资案例,案例所涉及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做到详实可追溯,同时提供最新的证券投资理论资料,这些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并多方引用权威解读,保障课程思政改革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4 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本课程教学团队除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优化之外,还通过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课外拓展等环节进行详尽可能地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教研成果,将教学研究成果上升为教学理念。

4.1 课程教学团队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

紧跟时代脉搏、坚持思想政治学习作为党员的必修课。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教学团队平时不但关心时事政治,而且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关注并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政策动态。2021年建党100周年,教学团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学习阅读党报党刊,并积极阅读、“学习强国”最新推送的相关内容,探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经济金融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同时,持续地提高团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素质。

4.2 修订《证券投资学》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探讨,在保障专业性的同时,重新修订《证券投资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将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实际,逐一明确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可使用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明确评价德育渗透教学成效的方式和方法,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证券投资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根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理解、落实“四个正确认识”,将继续优化教案和课件:①重新修订教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和素材,认真梳理每一章节,逐一点出思政素材、思政元素,并予以恰当的表达、展示和强调;②根据修订完成的教案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在课件中配以恰当的案例、图片、视频或者链接等;③紧扣“四个正确认识”优化课件内容和编排顺序。

4.3 更新、完善教学思政案例库

优化案例,使之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炼、完善教学案例,形成成熟的教学案例库。将固定式的素材与即兴式的素材相结合,将案例与故事相对比,既保留趣味性又重视时效性,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讲授等多种方式的渗透,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专业性,又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育人质量。每一个典型案例都适当介绍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涉及的人物或者国家、处理的过程、与本课程相关内容的关联,深挖其课程思政价值,无缝融合相关的链接点,并进行凝练、总结和点评。

4.4 通过课程考核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

在教学实施中,深入开展调研,准确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从他们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事件、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入手,“润物细无声”导入思政内容,精雕细琢、做细做实,及时反馈到教学中,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张晓芳等[4]也认为教师可以多角度、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课程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两个环节,优化个别题目设计,考查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效果,并在考试阅卷结束后,根据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为进一步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证券市场证券案例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东方证券
中国外汇(2020年17期)2020-11-21 08:24:22
东方证券
中国外汇(2020年5期)2020-08-25 12:05:02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