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博 杨雨佳 肖志远 汪明召
(1.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2.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2018年10月,根据湖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重新组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并划归省市场监管局管理,省知识产权局同时还被赋予了商标管理和地理标志管理职责,全省各市、州、县也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地理标志的管理工作。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及相关产品的管理工作。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全省地理标志管理机构,理顺了地理标志及产品保护相关工作关系,政府主管部门工作职能更加集中,便于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和落实。
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湖北省17个市州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5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农、林产品、道地药材等共149个,约占90%;程河柳编、黄梅挑花等手工艺品7个,枝江酒、房县黄酒等酒类制品9个,合计约占10%。黄冈市、十堰市和恩施州3个市州的地理标志数量排名前三,分别有47 个、27个和24 个,合计占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量的六成,与这些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因素和众多的特色产品相匹配,其中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而湖北作为茶叶大省,与茶相关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25个,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一。全省企业累计注册地理标志保护商标486个,居全国第三位、中部第一位。全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达840家,其中98%以上为各类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协同和努力下,全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成效不断显现。各地通过培育和发掘,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了特色产品的口碑影响力。如秭归县政府和龙头企业通过举办一系列柑橘宣传推介活动,推动秭归脐橙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并通过打通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结合网红经济,促进优质脐橙年网络销售量超过10万吨,销售额近10亿元;恩施州积极打造“一红一绿”,推动以茶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品牌发展,重点支持利川红、恩施玉露等茶叶品牌做大做强,助力本地优质茶业加快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和全世界,有效带动了全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品牌建设,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潜江龙虾目前已成为湖北著名品牌,其品牌价值经权威评估超过250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各地小龙虾品牌之首,全面带动潜江市龙虾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0亿元。蕲春蕲艾品牌价值超过90亿元,拥有授权专利212个、商标970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2019年以来,湖北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地理标志活动方式,已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踊跃参与,累计评选出地理标志金奖产品34个、银奖产品32个、优秀奖产品168个,对全省地理标志成果和地理标志品牌形象进行了集中展示和宣传,为地理标志相关市场主体提高产品品牌运营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搭建平台。近年来,通过实施湖北省知识产权“三大工程”,培育优势地理标志项目、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做大做强品牌经济,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先后实施高价值地理标志培育项目34个,支持培育了潜江龙虾等一批新的地理标志商标,涌现了国宝桥米等一批品牌运用、保护效果显著的企业,随州香菇相关产业产值近300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6亿美元,位居全国食用菌出口首位。全省13件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清单,潜江龙虾、房县花菇等优质产品出口额不断提升。
截至2021年底,湖北现有165个地理标志产品中,仅有90个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省级地方标准,5个制定了非地标产品专用省级地方标准,专用标准的制订率仅为55%。其中,襄阳市现有的6个地标产品中,专用标准的制定数量为零,武汉市现有8个地标产品只有1个制定了专用标准。《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各地在申请地理标志时,需要提交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标准,但是由于一些申请主体对标准制定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地标产品标准制定率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申请企业、协会以及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与地标产品专用标准制定繁琐、审批时间长有关。全省仅一半左右的地标产品制定并通过了专用标准审定,不利于产品的保护和推广。
当前湖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和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数量虽然都居于全国各省市前列,但是地理标志数量与核准使用专用地理标志企业数发展不均衡。以湖北随州为例,该市目前共有包括随州香菇在内的5个地标产品,但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核准使用专用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带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地标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显现。部分地区在成功申请地理标志后,后续发展工作出现止步不前,具体表现为不能积极跟进制定地标产品专用标准,导致地理标志难以被本地市场主体合法使用。同时,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上,政府推动力不足,企业也缺乏积极性,更愿意使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自有品牌。缺少业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从而降低了地理标志的使用率,不利于产品的深度推广。此外,由于当前主管部门对地理标志监管力度不够,地理标志被非法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企业存在虚假宣传,严重影响了本地地理标志品牌的信誉和口碑。
由于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而当前全省地理标志及地标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主要是各级知识产权、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在推动,协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地标产品大规模宣传推广的较少,大多数企业更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来打造和推广企业的自有品牌及特色产品,不愿在宣传地理标志上投入过多的成本,导致广大民众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难以提升,长此以往,相当一部分地理标志产品,尤其是较为小众的产品就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规模也会不断萎缩,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了地理标志及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壮大。
鉴于当前全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各类地理标志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制定出台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准,动员鼓励相关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申请和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在特色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专用标准进行操作。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地理标志及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各类市场主体的使用资格,减少冒用地理标志产品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与此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应与行业协会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监管体系,不定期开展市场检查和产品检测,对非法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地理标志的权威性。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属的相关行业协会,需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政策要求,履行行业管理义务,把好准入关口。
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决定湖北地理标志发展和产品影响力最关键的因素。据有关调研数据,在消费者选择地理标志产品的五大因素重要性排序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原产地标识和产品质量,而价格因素仅排在最末位。只有高品质的地理标志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地理标志所属行业协会应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切实履行其行业服务和管理职能,按照地理标志专用标准要求,为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以确保产品品质始终如一。而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则需要在专用标准基础上,加强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严格遵守生产质量技术标准,杜绝以次充好、以非地标产品冒充地标产品。只有严格做好地理标志产品品质管理,才能塑造良好的产品口碑,从而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因此,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是实现地理标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全省地理标志产品多为特色农产品及其制成品和部分手工艺品,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地理标志独特的产品和文化属性,还能有效凝聚区域内的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从促进本地乡村全面振兴的角度出发,将地理标志所属产业纳入富民兴村的重点发展范畴,不断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生产上,结合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链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生产过程标准化,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组建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上下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在营销上,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学会讲好地理标志故事,挖掘地理标志所蕴含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将单一的产品生产经营与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文化推介等结合起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统计表明,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途径。相关调研显示,电视和网络是消费者了解地理标志及相关产品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朋友介绍、现场展销活动等。当前湖北地理标志的宣传推广多是政府部门主导,企业推广热情与力度有待提升,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等由于自身实力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多平台推广,营销费用也有限。各行业协会、企业与主管部门应加强协同,创新地理标志及产品宣传推广方式,如通过品牌研讨会、商品展会、交易会等方式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广泛宣传推广,还可以利用当前流行的粉丝经济、社团组织、网络团购等,积极探索利用微信、抖音等互动平台以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多途径的营销宣传,尤其是注重挖掘当下较为火爆的短视频、在线直播平台功能,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扩大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让潜在的消费者对优质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地理标志吸引力,推动地理标志创新发展。